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人為什麼做夢與健康有關嗎?

人為什麼做夢與健康有關嗎?

人為什麼做夢、夢的分類、及它們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噩夢的產生原因和如何避免它。認為做夢是人體正常的生理現象,本身不但不會影響睡眠,還會對人體健康起到許多積極的作用。噩夢可能給人造成睡眠上的困擾和認知上的影響,應設法減少。

什麼是夢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夢?夢在新華字典中是這樣解釋的:夢是睡眠時體內外各種刺激或殘留在大腦里的外界刺激引起的影像活動。夢可分為正常的夢境和噩夢。人在睡覺時就會做夢,做夢是人體正常的生理現象。

人為什麼做夢與健康有關嗎?

人類的睡眠可分為有夢睡眠和無夢睡眠兩大類。通常認為有夢睡眠休息軀體,無夢睡眠休息大腦。事實卻是:作為大腦生理現象之一的夢也是腦發育的需要。

我們睡覺時,大腦也在休息,但並不是處於完全休眠狀態。白天,大腦的工作十分繁忙。晚上睡覺的時候,大腦也需要好好的休息一下。雖然人已經睡著了,但是大腦中的有些細胞卻沒有完全休息。睡眠中因大腦的抑制過程不徹底,因此在潛意識中會產生種種幻象,這就叫做「做夢」。

如果是負責記憶的神經細胞沒有完全休息,夢中就會重現以前經歷過的事情;如果是負責話的那部分神經細胞沒有完全休息,就會不知不覺地說夢話;如果是負責運動的神經細胞仍然在工作,你還可能在地上走幾圈或做一些事,然後再上床睡覺,這就是「夢遊」。

夢是在快眼動睡眠情況下進行的,會被記住,相反在非快眼動睡眠情況下的夢,不會被記住,我們也不會意識到。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說一夜沒做夢而有些人卻做了好幾個夢。

夢產生的原因

(1)生命活動的延續。夢的形成首先要取決於人的生命活動,它是人類機體新陳代謝的結果。著名哲學家卡迪爾曾日:「我思故我在」。意思是說人們夜晚的「思」就是「夢」。正常人都會做夢,一個不做夢的人肯定是有問題的 病人,或者可以說是真正的死人。

(2)潛意識的再現。夢產生的主要原因是人潛意識內容的再現。這一觀點著名心理學家弗洛尹德先生在他的理論「冰山學說」中闡述得非常清楚。他通過長期的臨床觀察、研究發現,人的心理活動分別由意識、前意識、潛意識三部分組成。意識層面的內容是人當時所處社會環境所容許的想法;潛意識層面的內容是人當時所處社會環境不容許、可做為人需要而產生的想法;前意識在這裡就相當於一個「門衛」,它看著潛意識層面里的內容,不讓它們進入意識層,因為潛意識層面的內容一旦進入意識層就會影響人的健康形象,從而使人的適應能力遭到破壞。白天前意識苛盡職守,夜晚在前意識疲倦休息時,潛意識層的內容會悄悄潛入意識層進行狂歡,一旦如此,人就會做夢。所以,平時人夢境中的內容大多數情況下是其潛意識的再現。

(3)日間活動殘跡的作用。即所謂的「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人白天經歷中的一小部分內容(基本上是與人關係密切的)晚上會以夢的形式出現,繼續完成日間的智力活動。

(4)軀體狀況的反映。當人體內部各器官功能發生改變時,會以夢的形式表現出來,以提醒人們關注健康。如:一位中年男士,連續幾天晚上都夢到自己在懸崖邊行走,一不小心跌到萬丈深淵裡,驚醒後發現自己出了~身冷汗,胸口憋悶。白天仍覺心口不舒服,後到醫院經大夫檢查確診為心臟病。

(5)客觀環境的刺激。當夢者睡眠環境有異常刺激時,會促使其做夢,象聲、光、電、溫度、顏色等。如:房間溫度太低,會夢到身處冰天雪地而無衣蔽寒。另外,睡姿與夢也有明顯的關係。如喜歡蒙頭睡或蓋的被子太厚,容易導致人做怪物壓身的噩夢。

人為什麼做夢與健康有關嗎?

