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青花龍穿雲紋高足碗 明代風格 市場行情怎麼樣

青花龍穿雲紋高足碗 明代風格 市場行情怎麼樣

該高足碗高10.5厘米,口徑15.9厘米,底徑:4.5厘米。碗撇口,深腹,豐底,高足中空外撇。通體青花紋飾,內口沿繪海水紋,碗心為團龍紋,外口沿下青花橫書「宣德年制」四字楷書款,外壁繪波浪濤天的海水之上飛奔的行龍,神態威猛矯健,有翻江倒海之勢,氣勢磅礴,足柄為江芽海水紋。

該高足碗的造型、胎釉、青花、圖案等具有永樂瓷的特點。該碗的造型上線條柔和圓潤,新穎美觀、秀麗俊俏、輕盈可愛,已經擺脫了元末及洪武時期的粗大厚重的風格,器壁厚薄適中,體態大方。碗的底心略微內凹外凸,高足的牆外直內坡,碗底平切,稍加修飾。該高足碗的胎選料精簡洗細,雜質少,潔白細膩,所以在碗表面施透明白釉的時候,胎壁底上已經無須再上一層裝飾土了。高足碗底的內壁為細砂底,車制的旋痕亦細,所以手摸上去有光滑溫潤的感覺。

該高足碗的白釉,白裡帶青、細膩緊密、肥厚瑩潤、光亮平滑,橘皮紋明顯,碗內外壁的釉均勻一致,釉中異相顆粒的散射作用,使它具有光瑩如玉的乳濁現象。

該碗的青花料採用來自波斯的「蘇泥勃青」,其發色青翠明麗,濃處多凝聚成銀黑色的結晶斑,並有自然的暈散現象,有深有淺,層次分明。蘇泥勃青的青花料含錳量少,鐵和鈷的含量高,特別是鐵的含量相當高。這種青料在高溫還原的氣氛中燒成,發色深藍蒼翠,流動性較大,產生自然暈散的「料暈」。濃處有黑色結晶斑,閃爍著銀色錫光,色濃處滲入胎骨,形成凝聚的結晶斑點,用手摸之有凸凹不平之感,俗稱「魚子紋」。色調深融沉著,斑駁錯落使所畫的畫面氣韻生動、渾厚、華滋,有中國畫的「墨湮暈彩」,自然天成的藝術效果。

該碗的圖案主題是雲紋雙鳳,我們知道明永樂時期的青花圖案已較之洪武為簡。器物外壁的主題較多圖案化處理,最多的有松竹梅,結帶繡球、人物嬰戲、禽鳥走獸、如意花果,龍紋三爪、四爪均有,而鳳紋則少之又少。所見器物中僅台北故宮博物院所藏青花鳳穿花三系把壺最為典型。壺,直口、豐肩、鼓腹、平底,帶圓形蓋,肩部設三圓形條,竹節形,長嘴彎流。壺腹,蓋壁,蓋頂均有精細的鳳穿牡丹紋。鳳尾呈五股掃帚形,凰尾則為單股香草形,是稀有的官窯精品。

該高足碗上的鳳紋與台北故宮的青花三系壺上的鳳紋幾乎一致。鳳首大,細頸,五花長尾,屈曲婀娜,所不同的是該碗畫出了稍露細短的鳳爪,給人以欲抱琵琶半遮面,含羞答答的感覺。同時鳳上的羽毛,描畫成魚鱗狀的斜方格紋,比之台北之鳳更為細膩。此外纏枝蓮的蓮花花朵比之元代稍大,蓮葉的一端尖,如葫蘆狀。雲紋的尾部亦尖如蝌蚪,有浮動感。碗底與高足連接處的變形的蓮花瓣紋比之元代亦有改進。

該碗的青花圖案(雙鳳雲紋)流暢自然,生動而有情趣為一筆勾畫法。結構疏朗秀麗,留有空白,構圖既嚴謹又自然,筆畫線條粗細濃淡兼用,藉以表現青花的色澤和濃淡的層次,效果絢麗鮮艷,清晰明快。可以證明隨著青翠明麗的蘇泥勃青料的進口和運用,永樂青花在圖案紋飾上也有了很大的改進和創造。

