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時中國人品質為何出現大滑坡

明朝時中國人品質為何出現大滑坡

本人與清華大學出版社合作的新作《長進:中外史上的30條血訓》正式面世,敬請閱讀第十六條《強國之本,不在強君,而在強民》選段——

明朝時中國人品質為何出現大滑坡

遍覽明史,可見輝煌彰顯。永樂朝取得了史無前例的「萬國來朝」盛景(150多個國家來搞朝貢貿易),出現了「永樂大帝」這等超強皇帝,還有創造「仁宣之治」云云的好太子朱高熾,但實際上,這個時期的中國國際地位並不十分高。世界對中國的態度,是:只貿易不學習。除了朝鮮,沒有一個國家對中國真心效仿,鄰國日本對唐宋中國頂禮膜拜,日本男人以做大唐官為榮,日本女人以借種宋男子為炫耀資本,但是到了明代,除了經濟,全然沒有對中國人的艷羨和崇拜,在當代日本,你很容易能找到唐宋文化,但卻很難找到明文化影響痕迹。

明朝時中國人品質為何出現大滑坡

為什麼會這樣呢?他們為何不待見明朝之華夏文明?

我們可以舉兩個例子。朱元璋時期,華夏文明中有兩個獨特的「發明」,被發揚光大。但包括近鄰日本在內的全世界是不學的,什麼發明?那就是「閹割」與「纏足」。

關於纏足起源中國哪朝,有言隋唐,有人北宋,說法不一。但興旺時代,卻舉世公認為大明王朝。明朝之前,纏足只是一些貴族「圈子裡遊戲」,但到了明朝,社會各階層的女子,不論貧富貴賤,都紛紛纏足,「三寸金蓮」頓成蔓延全國之風。朱元璋在位時、洪武十六年頒布的《袞冕制度》,「命婦複雜繁盛冠飾和纏足」,創造「小腳世界」。

朱元璋創造「小腳世界」動機,現代一些史學家指出,是出於「束縛女性」的封建保守心態,意在培養漢族女性「宮女人格」。

什麼是「宮女人格」?且看明臣汪廣洋與其小妾陳氏的殉情故事。

汪廣洋是朱元璋手下的重要文臣,為朱元璋打天下也立下了汗馬功勞,曾高居丞相之位。他有一個陳氏小妾,才貌雙全,本來陳氏出生在一個官宦之家,系大家閨秀,應該做正室的。但是,他的父親犯了罪,被革職查辦,而大明律又有這樣規定:犯官之妻女須官賣為奴。於是陳氏就下嫁給汪廣洋為妾。好在汪與她一見如故,二人如膠似漆非常恩愛。但好景不長,大明初立不久,朱元璋便開始「殺相」,汪廣洋也未能倖免,被朱元璋賜死。汪廣洋死後,陳氏小妾悲憤異常,隨夫自殺殉情。結果,此舉受到朱元璋高度讚賞,通令立貞節牌坊。

「生是男人偶,死是男人俑」,一大群女人圍著一個男人轉,可以爭風吃醋,但不可存二心,要終身依附。這就是「宮女人格」。

史學家對朱元璋的心態分析絕非空穴來風。朱元璋死前立囑,欽點大量嬪妃隨其下葬。這與他致意打造的「小腳世界」「宮女人格」殊途同歸——女人不僅沒有奔跑權,甚至沒有生命權,你的男人死了,你也要跟著走,完全就是男人的附屬品。

所以,我們看大明女子,遍及自我束縛的保守與壓抑,沒有隋唐那般大氣與活力。

但僅僅讓女人小腳是不夠的,還得讓男人也發生變異。繼創造「小腳世界」之後,明朝又著力打造了「太監盛世」。

我們知道,中國的宦官史源遠流長。早在周朝,中國就有宦官了,但那時他們不叫太監。而且數量也比少。一般王朝宦官數量不足一萬人,而明朝宦官鼎盛時期人數達十萬之巨,民間由此不斷掀起「自宮潮」。天啟三年,也就是「九千歲太監」魏忠賢如日中天之時,明廷徵募宦官缺額3000人,結果應徵者多達2萬人。據史書《山堂別集》記載:「南海戶凈身男九百七十餘人復乞收入。」大明王朝的一個小村子,居然有一千童男自宮,請求進宮當太監,那麼整個國家呢?

