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萬里長城萬里長薊門煙樹遠依依

萬里長城萬里長薊門煙樹遠依依

「薊」猶如一張歷史名片,是長城線上一個悠久而響亮的名字。「薊門」在長城文學中也是經常出現的一個意象。

2016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天津市撤銷薊縣,設立薊州區。「薊」猶如一張歷史名片,是長城線上一個悠久而響亮的名字。「薊州」作為一個行政區,最早出現在唐開元十八年(730),唐把幽州的漁陽(今薊州區)、三河、玉田三縣分出來設置薊州。根據《讀史方輿紀要》載:「《唐十道志》:居庸關亦名薊門關。」可見,居庸關是「薊」的門戶,在唐代也稱薊門關。

遠在三千多年前的封建邦國,在今北京一帶分封了薊和燕,周武王封堯之後於薊,周成王封召公於燕。其後,燕的勢力做大,吞併了薊,但把都城遷到了薊城。據歷史地理學家侯仁之考證,薊城在今北京廣安門一帶。秦把馳道修到薊城,並藉助燕長城修築秦長城,薊成為中原王朝的北方門戶。從唐代開始,薊門、薊北在邊塞詩中頻頻出現,成為詩人抒發情懷的意象。如高適《薊門行》「薊門逢故老,獨立思氛氳」,李白《出自薊北門行》「揮刃斬樓蘭,彎刀射賢王」和《燕歌行》「少婦城南欲斷腸,徵人薊北空回首」,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鮑溶《塞下》「北風號薊門,殺氣日夜興」,李賀《塞下曲》「胡角引北風,薊門白於水」……其中,最有名的是祖詠《望薊門》:「燕台一望客心驚,笳鼓喧喧漢將營。萬里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沙場烽火侵胡月,海畔雲山擁薊城。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

這是詩人僅存的一首邊塞詩,他晚年遊歷薊州,登上古幽州台,百感交集。此時,正是唐玄宗後期,唐朝開始走向下坡路,以安祿山為代表的藩鎮尾大不掉,祖詠對此深感焦慮。果然,他去世九年後,安祿山於范陽反叛,安史之亂起。詩人寫燕昭王在易水河畔築黃金台的往事,一個「望」寫出了他的願望和感受,在凝望邊塞景觀之時,又想起了漢高祖劉邦御駕親征的漢將營。接著寫「海畔雲山」的薊城接山連海的地勢,是自古以來的軍事要塞。尾聯用了班超投筆從戎和終軍請纓的典故,表現了自己內心為英雄功業所激發,豪氣頓生。

特別一提的是唐代詩人李益客游至此,寫下了千古名篇《秦城》:「惆悵秦城送獨歸,薊門煙樹遠依依。秋空莫射南來雁,縱遺乘風更北飛。」引起了後來有關「薊門」的一段公案。據《析津志》載:「薊門在古燕都城中,今大悲閣,南行約一里,基枕其街蓋古迹爾。」遼聖宗因避雨曾入大悲閣,便有「薊門飛雨」一說,金代金章宗邀請文人學士遊玩中都,將「薊門飛雨」列入「燕京八景」。明代姚廣孝曾作《薊門詩》:「雲樹依依接遠丘,時看飛雨灑征裘;不知銅馬坊何在?唯有桑乾水自流。」又有李東陽《薊門作》:「薊門城外訪遺蹤,樹色煙光遠更重;飛雨過時青未了,落花殘處綠還濃。」皆取典於李益的「薊門煙樹遠依依」句,至此,「薊門飛雨」演變為「薊門煙樹」,但據「大悲閣」「銅馬坊」的地理位置,薊門應在今廣安門一帶。結果,後來一些人附庸風雅,不認真考證,將薊門安在了元大都肅清門一帶,如明代蔣一葵《長安客站》和王紱的畫作《北京八景圖》。到了清代,乾隆帝好作詩,來到元大都肅清門遺址,御筆一揮,題下「薊門煙樹」碑和《薊門煙樹》詩,歷史也便將錯就錯,如今「薊門煙樹」碑赫然立在元大都遺址公園內,附近北三環上有立交橋叫「薊門橋」。

(刊於2017年9月20日《天津日報·滿庭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昊文藝 的精彩文章:

《指尖的彩虹——程亞傑環球藝術朝聖記》第65回
木命的情愫
《白河人家》第36回
《白河人家》第31回
高價買來的黃花梨,居然做了個垃圾,都說太奢侈!

TAG:昊文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