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埋骨仍須桑梓地-錢玉超

埋骨仍須桑梓地-錢玉超

埋骨還須桑梓地

——錢家岩記

錢氏家族為隨南望族,錢氏子弟人數不多但精英輩出,錢姓子孫活動之處從來都是雁過留聲,隨南多處地方因錢姓而得名,元末明初元明初,先祖功文公為避戰亂,領全家溯江而上,到隨南古迹嶺,兵患平息後下山到蔡家觜(現洛陽店鎮龔店村)安頓,在此建房置地,修香花宗廟,至明慶公,錢姓已為當地大姓,將此地更名錢家河,明天啟年間,文科公一脈舉族遷至何家店櫻桃嘴、蚌殼岩一帶,越數年錢氏子孫遍布響水河兩岸,更櫻桃嘴名為錢家嘴,更蚌殼岩名為錢家岩。

錢家岩一河兩岸,清流激湍,瀠洄蜿蜒,山石錯落,風光旖旎。王家河、顧家河、洪水河三河在此交匯,取名響水河,河水承半弧形包圍錢家岩,這裡「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風水先生說這是玉帶環腰。不知老祖宗是不是奔這裡的風水而來,但臨水而居的習慣確實是秉承了江南人的生活習性,這裡從來都是旱澇保收,即使逢洪水泛濫,畈上一片汪洋,此時季節秧苗已插基本不受影響,洪水退後河底淤泥沉積田裡,使得土壤更加肥沃,大旱年份就更不用說了,響水河是白果河水庫的主幹渠,從未斷流,一直以來,錢家岩就流傳有大旱大澇大豐收、小旱小澇小豐收之說。「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是錢家岩的一大勝景。

錢家岩以響水河為界,分西岩和東岩,西岩就是現在的響堂街,現在何店人所講的錢家岩專指東岩。西岩當時人口稠密、地域狹小,錢氏支族在此立足未穩,臨時在何公祠饗堂旁搭草屋數間以安放祖宗牌位,宗族聚會、議事則在饗堂舉行。饗堂是三牲(酒肉)貢品祭祀祖宗、以及闔族聚餐的地方,是祠堂最重要一部分。文科公一脈在何店歷經數代,家族日漸壯大。嘉慶二十四年,闔族籌謀建祠,清道光年間,於東岩正式創修支祠,越數年始成。錢家岩支祠奉文科公為始祖,香花宗廟仍奉明慶公為始祖,隨南《錢氏宗譜》文科文華公兩支合編。錢家岩支祠在洪楊之亂中被焚毀,直到同治元年支祠才得以復修,從支祠落成前到再次修復的數年間,西岩的饗堂一直是錢氏家族聚會、接濟災民主要活動場所。

何店人大多熟悉響堂街,卻很少有人知道響堂街與錢氏宗祠的淵源,響堂街因西岩饗堂而得名。錢氏祠堂所屬田地、堰塘數頃,此地原為相璋公資產,因相璋公三子若文公乏嗣,經宗族議定,將其河南北的兩處田地遺產,作為錢姓公產,約法三章,田地只租外姓,每年收得的租金用以維持祠堂修繕、祭祀慶典,錢家岩這地方土地肥沃,旱澇保收,佃戶基本不會拖欠,祠堂的錢糧倉滿廩豐,正常開銷之外,多出餘糧常用來救濟家族及鄉里外姓貧困戶,逢天災戰亂,則在西岩的饗堂前支蓬施粥支援逃荒難民。《錢氏宗譜》多處記載了化文、化鵬,存元、存寶、存寬、存福、誠正諸公施醫贈葯、廣濟鄉里的事迹。

時間一長,這裡逐漸繁榮,南來北往商戶就此坐地開張,饗堂門前自然形成一條街道,叫饗堂街。錢氏祠堂施粥度荒的名聲越來越響,成了兵匪的覬覦對象。後太平軍圍攻隨州城不克,為籌集軍糧,派出小股隊伍沿河而上,來錢氏祠堂搶糧,錢姓子孫大儒、化文等聚集宗族子弟和鄉勇一起奮起抵抗,將錢糧提前轉移,太平軍撲空,一怒之下放火燒了祠堂。此後數年,全族的祭祀、聚會活動又回到了西岩饗堂。