太監不僅成為一個國家的「主流人群」,而且還要代表皇帝,領導這個國家。尤其到了中後期,說大明是「太監執國」毫不誇張。太監當了國家領導人、民族領路人,會給這個國家這個民族帶來怎樣的變化呢?

有人以為,太監對中國歷史的影響是政治層面的。其實遠不止此,除了政治影響之外,「太監執國」還直接影響到整個華夏民族性格。

史料顯示,太監執國的大明王朝,臣民普遍具有自我壓抑的陰柔人格。

「無論是他們的外貌氣質,還是他們內心的情感流露,他們看起來全像是溫柔的女子。彼此爭鬥時表現出來的,也只是婦道人家的慍怒,相互毆鬥時揪頭髮。很難把中國的男子看作是可以作戰打仗的人」。

這是明朝萬曆年間到達中國的傳教士利瑪竇的中國男人印象記,他驚訝於中國男人都如此文弱,看起來都像女人。殊不知,領導他們的,正是一群「安能辨我是雄雌」的殘缺人。

而明朝上溯500年乃至1500年前的古代中國人,並不是這個樣子。

提及中國人,我們知道,自古以來有個更榮耀的稱謂:華夏人。「華夏」這兩個字做何解?成於東漢、中國最早的大字典《說文解字》如是說:華,榮也。夏,中國之人也。所謂「華夏」的正解應該是:榮耀的中國人。後來,華夏族成為中國漢民族的前稱。可見,中國華夏人,自誕生以來,帶著與生俱來的一份榮耀。這份榮耀,與祖先的年齡和人口的數量關係不大,而主要是與民族文化精神品質息息相關。

為什麼今天人們提及華夏民族,無論中外,都盛讚先秦呢?因為這個時候的中國人,品質可愛。知恥的義士、殉道的武士、持劍的文人、不屈的貴族、陽剛的君主……比比皆是。他們擁有一個驕傲的精神遺產:四維文化。這是春秋齊國名相管仲在所著的《管子》一書提出的:「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這個時期的華夏人,擁有高貴的精神血脈,他們尚武,陽剛,重義輕死,重名輕生,恥感意識強烈,把名譽看得比生命還重要。這是這個時期,中國民格主要特點。而我們按照國民性及精神演變史,可將中國人分三紀。擁有四維特點的先秦人,創造了第一紀華夏人的輝煌。

接下來,就是第二紀華夏人:從秦漢貫通唐宋。就精神品質而言,儒家開始佔據中國人的精神世界。自西漢確立儒教為國教而獨尊起,歷代封建王朝一直以三綱五常打造華夏人的核心價值觀,雖然儒教三綱禁錮了中國人的頭腦,但是五常仁義禮智信卻也有好的發揮,並好在此時中國人並未失去尚武精神,兵家還受推崇,漢民族血性尚存。中國雖間或外患困擾,但大都能從容應付,並在一定的歷史時段佔據上風。美麗的中國人,以「鐵血」餘勇,攜儒家五常五品,推動「第二紀華夏人」,向著「尊王攘夷」的「正統大道」闊步邁進。

備受日本人推崇的諸葛亮,就是這個時期「可愛中國人」的代表人物。2005年,日本《周刊文春》雜誌對當代日本人最崇拜的100位名人作了一次調査,結果諸葛亮在所有中國人中排名第一。

在日本滋賀縣首府大津市,每年都要舉行大型節慶——「大津祭」。其中的重頭節目是「拽山巡行」,即用二十多位壯漢拉著高達兩層樓的花車在主要街道遊行。花車共有13輛車,都是用名人的名字命名,其中有一輛車就以「孔明」命名。每當諸葛亮誕辰日來臨,不時有日本人私人掏錢為諸葛亮樹碑立傳。

為什麼日本人對逝去近兩千年的中國古人念念不忘,始終不渝地紀念呢?當他們在紀念諸葛亮時,他們在紀念什麼?

