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作業設計可借用「系統工程」智慧

作業設計可借用「系統工程」智慧

作業是學生對所學內容的鞏固和知識運用能力的鍛煉,過多的作業不僅加重了學生的學業負擔,而且要消耗學生過多的時間,影響學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大家都在喊減負,為什麼減不下來?因為教學質量減不得。所以要減少作業量,就要以保證教學質量為前提,要科學地安排適當的作業,將作業的作用發揮到極致。

「題海戰術」是以量取勝的戰術,作業做多了,覆蓋的知識點就比較全面。反覆訓練,自然就熟能生巧,應對一般的常規考試自然也沒問題。時至今日,考試仍是檢測教學質量最公平、最有效的手段。所以,加大作業量是老師穩住教學質量的「法寶」。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在研究大腦記憶和遺忘特點中得出「保持和遺忘是時間的函數」,以「艾賓浩斯記憶遺忘曲線」對其規律進行了描述。學生對新知識學習之後的複習過程,適宜在其後的1、2、4、7、15天後分別複習這些內容。所以在習題的安排和選擇上要針對所教學的內容按照遺忘曲線來布局,這樣在時間節點上就不會做無效或低效的勞動。

「題海戰術」天天如此,當然也就覆蓋了上述的「學習後1、2、4、7、15天」,但間隔的日子還在重複著做那些可以不做的作業,屬於過度學習,就加重了負擔,又不能進一步提高學習質量。設置學生作業不能只顧當日教學,而要立足兩周左右的時間,以工程化的思維,進行過程性的結構化作業設計。即按照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結合學生的基礎情況,有針對性地、從易到難、有梯度地安排每天不同的練習題,以體現過程性;練習題少而精,既能「溫故」,又非同質,有適度地提高,形成科學的作業題結構。根據同一個班級學生基礎不同和學習能力上的差別,設計不同難度的作業題組合,形成班級的練習層次結構,因材施教。通過科學安排,使全體學生都能學有所獲,達到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綜觀任何一門學科的教學內容,其知識點前後都有一定的關聯性、承前性;同一天也有多門學科要開展教學。所以,學生的作業設計,可以借用錢學森先生提出的「系統工程」思想來統籌地規劃和安排,以避免學科作業安排上的衝突。

系統工程不僅研究物質系統,也研究非物質系統,如教育、文化等,應用非常廣泛。學生作業安排系統工程化,就是把每一門課程的作業看作系統工程的子系統,在這個子系統內不僅要對每一節進行過程性的結構化作業設計,而且要考慮到學科本身的系統性,進行系統化的總體設計。學校通過具體的課表對每天、每周進行課程教學編排,各門課程都似一個子系統。學生面對的是多學科作業,涉及的就是多個子系統。系統工程的思想就是要讓子系統之間能夠協調高效,實現系統整體運行的最優化。不同學科的教師同一天在布置作業時,還要進行學科之間的協調安排,這樣才能有效避免出現作業「擁堵」現象,突然增多的作業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從而影響學習質量。

智慧地運用系統工程的思想理念,優化教學過程中的作業安排,讓學生做適量的、難度適宜的作業,就能高效地提高學習質量。有了質量做保證,教師少布置作業就會更有勇氣、更有底氣。因為在切實減輕課業負擔的同時,同樣能夠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作者單位:江蘇省濱海中等專業學校)

《中國教育報》2017年09月21日第7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精準家長會滿足家長個性化需求
提升思政課獲得感的「四個導向」
一引其綱 萬目皆張 破解「產教融合」難題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