夢與身心健康

既然每個人都要做夢,那夢到底對人有害還是有益呢?

常做夢是保護大腦健康所不可缺少的生理活動的一環。在機體24小時晝夜活動過程中,使醒與夢交替出現,可以達到神經調節和精神活動的動態平衡。因此,夢是協調人體心理世界平衡的一種方式,特別是對人的注意力、情緒和認識活動有較明顯的作用,夢不僅無害而且可以延年益壽。

人們一般認為一夜無夢就是睡眠質量高的表現,其實不然,做夢本身不但不會影響睡眠,還會對人體健康起到許多積極的作用。正常的夢境活動,是保證機體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人體需要的蛋白質和生長激素,就是在睡夢中合成的。做夢還有助於腦功能的恢復和加強,並能激發人們的創造性思維,穩定人的精神狀態。

假如你睡覺時真不做夢,那麼你不僅不應沾沾自喜,而且應提高警惕,最好去醫院看醫生,因為這可能是疾病臨身的警號。

有實驗發現對夢的剝奪會導致人體一系列生理異常,如血壓、脈搏、體溫以及皮膚的靜電反應能力均有增高的趨勢,植物神經系統機能有所減弱,同時還會引起人的一系列不良心理反應,如出現焦慮不安、緊張易怒、感知幻覺、記憶障礙、定向障礙。顯而易見,正常的夢境活動是保證機體正常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外夢還是一台高度靈敏的儀錶,能準確地反映出疾病的位置、性質和程度。例如老是夢見脖子被卡住、呼吸困難、喊不出聲的人,容易患咽喉病;經常夢見被蛇咬的人易成為潰瘍病的受害者·····

噩夢的定義

我們認為,噩夢是具有負性情緒體驗,並且打擾睡眠的一類夢,一般具有相對具體的夢內容和故事情節。在此認識的基礎上,我們進一步提出了噩夢的操作性定義:(1)具有清晰的夢的情節;(2)夢中體驗到強烈的負性情緒;(3)從強烈的情緒中驚醒。

噩夢對健康的影響

生活中人們所做的噩夢實際上多於喜夢,其中有三分之二是不愉快的,使人生氣害怕、悲痛沮喪。臨床實踐發現,每個星期做兩次以上噩夢的人常會有情緒的不良反應,如敏感多疑、人際關係緊張等。

無論長時間的還是短期內,噩夢數量越多越可能給人造成睡眠上的困擾和認知上的影響。而噩夢對情緒的影響需要一定時間的積累,即,短時間內的噩夢不會給人的情緒帶來傷害,只有頻繁的噩夢長時間打擾,才會給情緒帶來負面的影響。

當人做噩夢時,一定要及時把他叫醒,因為在夢魘過程中,很容易造成痛苦,當人起來後,還會帶來情緒的沮喪、焦慮不安、失眠抑鬱、休息不好、反應遲鈍,這樣的情況不斷反覆,對人的健康有很大的威脅。

人為什麼做夢與健康有關嗎?

如何避免做噩夢

要減少或避免做噩夢須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要保持良好的心境。調查表明,生活愉快、情緒樂觀的人很少做噩夢。二是要正視和解決矛盾。心理學家認為,正視自己性格上的缺

陷或心理上的創傷,自覺地改正缺點,解決矛盾衝突,可以消除和減少噩夢。三是要加強體育鍛煉。有意義的文體活動,不僅能增強體質,而且對完善大腦功能、提高靈活性和抵抗力

都大有裨益。四是要保持正確的睡姿。睡眠時最好取右側卧位,因這種姿式有助於睡眠。需要注意的是,睡覺時不要用被子蒙頭,也不要把手放在胸口上。

隨著社會的進步,生活節奏的加快,壓力的增加,心身疾病和心理疾病的增多,夢在人類健康中發揮的作用愈來愈明顯。夢與很多疾病都有關係,如睡眠障礙的夜驚、夢遊、夢中的焦慮發作等。通過分析病人的夢,可及時發現病症、病因,助其早日康復。平時人們要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堅持體育鍛煉,最後希望每個人都可以「夢想成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