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勿忘國恥,更應尊重歷史

勿忘國恥,更應尊重歷史

作者:闊海

1931年9月18日,日本軍國義者蓄意製造並悍然發動了對華侵略戰爭,從而拉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在民族生死存亡關頭,無數優秀的中華兒女赴湯蹈火、視死如歸、與外敵殊死搏鬥。歷經十四年艱苦卓絕的鬥爭,終於取得近代以來,中國第一次反抗外敵入侵的偉大勝利。

歷史不容忘卻,更不容人為的刻意掩飾。九一八的峰火早已消失在茫茫的歷史塵埃中,數十年來,作為華夏兒女,因種種原因,許多國人時至今日尚未完全了解那段硝煙瀰漫的真實歷史,我們欠先烈們一個記憶,更欠一個真相。

86年前的9月18日晚上22點,日本關東軍突然炮轟東北軍北大營,攻擊瀋陽城。兵力數倍於日軍的東北軍,在統帥張學良的嚴令下,不發一槍一彈悉數撤出東北,四個月零十八天後,東三省全部淪陷。

長期以來,由於「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加上媒體誤導,許多大陸人認為東三省的失守是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導致的。歷史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事實上蔣介石並沒有向張學良下達「不抵抗」的指令,這一點是張學良晚年多次親口所言。

1990年,日本廣播協會採訪張學良,張學良說:「我對『九一八事變』判斷錯了,是我自己不想擴大事件,採取了不抵抗政策。」再後來,1991年5月28日,張學良在紐約曼哈頓公館接受採訪時,當有人問誰不讓抵抗時,他回答:「是我們東北軍自己選擇不抵抗的。我當時判斷日本人不會佔領全中國,我沒認清他們的侵略意圖,所以盡量避免刺激日本人,『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是我下的指令,與蔣介石無關。」

事實上,張學良並非我們媒體所標榜的愛國將領,實則一紈絝子弟而已,年輕時貪圖女色,甚至長期吸毒,十足的不學無術之徒。晚年良心發現,非常悔恨自己當初的魯莽舉措,有人勸他晚年回歸故里,但張覺得無臉再見江東父老,最後直接去了美國,埋骨異域。

抗戰十四年,大敵當前,全民同仇敵愾,奮勇抗擊。這期間,國軍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中流砥柱之作用。22次大型會戰,1117次大型戰鬥,28391次小型戰鬥,350萬國軍血灑沙場,200多名國軍將領陣亡。同時,在與國軍的會戰中,導致48萬日軍戰死,近200萬受傷,126名日寇將官被擊斃。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力量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八路軍、新四軍,華南遊擊隊等武裝力量在抗戰期間,不屈不撓,英雄殺敵,損失也極為慘重,有近25萬人陣亡,一名上將(左權)犧牲。

86載,歲月的落英早已覆蓋戰爭的遺迹。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只有牢記歷史,拔開人為設置的迷霧,還原真實的歷史,才能不愧對那場為民族存亡而戰的先烈們。惟如此,才能激勵後人奮發圖強,自強不息!

關注是最好的鼓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闊海文萃 的精彩文章:

TAG:闊海文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