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秋天多咳嗽,中醫如何治療?

秋天多咳嗽,中醫如何治療?

點擊文章末尾藍色「了解更多」,體驗【中醫智庫】,獲取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方、名家醫案。

每到秋天,人們就會覺得皮膚、嘴唇乾乾的,時不時還會咳嗽兩聲。人說秋天容易秋燥致病,何謂秋燥致咳?中醫怎麼治療?

人體的肺臟是一個特殊的器官,被稱為嬌臟,秋天的主氣是「燥」,燥邪易傷肺臟、耗傷津液。因此「燥咳」成為秋天的常見疾病。鼻部、咽喉、氣管為呼吸通道,故燥邪傷人易出現鼻干、口乾、咽干、舌燥、聲嘶,乾咳無痰或少痰,甚至出現發熱、惡寒、胸痛。即秋季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氣管炎。中醫將咳嗽分為外感咳嗽與內傷咳嗽,燥咳由風燥傷肺引起,屬於外感咳嗽。

咳嗽其實是人體受到各種各樣的刺激如異常氣味、炎症、異物等所作出的一種保護性反應,可將呼吸道內異物排出體外。單純止咳往往是治標不治本,以致病情拖延,耽誤治療。更不能盲目用藥,如很多病人認為咳嗽是由感冒引起的,就一味的服用感冒藥來緩解癥狀,或自行服用很多的抗生素,導致人體正氣更加虧虛,咳嗽遷延不愈,外感咳嗽轉為內傷咳嗽,病情更加嚴重,治療則更麻煩。

用什麼方法來治療秋季燥咳。首先,中醫按溫燥與涼燥辨證用藥。溫燥一般發生在初秋,主要是感受燥邪與風熱之邪,以咳嗽少痰,不易咯出,口乾咽痛為特點,或伴身熱、微寒、頭痛等風熱表證;治法是疏風清熱,潤燥止咳;常用方劑為桑杏湯加減(由桑葉、杏仁、豆豉、山梔子、貝母、沙參等組成)。涼燥一般發生在深秋,主要是感受燥邪與風寒之邪,除了咳嗽少痰,咽干鼻燥表現外,往往兼有惡寒發熱,頭痛無汗等風寒表證;治法是疏風散寒,潤肺止咳;常用方劑為杏蘇散加減(由杏仁、蘇葉、半夏、陳皮、前胡、枳殼、百部、甘草等組成)。對於咳嗽遷延不愈者,往往與患者體質有關,如陰虛體質之人易出現溫燥之咳嗽,氣虛、陽虛體質之人易出現涼燥之咳嗽,故在具體臨床中還要針對患者不同的個體情況,進行綜合調理。

除了採用中藥調治外,對於咳嗽伴膿痰或黃痰,或出現發熱合併感染時,應明確診斷,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生素或其它西藥。尤其是對於咳嗽遷延不愈 8 周或以上,胸部 X 線無明顯異常即慢性咳嗽者更應明確診斷,排除咳嗽變異型哮喘、鼻後滴流綜合征、嗜酸細胞性支氣管炎、變應性咳嗽、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等疾病,必要時進一步做誘導痰檢查、肺 CT、肺功能、纖維支氣管鏡等檢查,同時還要警惕咳嗽背後往往潛伏著其他嚴重的疾病,例如肺癌、結核、哮喘及支氣管擴張症等。咳嗽的病因很多,應根據不同的病因,對症用藥。

秋季燥咳的預防,在飲食上要多喝水,多吃一些潤肺的瓜果和食物,如鴨梨、枇杷、白蘿蔔、百合等,或用它們熬湯後服用,不宜甘肥,辛辣及過咸飲食。吸煙和飲酒也是導致燥咳的因素,要儘早戒煙,少飲酒。盡量避免油煙、粉塵、刺激氣味接觸。另外,進入秋天,氣候不穩定,易感染病毒和細菌導致上呼吸道感染,進而出現咳嗽難愈。因此應注意天氣變化,做好防寒保暖,避免受涼。並經常進行戶外運動,以增強體質和提高抗病能力。

點擊「了解更多」,體驗「中醫智庫」,獲取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方、名家醫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