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巴奴終於進京了!「產品主義」在這兒管用嗎?

巴奴終於進京了!「產品主義」在這兒管用嗎?

GIF/1238K

作者|高雲鳳、賀陳慧

編輯|王斯婕

遲到 3 個月,終於在北京看到了巴奴的黃色圍擋。

隔著 10 米都看到,是巴奴的 style

說好的今年 6 月份要在北京開店,如今,這事兒卻推遲到了 12 月底。不過杜中兵對此倒並不介意,他比較介意的,是剛來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就被人絆了一跤。

牌子上還沒看到巴奴的名字

這是北京市東二環悠唐購物中心四樓的一處位置, 800 平米,緊挨電梯扶手,雲海餚和喜家德都是它鄰居。就是這麼個地方,在老冤家海底撈聽說了(巴奴要開店的)消息後,也立馬聯繫了悠唐的招商部要搶。說來也無奈,畢竟北京不是自己的根據地鄭州,沒那麼多人慣著,杜中兵也只能硬著頭皮接受被抬高的房租。

誰讓這是北京呢?誰讓自己又非任性要進。

在鄭州,這是個城市名片

在全國,對於河南這樣一個中原大省來說,最強勢的不是某某豫菜館,而是一個做火鍋的品牌巴奴。它像一個城市地標,讓很多人了解了毛肚,也知道了鄭州。很多人甚至對巴奴如此評價:來鄭州,怎麼能不吃一頓巴奴?更誇張的甚至會把這話反過來:不吃巴奴,怎麼能算來了鄭州?

一個城市的情感符號

杜中兵一聽這話就樂,畢竟這正是自己多年來精心設計的用意所在,不僅要把巴奴毛肚打造成一個符號,更是一種情感歸屬。

對於巴奴,我更願意稱呼它為一家:格格不入的火鍋店。河南人對吃講究,但這還是難以突破「味道」的層面,不管是連餐巾紙都懶得甩給你的服務,是整體的店內環境和形象輸出,還是對於客人肉眼看不到的對後端的嚴控,如果你去過鄭州,你一定會感受到,這個已經擠身新一線城市的地方,依然到處透著不完美的影子。——在這座城,巴奴把自己搞得有點像個異類。

隔著幾百公里,你也能感受到它的野心

更考究的門頭設計,從進門起直面顧客現場表演的廚房、熱情的服務、道道能講出故事的菜品,以及那些對肉眼看不見地方的打磨,這些事物篡在一起,描繪出了一個區域品牌「不該有」的野心。就像《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里,犯人形容男主人公:「看,那個打著領帶、穿著西裝、文質彬彬的小子,它不該出現在這兒」那樣。

它在鄭州攢了 16 年攢出來了生意,也攢出了話語權,但這些「優勢」如果被平移到北京呢?

北京是個連你追姑娘、結婚、生孩子都等不起的地方,它也沒有足夠多的時間「等」巴奴娓娓道來產品主義。產品主義再好,在你只有一家店的情況下,到達消費者那頭都需要距離更長的感知軸,當然最關鍵的還不是時間或者說錢的問題——是消費者。

在北京,餐廳的消費主力軍不僅基數大,還更年輕,相比鄭州 40-59 歲這樣吃火鍋最多的年齡層,北京至少要年輕出 10 歲。這也是為什麼北京通盈中心剛開出湊湊這家台式火鍋,別家連個生意都沒有,就有人願意花幾個小時在這排長隊的原因。

同在北京,湊湊和巴奴你選誰?

在北京,不管是你賣的是消費心態,賣的是服務,還是顏值,似乎總能賣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太大了。」兩天前,跟杜中兵通電話時,這是他對北京市場的形容。

而比當前可見危險更危險的是,邁向北京,等於多了無數雙公平公正的眼睛。對於這樣一個在區域內打敗火鍋巨頭海底撈的企業,所有人都對它保持了高度的警惕和關注。來北京,這是所有人都早早等著看的一齣戲。

它是毛肚,也並非只是毛肚

畢竟從杜中兵嘴裡說出來的那刻起,它關乎的早就不是什麼火鍋店生意,也不是城市與城市間的融合度,它變成了對產品主義的再一次考證,畢竟這已經上升到了巴奴和一部分餐飲人的信仰。

高築牆

「為什麼這次選擇在北京開店」?

