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家庭教育其實專業性很強

家庭教育其實專業性很強

長期以來,家庭教育一直處於「被重視卻不被尊重」的尷尬地位,其專業性與科學性頗受輕視。也就是說,家庭教育的意義與作用眾所周知、毋庸置疑,家庭教育的專業性與科學性卻眾說紛紜、頗受輕視,結果導致家庭教育市場亂象叢生、指導經驗泛濫。學校作為正規教育專業機構,有必要正本清源,沿著專業化之路加強家庭教育指導。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同屬「教育」,並無天壤之別,但是以此模糊了兩者的區別,就會缺失家庭教育的專業性。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發現這種情況,不少老師教得好別人的孩子,卻教不好自己的孩子。自己教出的學生彬彬有禮、品學兼優,自己帶出的孩子不但成績平平,而且叛逆任性脾氣大,深感「顏面」受損。可見,當得了好教師,不一定當得了好父母。出現這種反差的關鍵原因,是教師在學校與學生建立的是師生關係,在家裡與孩子建立的是親子關係。教師把學生當成一個受教育者,提出明確要求,進行規範教育,學生也深知自己的角色與身份,尊重教誨,嚴於律己。父母不把自己的孩子當作受教育者,孩子也不把父母當作教育者,親子之間經常在做事規則上進行「拉鋸式」協商,而孩子通常會比家長更有耐心、更有策略,結果家長就在不知不覺中降低要求,甚至放棄原則。

可見,關係變了,教育就變了。這是專業區分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邏輯起點。具體而言,二者至少在以下三個方面要區別對待。

指導對象不同。學校教育的指導對象是學生、是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的指導對象是家長、是成年人。幼兒園教師對此感觸最深:班級工作好做,家長工作難做;小朋友好照顧,「大朋友」難照顧。其實中小學教育本也應該具有這個特點,但由於長期以來,中小學以兒童的學業進步為中心,不如幼兒園那樣重視家長工作,自然也就較少研究家長這個指導對象了。

家長是一個複雜、多元的群體,有不同的年齡、性別、性格、職業和文化等背景,所以教師既不能無視他們的差異,採取單一、雷同的指導方式,又不能對每個家長進行過於主觀的猜測和推斷,需要整體把握他們的基本特徵,為解決學生所面臨的教育成長問題提供參考。可見,對家長群體的充分了解與尊重,以及針對家庭教育的個體差異進行因材施教,是非常具有專業性的。

理論基礎不同。學校教育的理論基礎是普通教育學與兒童心理學,家庭教育的理論基礎是家庭教育與發展心理學。擁有教師職業資格的教師雖然都經過系統的專業訓練,但家庭教育學並沒有進入專業課程體系之中,絕大多數教師都沒有系統的家庭教育學習經歷與專業訓練,意味著教師關於家庭教育的理解與認識,主要來自樸素的常識與膚淺的經驗。

現在的家長群體學歷水平越來越高,閱歷越來越豐富,不少家長對家庭教育越來越重視,彌補家庭教育知識缺陷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比較高,學習意識、學習能力與思考水平也越來越高,會導致家長與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有所不同,有的教師反而顯得停滯不前。

比如有的教師經常把忘記帶書的、沒有簽字的、評比排後的學生名單上傳到班級微信群里,認為這樣有利於家長敦促孩子比學趕幫超,但家長會認為教師缺乏正面教育方法,不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家校之間的關係就比較緊張。可見,如今的家長未必完全認可與順從教師,他們會用批判的眼光來判斷教師的教育行為。如果教師不加強學習與反思,會影響自己在家長群體中的專業威信。

教育性質不同。學校教育是正規教育、基礎教育,家庭教育是非正規教育,家庭教育指導屬於成人教育。相比而言,學校教育更有「抓手」,有系統的課程與規範的管理把師生緊密聯結在一起,而家長群體缺乏組織性,只能在業餘時間根據每個人的認識水平與自覺程度從事家庭教育,所以教師對家庭教育的干預強度有限,也是教師「管不了家長」的癥結所在。

學校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關鍵,是教師要細心鑽研非正規教育的特點、形式與方法,了解家長在非正規教育方面存在的優勢與問題,進而有針對性地指導家長。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非正規教育的專業性要求更高。

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各有各的專業性。家長在家庭中擔負著教育角色,卻又不是職業教育者,他們的教育意識、教育態度與教育方法都需要教師進行專業的觀察、解讀與指導,才能提高家庭教育指導的針對性與實效性。

(作者系清華大學幼兒園園長)

《中國教育報》2017年09月21日第9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老師教學生製作手工作品
神州看教育浙江篇·數說變化
培養視覺素養,把創造的自由還給兒童
「前途,在路上」探尋歐亞名校之旅啟程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