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這才是中國最美的圓缺哲理:初一為朔,十五而望

這才是中國最美的圓缺哲理:初一為朔,十五而望

初一新月不可見,只緣身陷日地中。

古人稱月為闕,初一為朔,月末為晦,而十五為望,日月遙相望,月末為晦。月滿人圓,圓缺記月。 在我們中國文化中,農曆(古人叫做「夏曆」)每月第一天叫做初一,民間初一要吃素。今至八月初一,乃許真君聖誕,也是「祭風節」。

中國農曆將朔日定為每月的第一天,即初一。朔日有從平旦(天剛亮的時刻)、雞鳴、夜半為開頭的三種演算法。當天月球和太陽黃經相等,稱為朔,月球運行到地球和太陽之間,和太陽幾乎同時出沒,在地球上看不到月亮。

在古代,這一天君主須視朝,群臣賀朔。《說文解字》:「朔,月一日始蘇也」。

例:《東周列國志》:「明日乃朔日,父王必然視朝。」

陰曆在天文學中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來安排的曆法。以月球繞行地球一周(以太陽為參照物,實際月球運行超過一周)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為確定歷月的基礎,一年為十二個歷月的一種曆法。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裡的圓缺就是指中華天文文化中的「月相變化」。

范澤鋒制

新月

約在農曆每月三十或初一,月球位於太陽和地球之間。地球上的人們正好看到月球背離太陽的暗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見月亮,稱為新月或朔新月(0度)。此月相與太陽同升同落,即清晨月出,黃昏月落,只有在日食時才可覺察它的存在。

詩句聯想: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殊月似弓。

—— 白居易 (暮江吟)

峨眉月

新月過後,月球向東繞地球公轉,從而使月球離開地球和太陽中間而向旁邊偏了一些,即月球位於太陽的東邊。月球被太陽照亮的半個月面朝西,地球上可看到其中有一部分呈鐮刀形,凸面對著西邊的太陽,稱為蛾眉月娥眉月(一般為農曆的初二夜左右——初七日左右0度——90度)。蛾眉月日出後月出,日落後月落,只有當太陽落山後的一段時時和能在西方天空看到蛾眉月。

上弦月

約在農曆每月初七、初八,由於月球繞地球繼續向東運行,日、地、月三者的相對位置成為直角,即月地連線與日地連線成90度。地球上的觀察者正好看到月球是西半邊亮,亮面朝西,呈半圓形叫上弦月(90度)。上弦月約正午月出,黃昏時,它出現在正南天空,假設觀察者位於北半球中緯度,子夜從西方落入地平線之下,上半晚可見。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張繼 (楓橋夜泊)

凸月

約在農曆初九——農曆十四左右,在地球上的觀察者看到月球西邊被太陽照亮部分大於一半,月相變成凸月漸盈凸月(90度——180度)。凸月正午後月出,黃昏時在東南部天空,月面朝西,然後繼續西行,黎明前從西方地平線落上,大半晚可見。

滿月

農曆每月十五、十六,月球運行到地球的外側,由於白道面與黃道有一夾角,通常情況下,地球不能遮擋住日光,月球亮面全部對著地球,人們能看到一輪明月,稱為滿月或望。滿月在傍晚太陽落山時的東方地平線上升起,子夜時位於正南天空,清晨時從西方地平線落下,整夜都可以看到月亮。

自君之出矣,不復理殘機。 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

——張九齡(賦得自君之出矣)

下弦月

農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太陽、地球和月球之間的相對位置再次變成直角,月球在日地連線的西邊90度。這時我們看到月球東半邊亮呈半圓形,月面朝東,稱為下弦月(270度)。它在了夜時升起在東方地平線上,黎明,日出,時高懸,於南方天空,正午時從西方地平線落下,下半晚可見。

農曆月最後一天稱為晦日,即不見月亮;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見月亮(相當於「黑月亮」)。這時月球又將旋轉到地球和太陽中間,在日出之前不久,殘月才又由東方升起。到了下月初一,又是朔,開始新的循環。

每月初一習俗

民間習俗,每逢初一十五都要點香,上至達官貴人,下至普通老百姓。三炷為自己祈福,六炷為兩輩人祈福,九炷為三代人祈福。而十三是一個極致,十三炷香就是功德圓滿的高香。燒香時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握住香,高舉過頭頂作揖。作揖後,把香插在香灰里,就可進門叩頭了。叩頭的話,要認準佛祖、菩薩、羅漢。

今至八月初一,又想起月的詩詞。楊柳岸曉風殘月,說的是下弦月,露似珍珠月似弓,說的是峨眉月。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最美!

月缺終有月圓,知我能有幾個?面對無限江山,與誰平分秋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