傳世的永樂青花器中書寫年款的極為少見。我們從該高足碗的高雅造型,優美髮色,細膩的胎釉,雄健的筆力,都說明了它是一種永樂時期的青花官窯,而且還是一件官窯中的精品,比之台北之青花鳳壺毫不遜色。

龍紋是明清官窯瓷器典型裝飾紋樣之一,形態多樣,有雲龍紋、穿花龍、趕珠龍、蓮池龍、海水龍紋等。明初朝廷曾下令景德鎮御窯廠燒造帶有龍鳳紋樣的瓷器,並禁止民窯燒制。此器形制別緻,秀美典雅,青花色澤濃重艷麗,繪製精湛,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為明宣德官窯的典型器,除繪海水龍紋,尚有纏枝花卉作裝飾。

宣德時期青花瓷以古樸典雅的造型,晶瑩艷麗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紋飾而著稱於世,其燒造技術達到了中國青花瓷的巔峰。《景德鎮陶錄》評價宣窯瓷器有「諸料悉精,青花最貴」之說,其藝術成就被稱為「開一代未有之奇」。

明宣宗朱瞻基為史上寥寥可數擅長文藝和獻身於仁政的儒家君主,執政十年,「吏稱其職,政得其平,綱紀修明,倉庾充羨,閭閻樂業。歲不能災。蓋明興至是歷年六十,民氣漸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史稱「仁宣之治」。每於萬機之暇,宣宗皇帝寄情於各式文玩,以致彼時雕漆、範金、織綉、制墨、埏埴等諸類宮廷工藝品成就斐然,皆稱後世同類之典範。其御瓷一項,品格超群,發明極多,前後器類之豐富,釉色之廣泛,裝飾之多變,皆發古未有,是為中國陶瓷史上最輝煌的十年。宣窯承襲前朝技藝而來,重視創新,不乏超越前朝之作,故宣窯不少器皿僅為宣德一朝所獨有,本品即是其中顯赫而珍罕的一例。

本品為宣德青花御瓷之卓越代表,其選料、制樣、畫器、題款無一不精,為宣德一朝新出樣式,造型端莊美觀,線條轉折流暢生動,釉汁凝潤泛青,胎骨堅緻細薄。洗呈五葵瓣形,里心微凸起。通體青花裝飾。口沿內外飾青花雙線紋,里心繪鳳、凰各一隻,間以朵雲。外壁繪團形鳳凰10組,與葵瓣式器身相對應。雙鳳形態一致,皆為鳥首雙尾,對稱分布,展翅穿梭於纏枝番蓮之中,風姿婉約,頗見飄逸之態。其布局密而不亂,畫工精湛,細膩的筆觸下展現番蓮舒展之妍美,為雙鳳增添動感,青花之濃淡深淺各具意態,筆墨意趣盡在眼前,氣韻隨筆而生,平添一份蒼雅之美。更為精絕之處則是內壁留空處暗刻穿花雙鳳紋與外壁相對應,如此複雜之工藝正是體現皇權的獨尊,彰顯宮廷藝術之華貴,可謂巧奪天工。底心雙圈內楷書「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其風骨雋秀,筆意清新,端莊內蘊稚拙,莫不合乎晉唐小楷渾厚樸拙之法度。

本品的主題裝飾「雙鳳穿花」為宣德新出之式樣,除本品之外,尚見於應用在其它御瓷造型之上,例如清宮舊藏【明宣德 青花穿花雙鳳紋仰鍾式碗】,現存台北故宮博物院,參閱《明代宣德官窯菁華特展圖錄》圖59,另見北京故宮博物院典藏【明宣德 青花雙鳳紋長方爐】,雙鳳為三尾,參閱《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紅(上)》,頁131、圖123。另外,在同一時期宮廷其它藝術品亦有同類裝飾,例如清宮舊藏【明 朱地描黑漆雙鳳紋長方盒】,盒面裝飾的雙鳳穿花圖案無論是布局和氣息皆與本品一致,肯定依據內府頒布相同的底本製作而成。

本品存世罕見,與之完全一致者見有北京故宮博物院典藏【明宣德青花鸞鳳紋葵瓣式洗】。造型一致紋飾略有區別的有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明宣德青花龍鳳紋葵瓣式洗】和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明宣德鮮紅釉葵花式洗】。本品形制尊貴,地位顯赫而珍罕,以其美若良玉之品質值得永世典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