他們在紀念古代中國人的優秀精神品質。

當代日本史學家渡部升一自稱小學五年級讀三國,乃至改變了他的人生品味,他每讀《出師表》都禁不住熱淚盈眶。因為在他們眼中,諸葛亮是「士」之楷模。諸葛亮的精神是建立在「興復漢室」和「忠君」的基礎上,是建立在各種優秀品質基礎上。這與「尊王攘夷」的日本傳統士大夫精神非常匹配。諸葛亮一生忠貞不渝地扶助劉備之子的人生態度,尤其受到日本人謳歌,他們敬仰「具有卓越才能而忠誠勤懇的悲劇性英雄」,諸葛亮的「鞠躬盡瘁」精神在日本人的心靈世界裡產生著強烈共鳴。因此,他成了日本朝野上下共讚頌的典範、民眾喜歡的「三國第一人」、中國古代正統「士」表之首。

但是到了大明王朝,這種「士」表已近絕跡。文人士大夫的主流人群,向著另一條方向發展。那是一條什麼方向呢?

我們看看這個人。明朝中期有個叫丁士美的才子,在嘉靖三十八年高中狀元,馬上寫了《謝恩表》:「奎曜天開,萬國仰文明之象;乾符聖握,一人操製作之權。荷大造以兼容,愧凡才之並錄。茲蓋伏遇皇帝陛下,道備君師,德侔天地。」

這封《謝恩表》,用的是標準「頌聖體」,引經據典,辭藻華麗,卻無一點真知灼見。通篇就一個中心思想:拍皇帝馬屁。為了討皇帝開心,這個狀元瞪著眼睛說瞎話,把歷史上以荒淫昏庸著稱的嘉靖皇帝,吹捧稱為德高望重的神聖之人。

丁士美深得嘉靖、隆慶、萬曆三朝皇帝讚許,累官吏部侍郎,中央組織部副部長,但卻沒有留下一篇可以傳世的作品,沒立下一件後人銘記的政績。據明史記載,「縝密端重」成為其安身立命兩大法寶。這四個字通俗點說,就是為皇帝做事規規矩矩、在皇帝面前恭恭敬敬,不越雷池半步。但就是這樣的「才子」,竟是明朝中後期「主流」。儼然,他們已經變成了毫無思想與血性的精神太監。

中國是什麼時候與西方拉開距離?現在人們探討華夏文明衰落,一般大多指向19世紀晚清時期。然而,如果你發現一個大廈將傾,那首先不是居住者的事,而是建築者的事。

所以,要追溯中國與西方拉開差距,不能從晚清算起,而是要以明朝復國為端。可以說,朱元璋雖然滅了蒙元實現了華夏復國,但沒有實現華夏文明的復興。終明276年,華夏文明從政治到文化,不進反退。

明朝的封建君主制,休說比較「開明君主制」的漢唐,就是與「君主集權制」的兩宋相比,都是一種倒退。其最大退步表現,是將皇權從形式到內容都推上了至高無上地位。明太祖朱元璋登基伊始,就剷除了相權,徹底廢除丞相制,使君臣制衡的政治格局在形式上也不復存在,從而保證了皇帝的絕對一言堂。再加上八股取士,存天理滅人慾之理學統一大腦,還有小腳世界、太監盛世,如此一來,朱家的皇權確實更集中了,但整個中國卻失去了活力。民風發生嚴重蛻變,古華夏的高貴精神血脈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普遍壓抑的國民性格。精神衰萎、性格壓抑,長期淪為被侮辱損害對象的「第三紀華夏人",就是在華夏陸沉的蒙元時期拉開大幕、而在這個極度專制保守的大明時期定型的。

養成如此人格的族群,如何能避免退化衰萎的悲命。

更多內容請看本人新作《長進:中外史上的30條血訓》。本書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傾力推出,現已開始預售,所有網上書店均可訂購。噹噹網購http://product.dangdang.com/25138509.html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程萬軍 的精彩文章:

李鴻章見伊藤博文如老鼠見貓
伊藤博文何以成為李鴻章天敵
拷問恥辱「九一八」之恥辱源
經商莫學胡雪岩,要學就學張弼士
晚清大佬怎被一群書生嚇破了膽

TAG:程萬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