「因為近啊!」

同樣的一線城市,跟上海、廣州、深圳相比,巴奴首先選擇了進北京,這句口頭上簡單的近,意味著新門店的方便管理,意味著品質的可控,也意味著應對市場的靈活變動。

當然只是因為近嗎?一定不是。任何一個走進北京的品牌,野心一定不只是北京。

阿香米線從青島把總部搬到上海,喜家德從哈爾濱戰略轉移到大連,喜茶把重心從江門挪到到深圳,地域轉變背後實際上是品牌戰略的乾坤大挪移。從更名喜茶開始,喜茶就有意在一線城市布局,拉高大眾對品牌的關注度。在喜茶看來,吊起全國人民的好奇心,甚至比在區域範圍打造認可度更重要。

要佔據更有優勢的地理位置,但也不失基因

北京、上海、深圳這樣的城市,不僅意味著更高的消費力,還是品牌勢能的放大器。事實來看,有野心的品牌也從來都不會放過對一線城市的搶奪。它對於品牌來說既有玫瑰,也有荊棘,但這更像是一個水塔制高點,佔據這兒,才有可能讓品牌像水一樣更廣的擴散。

喜家德創始人高德福的夢想是做一個傳承百年、遍布世界的品牌;阿香米線創始人何勇計劃 3 年內開 1000 家門店,做成一個讓人另眼相看的品牌;而「當第一」,則是杜中兵多次提到的想法。北京這座城市的獨特除了像打開全國的一扇窗戶,對巴奴而言,更意味著包容性,以及與鄭州更相似的消費習慣。

一碗米線如何走向全世界?

對一個決策者來說,外部環境的吸引力永遠都不夠成決策的必要條件。

何勇說,「上海有足夠濃厚的市場經濟氛圍,有更多元化的人才,而這些青島都不具備,阿香的發展需要這些,所以一定要來上海」;

樂凱撒創始人陳寧有句話說,「我沒見過哪個公司因為人才多,把公司拖死的」;

而這次在北京開店,巴奴沒有全部延續鄭州的團隊,也是希望在北京尋覓更優秀人才,聚集優秀人才才會形成品牌的內在動力。

人才多這點,好企業永遠不嫌棄。

「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是巴奴的擴張策略,所以我們看到,只有 42 家門店的巴奴,早早就建起了能同時供應 500 家門店的工廠。這再一次證明了巴奴的野心,但做餐飲的人都知道這也是步險棋。

偌大的工廠,如今每天只生產 14400 盒底料

10 年前,真功夫、味千拉麵都曾先於門店擴張建立起了能供應超過 1000 家門店的工廠,但直到現在,這兩家品牌的門店數量都沒能達到這個目標。拋開真功夫、味千拉麵各自的原因不說,河南市場顯然支撐不起巴奴的野心,哪怕只為釋放這 500 家門店的產能。

箭已在弦,不得不發。

廣積糧

記得去年在一次活動上,同事曾問起杜中兵,「巴奴的弱點有啥?」他只回答了三個字:組織力。這也是巴奴一直沒有「跑」起來的主要原因。而如今看來,他似乎也正在補這些。

放大產品獨特性,提高產品品質感;增加自動化設備,釋放產能;開展「築巢引鳳」計劃,吸引跨界人才;加強各項目流程體系的打造;打通營運前台和後台,形成大數據框架......整個 2016 年,巴奴團隊依然在緊鑼密鼓的敲擊產品。

好產品自帶營銷

當然,這一年,巴奴在「宣傳」自己這方面也變得異常頻繁,杜中兵甚至擴大了工業旅遊團隊,在全國各地開展工業旅遊,吸引同行以及其他行業的人去巴奴參觀工廠、門店,儼然變成了家旅遊公司,加上老闆露臉次數越來越多,一度讓很多人覺得企業公關氣味過於濃重。

杜中兵在公眾面前露臉越來越多是在 2012 年靠後,在這之前,用他的話說就是:「寧願折菜,摳鴨腸油,洗碗擦地,也不願意出來露臉。」自己就跟廚子沒啥區別。但他慢慢發現,消費者接受的其實是品牌號召力而不只是產品。只有好東西,不會賣,成不了品牌;只會賣,沒有好東西,那就是騙人,也不長久,但如果有好東西又會賣,就能賣 100 年。而他想做的,正是這樣的品牌。

不光要把東西做好,「會賣」也重要

所以從近幾年開始,巴奴想方設法的通過各種途徑往外「說」,讓自己變得更「會賣」。在以品牌為導向的路上,做什麼似乎都不為過,為了進北京,他在努力擴大現有優勢。

從 2012 年起,巴奴企業里上下都流行著一股朱元璋打天下的風氣: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百度對它的解釋是:鞏固根據地防守,儲備充足的糧草,不先出頭稱王,避開群雄的矛頭,蓄積力量,後發制人,爭霸天下。

巴奴選擇在 4 年前手頭並不寬敞的時候斥巨資建了底料加工廠,在手頭寬敞的如今遲遲未動直到今天才走向一線城市,說的不過如此。

說來說去,離開自己的舒適區,邁向未知的市場,杜中兵還是多少會有點不自信,前兩天電話里,他說了句以前從不會說的話:

「你覺得就我們的水平,進北京有戲嗎?」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 「各有態度」 簽約賬號。)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掌柜攻略 的精彩文章:

想要做到1000 門店,除了做快餐,還有別的什麼選擇嗎?
租金死貴,這些餐廳卻絞盡腦汁要玩空間「浪費」……
給西貝、樂凱撒的營銷點贊!只因這兩個字……
肯德基「效仿」麥當勞?雙櫃檯到底有啥魔力……
狼來了?星巴克、迪士尼、麥當勞這樣應對「新零售」大潮!

TAG:掌柜攻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