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鄧稼先:中華民族的人傑!

鄧稼先:中華民族的人傑!

鄧小平說:「如果60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影響力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1999年,大陸對兩彈一星有功人員舉行了隆重授勛,在28位功臣中有八位是聯大的教師和學生。他們是:趙九章、郭永懷、陳芳允、屠守鍔、楊嘉墀、朱光亞、王希季、鄧稼先。

「這些人都是一個人就代表著科學進程中一個台階的寶貴人才。有時候失去他們中的一位,中國原子彈等重大工程就會遲緩很多日子。」當空氣力學專家郭永懷在空中遇難時,鄧稼先曾經這樣沉痛的說過。這是一批成長於戰時大學的學子們,建國後他們從海外毅然回國,撐起了大陸和平的天空。正是他們這代人為新中國創造的功績,使人們重新認識到,戰時大學在八年戰火中堅持「弦誦」的價值。

鄧稼先,西南聯大學子,抗戰勝利時,留學美國,後毅然回國,為中國原子彈工程貢獻直至犧牲,他的思想、經歷和奉獻,正是那一代學子的優秀代表。

鄧的夫人許鹿希是北大校友、「五四」前驅許德珩的女兒。鄧稼先歸國後,在兩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之間誕生了一個輕鬆寬裕的小家庭,命運的改變,從1958年8月開始。

1958年以前,鄧稼先在中國科學院原子能研究所任副研究員。後來調動工作,調到了二機部的核工業部,做理論部主任,調動那天錢三強先生跟鄧稼先說,國家要放一個大炮仗,讓你做這個工作怎麼樣?鄧聽了這句話,心裡就咯噔一下,馬上就明白了,這個大炮仗就是原子彈,他當時就問我能行嗎?錢先生跟他講了一些道理,那就服從調動。

鄧稼先的人生,從此走上了這樣的三部棋:拋妻離子,步入險境,死而無憾。

參加國防項目有六不準,諸如:不準與親友聯繫通信,不準告訴他們自己的去向,不準發表學術文章,不準參與學術活動……等於這個人就消失了,不存在了,因為要失去個人的學術活動,有的人就中途不幹了。許鹿希說,參加這個國防工程的前後有十多萬人,有許多人得了白血病,有人失明,他們沒有得到任何補償。

獻身於這樣一個荒野上的事業,成敗不知。進入那個瘋狂的「文革」年代後,還隨時可能獲罪,鄧稼先就這樣義無反顧的去了,家屬都不知道他在哪裡,通信聯繫也要通過組織,楊振寧後來說,如果鄧稼先再次選擇他的途徑的話,他仍然會選擇他所走過的道路。

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時候,鄧稼先在新疆的羅布泊基地,看判讀結果。他們的黨委書記給鄧稼先一張飛機票,說你趕緊回北京,那時候才告訴他他母親病危。在這以前沒有辦法回家,領導說有非常重要的事情,他母親病重已經昏迷很久難以維持了,就在醫院等著。

鄧稼先母親的床邊放著一張新聞公報,那時候叫「號外」,他父親母親才知道他是幹什麼的。

鄧家父母此時的心情是焦慮與欣慰兼有之,當年鄧稼先在日寇佔領下逃離北平,去昆明考西南聯大,父親鄧以蟄對他說過:「孩子,要學科學,學科學對國家有用。」建立中國國防,這是幾代人的願望。楊振寧說:「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崇高奉獻精神的兒子。」楊認為美國的原子彈之父在中國是不可能成功,因為中國的情況太特殊,需要付出的東西太多,已經超出一個科學家所能,只有鄧稼先這樣無私的,樸實的人才能做到。

在鄧稼先這一批人的身上沉澱太深了;不僅積累著中國現代最高科技的力量,更寄託著幾代人和整個民族不甘凌辱,獨立自主的希望,所以他充滿了自我犧牲的精神。

1985年鄧稼先得了癌症,發現的時候已經很晚了,他1986年去世。有一張照片記載了楊振寧到病房看望老友的過程,年齡較小的鄧卻顯得如此蒼老和虛弱,這是鄧的嘴角上帶有血絲,全身大出血,不久就逝世了。而另外幾張是鄧稼先當年在美國的與楊振寧的合影等,鄧是那麼高大帥氣,英姿勃勃,明顯要比楊年輕,鄧家先先生早逝的主要原因是他的身體大量的接觸輻射,遭到核污染。

鄧稼先在1958年8月接受任務的時候,他已經下決心為這個事業,不惜一切。

在一次實驗的過程中,有一次一顆彈從飛機上掉下來的時候,應該是拿降落傘慢慢落,落到一個高度,可是沒有降落傘,它是自由落地,又有風吹,它就跑得很遠,完全摔碎了,摔碎的彈片大概有半個足球場那麼大,一個彈片全摔碎了。但是,等到倒數起爆的時候,沒有蘑菇雲,沒有響動,到底這個核彈哪去了?派了很多防化兵去找,可是防化兵不認得那個摔碎的彈片,鄧稼先就自己親自去找。

