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孩子膽小難以融入集體,媽媽怎麼辦?

孩子膽小難以融入集體,媽媽怎麼辦?

我們總說童年是無憂無慮的,但恐怕更多時候這只是成人的一廂情願罷了。

有時候,我們發會現孩子膽小退縮難以融入社交生活,有時候,孩子突然變得難以溝通黏人耍賴;而孩子的另一面又總是彷彿被專註力渙散困擾,轉瞬間變成易怒愛打人的"小怪物」。

童年,是多種元素的複雜混合,也許廣義上它的確是幸福快樂的,但它的背面卻總難掩著恐懼、憤怒和不安的陰影。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其實無時無刻不在面臨著未知的挑戰與壓力,對兒童發展心理學的研究充分證明,幾乎所有兒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

- 案例 -

2歲半的貝貝是個敏感型的孩子。龍龍和貝貝像平時一樣享受著愉快的公園散步,在池塘邊的小路上穿行。突然,一隻青蛙從石板路上跳過,貝貝受到了很大驚嚇,直接尖叫著跑出了池塘地帶。貝貝媽媽知道後,立即想拉著貝貝回到池塘邊,讓貝貝消除恐懼,她不停地跟孩子強調:「你不是最喜歡動畫片里的小青蛙嗎?小青蛙有什麼好怕的!」但是貝貝就是寸步難行,堅持要媽媽馬上帶她離開公園。而此時的龍龍在短暫害怕後,和其他小朋友重新投入到了追逐遊戲中。

因為剛剛來到公園就要走,貝貝媽媽開始氣急敗壞地一路發泄:「人家龍龍也看見了,人家都不怕,該怎麼玩兒還怎麼玩兒,一隻青蛙有什麼可怕的!」

而貝貝的恐懼並沒有到此結束,在隨後很長的時間裡,她都拒絕再走公園的小路,樹枝被風吹動的沙沙聲都能嚇到她,她開始變得不喜歡去公園玩,只有在室內活動場所才能放鬆下來,而每次置身於樹多草多的場所時貝貝就開始渾身發緊,要求迅速離開。媽媽則一次比一次沒有耐心——

「究竟有什麼好怕的?」

「告訴你多少次了!沒事的!」

「你看別的小朋友有你這樣的嗎?你都快要3歲了怎麼還那麼膽小!」

以上的情景和言語,你熟悉嗎?這些輕易否定和輕視孩子感受的話是不是經常從一些父母的嘴裡冒出來?我們很容易輕視孩子的恐懼,也許初衷是想幫助孩子,卻不得要領無從入手,最後陷入焦躁的旋渦。

常常評價孩子膽小的父母,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總愛焦躁地形容自己孩子 「懦弱」與「不堪」的情景,彷彿孩子的「懦弱膽小」是一場意想不到的災難,他們深深地憂愁著孩子的未來,擔心孩子在社會中被欺負,擔心孩子無法保護自己、無法承受挫折、無法享受挑戰的快樂,等等。

在這些描述的背後,我也總能聽出這些父母世俗標準的潛台詞,他們大都認為自己的孩子就應該是開朗活潑、勇敢自信的,在很多場合落落大方的孩子,才能給自己「長臉」。

這是一個很危險的信號,換句話說,他們大都認為膽小的孩子就等於性格不好,而百分之八十的家長都希望通過鍛煉將孩子的性格徹底改變。我甚至發現很多膽小孩子的家長經常將一絲難掩的苦澀用複雜的言語包裝,而實質傳達出來的信息卻是——在屢次勸慰與安撫起不到作用後,他們開始對孩子產生深深的失望,認為孩子在很多時候表現得怯懦簡直丟盡了大人的臉,而同時,他們又深深地憂慮著孩子的未來,怕孩子在成長之路上受欺負受委屈,在應對未來的各種競爭中成為無法自保的「弱勢群體」。這些家長通常會毫不猶豫地選擇走向「虎媽鷹爸」的道路,認為嚴厲與鞭策才是改變孩子性格的唯一通途。殊不知,嚴厲帶來的壓力將把孩子推向深淵。

上文中的貝貝心理究竟發生了什麼?現在我們拋開家長的問題,單純地探索一下孩子的安全系統。貝貝察覺危險的功能運轉得非常良好,她發現了潛在的危險,而且立刻判斷出從來沒見過的真實青蛙和動畫片里的青蛙截然不同,她拉響了自己的警報器。這一切都是完好的反應機制,只是貝貝的解除警報機制出了問題,她警報時間太長了,媽媽想強行幫她解除警報卻不管用,最後媽媽開始生氣,變得失去耐心,使貝貝的恐懼雪上加霜。

而龍龍的警報也響了,但在發現安全的時候及時解除了警報。

父母描述起孩子的恐懼表現來真可以說是五花八門,其實孩子的恐懼表現無非有以下幾種:懼怕陌生環境與事物;懼怕特定的物體、動物或聲音;懼怕與他人交往,難以融入同伴中;不敢嘗試新事物;難以接受生活中的大小變化等。

其實,幾乎所有膽小孩子的恐懼都可以歸入以上幾種類型,儘管孩子恐懼的表現可能是千差萬別的。究其根源,孩子的恐懼究竟是從哪裡來的呢?哪裡才是恐懼的源頭呢?很多家長通常會提供大量線索,但卻含糊不清。

關於嬰幼兒是如何形成恐懼的,其實早在1918年,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行為主義心理學創始人約翰華生(John Broadus Watson)就給出了明確的標準答案——恐懼是學來的。

著名的行為主義心理學創始人約翰華生,通過一系列實驗證明,人類的行為——無論是正常的行為還是病態的行為,都是後天習得的,換言之,是環境決定了一個人的行為模式,而家庭的陪伴幾乎可以決定孩子的一生。

孩子的恐懼在成長過程中是無法避免的,而作為父母要以比孩子更敏感的心來體察孩子的一舉一動,隨時提醒自己把自己從孩子的對立面抽離出來,尚在成長的孩子其實還沒有成熟到可以真正獨立地面對這個世界。

——

本文摘自馮國強老師新書《孩子膽小,媽媽怎麼辦》。

認生、膽小、怕事、不合群、難以接受新事物、抗拒上幼兒園……大咖專家馮國強老師和你一起關注童年焦慮,守護孩子健康成長。本書中將會談到影響至今的一系列著名的心理學實驗,它們會幫助很多有這方面困擾的家長,反思自己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是否盡職。

中國著名兒童發展指導專家馮國強教授,將深奧的兒童發展心理學理論通過通俗易懂的層層講述,深入淺出直擊根源,為中國父母獻上實用的解決指導方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