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人之所以會犯錯不是因為不懂, 而是以為自己都懂

人之所以會犯錯不是因為不懂, 而是以為自己都懂

項羽之敗本質在性格之敗,項羽是要做霸王的而不是做君主的。以為不是要做君主所以就由著性子來,有著性子來的都是要做稱霸的都是稱不了王甚至是稱不了王的。項羽進入咸陽以後,本可以關中為本支配天下然而卻一心衣錦還鄉東歸,不願意聽韓信進言。從這方面來說他是想回家的想在鄉里鄉親面前衣錦還鄉的,項羽與英布和蒲將軍密謀坑殺秦軍更是做了天下之大不為。

相反劉邦雖然生來霸道卻擰著性子來,生生的做了王道而得了天下。劉邦入關後,從樊噲、張良諫, 封秦重財物於府庫,不取分文。併當眾宣布: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凡吾所以來,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無恐!同時派人到各縣鄉村廣而告之。秦人大喜,獻上牛羊酒食犒勞軍士。沛公又推辭不受,曰:倉粟多,非乏,不欲費人。"這樣秦人更加高興了,唯恐沛公不為王。劉邦的本性也是貪財好色的,但是為了達成目標,他變得很能剋制自己。

這與項羽每攻城破鎮後遂收其貨寶婦女形成鮮明的對比——這是要做王道的、這是要行王道的——這一點范增看的十分清楚: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歷史上評價劉邦與項羽的文章汗牛充棟,各種因素林林總總。如果把二人的種種行為都歸結於以個坐標之下我想問題就會看到本質了。雄才偉略我想這個詞如果分開來看的話就能解釋很多問題。好比張學良評價張作霖與蔣先生時所說:我父親是有雄才無偉略、而將先生是有偉略無雄才。當我們抓住本質的概念去理解現象時,就會找到本質就會看到本質。

這句話同樣可以用在項羽與劉邦上身——項羽是有雄才無偉略、劉邦是有偉略無雄才。那為何劉邦卻成了事而項羽卻敗了事。這就要看領導者自己了,所以我說每一個管理者都是覺覺者。這個覺覺者就是知道自己的哪裡行、哪裡不行。很多領導者都是覺得自己哪裡都行、甚至是沒有不行——人之所以會犯錯不是因為不懂,而是以為自己都懂。劉邦+韓信就是雄才+偉略的組合而項羽沒有這個組合,有時他也不聽。

這也就說到了團隊的合作,在我們的團隊中同樣需要這樣的組合

雄才+偉略

所謂雄才是:戰略的高度

所謂偉略是:策略的深度

往往一個企業能夠有所成就是在於雄才與偉略的配合。說到底是創業者的用人,往往我們都把人才當奴才用,以為給錢就可以,其實恰恰相反。作為領導者首先知己,就是知道自己是雄才還是偉略型,其實要找到互補的人——董事長+總經理=雄才+偉略/偉略+雄才

如果兩個人都是雄才或者都是偉略團隊基因是缺失的。現象是複雜的、內容是簡單的,當我們從這個簡單的詞去看問題時,也許就能一目了然——在我們的意識中要有本質的意識,要有對本質的追問。

從中國歷史上你看,皇帝首領大多數是北方人,宰相是南方人。南方人比較窄小,蔣先生這個人比較窄小,你看他用人,他自己的親戚和他自己有聯繫的人就特別好,不是跟別人平等待遇。就拿我來說,我父親也跟我一樣,不管你是誰,我看中了你,就平等待你,沒有說這是我的親部下,我自己的親堂弟都把他槍斃了。——張學良口述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