每一次爆炸之前要專家簽字,一般都是鄧稼先親自簽字,簽字就是他對祖國負責。而這一次簽好字以後,這個彈沒響。基地領導說,老鄧你不能去,你比我的兵值錢,他說這麼懇切的話,讓鄧稼先不要去。鄧稼先當時顧不了這些,立刻上了吉普車就走。鄧稼先在那個戈壁灘到處找,大致知道方向,大家一下子看到摔的很碎的一大片,那就對趙副部長說,你們停住,你們進去沒用,把別人都隔在外面,他自己去。

他進去,彎著腰,一步一步在地上找,他一下子就找到了摔碎的彈片,他當時什麼也不顧了,那就用手把那個東西捧起來,這是有非常強的放射性物質,對人的損害是不得了的,一看他就知道沒有核爆炸,只是摔碎了,他退回來,跟趙部長說:平安無事。

中國人所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而鄧稼先此狀更危於「虎穴」。他是用生命在對抗核輻射,事後查清,是降落傘出的問題,不是鄧所負責的方面出的問題,這一次留下來了照片:

高個子的是鄧稼先,矮個子的就是趙部長,他們帶的白帽子,白口罩,穿著白衣服,白褂子站在戈壁灘上,突然要求拍一張照片,手捧著彈片,以後,身體就非常壞了。

照片

鄧稼先當時主動提出拍一張照片,他知道這就是他的生死極限,其實現場所有的人也都知道這個份量,這令人想到「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之類殉道的話。

在住院的最後日子裡更加先對自己的事業進行了最後的交代。

當時國際上別的核大國核武器已經到了理論極限,這核武器差不多已經到了一個極限就不能再做了。這個時候別的核大國就會壓制中國,不讓中國再做,中國必須趕在沒有簽訂「核禁試」之前,也把中國的核武器達到理論極限,他在病床上向中央寫了一份建議書,在他以後中國核武器應該怎麼樣發展。

1996年7月29日,在鄧稼先先生逝世十周年的前中國做了最後一次核試驗,第45次,挑這一天就是一種紀念。第二天,1996年7月30日,人民日報大字標題「中國人民共和國政府申明,中國從今天起,暫停核試驗」。中國在聯合國合約上簽字了。

鄧稼先的最後留言是:「我死而無憾。」這句話令堅強者留下更加堅強的眼淚。

鄧稼先先生的人生,讓我想到了中國古老的傳說「鑄劍」:當鑄劍人的女兒跳進熊熊大火的熔爐中,寶劍得到人的祭獻,而鑄造成功。這就是傳世的莫邪寶劍,一個民族要有自己的防身寶劍、正義之劍,這把劍也是用報國志士的生命鑄就的。鄧稼先是為這個民族而生的志士。

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沒有一個國的核武器,是一批科學家幹完原子彈。幹完原子彈、干氫彈,幹完氫彈、干……基本上他們都是要換人來乾的,鄧稼先他們是從頭干到尾,干一輩子,所以這一輩子對他來說,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西南聯大校歌里唱出:「中興業,須人傑。」「人傑」,並非只是,有一技之長,或有數技之異者。他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是「雖千萬人,吾獨往矣」的英雄。苦難的中國,是人傑輩出的國家,這份最可貴的資源,不是金元可以交易的。

偉大的中華民族,近代史上數百年之久都一直在最糟糕的體制中掙扎,他是靠著本土的人們對於這個民族的摯愛和信念,自覺的付出與獻身,來維持和渡過危機的。中華民族的存在與發展的力量,源自它深層的文化精神和凝聚力,那些堅守本土,與自己民族在一起同進退的「人傑」,對於中國的生存功不可沒。

在世界上很多弱小民族落後地區的歷史上,都會產生這樣的人傑。他們有如聖賢一般的道德光芒和獻身的精神,感召和引領著那些不幸的人民。例如:印度的甘地,南非的曼德拉,緬甸的昂山素季,他們與自己的群體之間差距非常大,猶如神與凡人。

「人傑」是一種奇蹟,卻往往是對個人幸福和人生的違背。「人傑」為總體而犧牲,拯救在苦難中的國家和地區。

我們為中華民族有這樣的英雄「人傑」而自豪,為中華民族未來發展崛起的精神寶庫而奮鬥不息。

最後送給全世界炎黃子孫一句話:

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

中華崛起勢,英雄輩出時!

讓我們在中國這片神聖的土地上,為人類美好的明天而創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帶一路和文化 的精彩文章:

TAG:一帶一路和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