據傳聞土改時,外地調來的工作隊員沒多少文化,不會寫「饗」字,也不知「饗堂」的意思,就把此地寫成「響堂街」上報了,此後政府公文就沿用「響堂街」,響堂二字說起來意思亮堂,與響水河相互映襯,當地人反而更喜歡這個詞,當時很多錢姓後人被打成地主,不敢出來糾正,也就將錯就錯了。

祖宗積德行善,後世子孫必得福蔭。錢氏後世子孫事業但凡涉及與錢、糧、醫相關的,個個興旺發達。財經方面的如:晴峰曾任北洋政府財政部司長;智勇、後軍二人一直是鄉鎮財經所長;開德當過人民銀行副行長,現開證券公司,資產雄厚。糧油方面的如:克強在襄陽當過多年糧食局長;克俊是我市龍頭企業三友食品的大股東;開成、玉江、麗君祖孫三代、分別是農業局、供銷社領導幹部,開業、玉明、錢偉祖孫三代經營米廠,一代比一代做的大。醫療方面的專家更是人才輩出,如誠業公為三里崗名中醫,年愈八旬還長年坐診,慕名前來求醫者門庭若市,後輩如開坤、小(玉)松都是醫院骨幹。

錢家東岩更是鍾靈毓秀,這裡「山不高而秀麗,水不深而澄清,林不大而茂密,地不廣而平坦」,《 三國演義》中形容景緻風水的筆墨極少,但對卧龍崗卻做了這樣一段細緻的描述,錢家東岩這地方引用這幾句再恰當不過,看來錢家東岩也是藏龍卧虎之地。現在的錢家東岩雖在農村,卻是四通八達,毗鄰市區,卻不失鄉野清凈。東岩祠堂建後一直保存良好,文革期間作為集體食堂幸而未被拆掉,不過祠堂存放的書籍、瓷器、牌位、宗譜、石碑卻被當作「四舊」毀壞。我幼時無人照看,父母參加集體勞動時就將我放在祠堂里玩耍,由克明公遺孀龔氏五奶奶照看,大鍋飯取消後,五奶奶和開典公相繼在祠堂居住,二人去世後,祠堂一直無人看管,被掏蜈蚣的挖空牆角後倒塌,幾十年來,祠堂遺址一直被錢氏子孫當文物保管,其斷壁殘垣見證了錢家岩的變遷。

錢家岩另一勝地,名曰學灣,因文科公九世孫大琨公在此辦過學堂而得名,學灣地塊,坐北朝南,周圍群山環抱,樹木枝繁葉茂,林間百鳥爭鳴,兩邊道路也呈玉帶環腰之狀,是一塊絕佳的學習靜養之地。名臣理學高隱之人,大多得山水之精英以鍾毓而生。大琨公弟子多有成就,如大儒、化鵬、化文、化醇等公在此啟蒙,後學文習武,均有所成。大儒、化文父子曾指揮鄉勇多次挫敗前來騷擾的兵匪,晚年化文公懸壺濟世,德載鄉里。舊譜中記載大琨公形象氣質俱佳,為人謙和、德才高端,是為人師表的典範,其後世子孫也多得其蔭佑,多人建公於教育事業,如開炯現任職於湖南省教育考試院、夫人陳莎莎現任職於北京林業大學教授,玉昌曾都一中副校長退休,其他如後福夫婦、錢俊夫婦、玉嘉夫婦等教育骨幹舉不勝數。

物華由天寶,人傑因地靈,錢家岩的綠水青山哺育了英才輩出的錢氏子孫,錢氏子孫的英才輩出造就了錢家岩的聲名遠播。雖人生處處有青山,但埋骨還須桑梓地,錢氏子孫,無論官當多大、居有多遠,我們的根在錢家岩、魂系錢家岩。

十五世孫 玉超

二0一六年五月十六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隨州錢氏宗親會 的精彩文章:

隨州三里崗錢氏族記-錢開勇

TAG:隨州錢氏宗親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