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瘋狂流行的小陀螺

瘋狂流行的小陀螺

極其流行的陀螺

不久前,歐美地區開始流行一種小玩意。有人稱其為「煩躁陀螺」,也有稱為「指尖陀螺」。實際上,它就是個不斷旋轉的小陀螺,只是與普通陀螺不同,它不在地面、桌子上,而在手指間旋轉。

指尖陀螺中央有一個軸承,連著三片槳葉(有的是兩片)。用兩根手指夾住中央,第三根手指撥動槳葉,它就會飛快旋轉。軸承設計得非常光滑,摩擦力很小,一旦旋轉起來,陀螺會隨著慣性旋轉很長時間。

玩這個玩具,就是不停地轉,轉啊轉……轉啊轉……乍看上去,似乎挺無聊,也挺煩躁的。可是,它卻異常流行,在酒吧、街邊商店等地方到處有賣,網上也能隨時買到,價格從幾十美分到上百美元不等(中國的網購價格則是從幾元到上千元人民幣)。在美國亞馬遜網站上,它已經成為玩具和遊戲兩大類商品上的暢銷品。

在學校教室里,在街邊路上,到處都有它的身影。那些煩燥不安等待朋友的人,更是把它當作掌中寶,不停地轉啊轉……它到底有什麼用?就是打發時間嗎?

其實,類似於指尖陀螺的這種「玩具」屬於流行文化,早已不是新鮮事物。曾經非常流行的兩款手機遊戲《飛翔的小鳥》《口袋妖怪》也屬於流行文化,都是同一類。

指尖陀螺最先從學校開始流行。2016年冬天,它悄然現身於歐美國家的學校,成為學生們最搶手的玩具,當然它也開始成為老師在課堂上沒收次數最多的「違禁品」。這引起學校老師的廣泛關注和擔憂,有的還試圖藉助心理諮詢的力量來糾正學生,畢竟它使學生上課時分心了。

當然,玩轉指尖陀螺也確實是有好處的。在緩解手機上癮方面,它非常管用,能讓人長時間忽略智能手機。還有,它能有效緩解壓力,尤其對於某些精神狀態不正常的人來說,還具有治療作用,比如能改善多動症和自閉症患者的病情。因此,這些神奇功效,被商家大力宣揚,並廣泛印刷在指尖陀螺的包裝上。

掌控力量的心理

不管哪一種「玩具」,它能成為流行文化,從某種層面上就折射出人類的一種普遍心理,指尖陀螺也不例外。

歷史上,陀螺是一種極古老的玩具,也是人類文明極古老的手工藝結晶之一。距今5500多年前,在兩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今伊拉克境內)遺迹里,就出土過人類歷史上最早的車輪,而其中就伴隨著陀螺。3000多年前古埃及圖坦卡蒙法老的墓里,也發現了陀螺。

製造加工,旋轉玩樂——陀螺歷史如此悠久,是因為它代表了人們對力量掌控的一種渴望。

實際上,陀螺就是人們通過物質世界與自然法則的「交鋒」。製造陀螺,總是需要旋轉軸、旋轉底座,不論是取材於幾千年前兩河流域的泥土,還是今天經過精細加工的塑料、金屬部件,都是必不可缺的。同時,它旋轉起來總是遵循一定自然法則,就像電燈與電的關係。可惜在交鋒中,贏的一方總是自然法則,再好的陀螺都會逐漸停下來,屈從於摩擦力、重力影響。

回到指尖陀螺,這是一種單手就能玩的玩具,它小巧靈活,完全為個人所擁有和掌控。人類歷史本身就是不斷奮鬥的過程,時至今日,個人奮鬥、個人努力的文化在全球依然流行。玩指尖陀螺就是這種思想的間接反映。精神狀態(身體特徵)不正常的人尤其喜歡玩,因為他們拿著它,轉動它,並且持續地轉動,至少從這方面來說,他們是正常人,有同樣的個人努力,也有同樣的掌控能力。或許正因如此,商家才宣稱指尖陀螺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吧,而事實上玩陀螺的人精神狀態也確實有所好轉。

所以,玩指尖陀螺,就等於告訴別人「我有操控能力」。換句話說,個人是擁有力量的,即使只是暫時克服了自然法則。

期冀和平的心理

指尖陀螺流行的另一個原因,或許與世界人文環境有關。當今全球局勢不穩定,人們面臨許多威脅,包括經濟、政治、戰爭、恐怖主義,還有失業、食品衛生、交通安全等各方面。而陀螺的特性,恰恰印證了人們潛在的心理期望,表達了在世界上解決衝突、締造和平的期望。

首先不管怎麼玩陀螺,它不會對別人造成損害(如噪音、光污染等),它代表一種非正式的、自由輕鬆的方式。這正是平安的心理追求。

另一方面,商家為提高競爭力,一直不斷改進陀螺減小其摩擦力。人們旋轉陀螺時,也常常以最少次數的撥動,使其保持最長時間的旋轉。無形中,這代表人們期望減少摩擦的心理。為什麼世界不能像手中不斷旋轉、超低摩擦力的陀螺一樣,使人們為其不斷奮鬥呢?

短短几個月,指尖陀螺幾乎一飛衝天,但是它能持續流行下去嗎?或許過段時間它就會像其他流行文化一樣漸漸消退,也或許它會從歐美傳播到世界各地。如果科學研究能證明指尖陀螺有確切的治療功效,或許它還會更廣泛地普及,甚至成為教學、心理諮詢的常備工具之一。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科技雜誌社 的精彩文章:

雲霧繚繞的原子世界——尼爾斯·玻爾的量子論
人類最偉大的十個科學發現
一個測不準的世界——海森堡和他的測不準原理
互聯網可能是有意識的
吃貨們怎麼樣吃才是健康的?

TAG:大科技雜誌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