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吹響高校社科界服務國家「集結號」

吹響高校社科界服務國家「集結號」

9月20日,在教育部召開的高校高端智庫聯盟成立儀式暨首屆圓桌會議上,31家智庫建設單位共同發起成立高校高端智庫聯盟,以黨和政府「信得過、用得上」為標準,集聚具有較大影響力和國際知名度的高校高端智庫,打造智庫標杆,形成高校智庫協同發展示範集群,吹響了高校社科界服務黨和國家的「集結號」。

服務國家發展

我國高校聚集了80%以上的社科力量、近半數的兩院院士、60%的「千人計劃」入選者,以及規模龐大的學生隊伍;黨的十八大以來,高校承擔各類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134萬多項,提交各類咨政報告4.3萬篇……高校成為中國智庫建設的重要力量。

2015年1月,中辦、國辦印發了《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明確把高校智庫作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重要力量。

研究解決問題,回應解答問題,這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理論創新的動力源泉,更是應有的社會擔當。2014年教育部出台《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建設推進計劃》,到目前為止,教育部在66所高校布局了151個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其中進行智庫建設簽約的17個,6家高校智庫成為首批國家高端智庫試點單位。黨的十八大以來,高校智庫向中央報送專家咨政建議近700篇。

「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規劃、G20杭州峰會……在越來越多的國家重大戰略和國際舞台上,活躍著越來越多的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

浙江大學的區域協調發展研究、華中師範大學的「三農問題」研究、中山大學的粵港澳發展研究等,都為破解改革發展難題、維護我國核心利益發揮了智庫作用。

發起「聯合作戰」

高校高端智庫聯盟的成立意味著,中國高校智庫開始從「各自為戰」「散兵游勇」邁向「聯合作戰」「抱團出海」的時代。

隨著智庫研究更多地轉向宏觀性、戰略性問題,各自為戰、閉門造車的現狀將制約高校智庫成果的質量。北京師範大學校長、中國教育與社會發展研究院院長董奇認為:「成立高校高端智庫聯盟,能夠實現彼此間的優勢互補、協同創新。」

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國情研究院理事會副主任鄧衛說:「聯盟應該提倡協同創新,打破傳統智庫組織模式,共同開展重大問題研究。同時加強與政府智庫、民間智庫合作,就我國重大戰略性、方向性問題開展協同合作,為爭取國際話語權創造條件。」

智庫既要有「理論光芒」,也要有「泥土芬芳」。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元春建議,可以搭建政府官員到智庫交流的新通道,通過設立有針對性的治理研究項目,讓政府官員帶著問題到智庫開展短期專項研究,智庫為其對接相關領域學者作為聯合研究人員並提供理論指導。這種人才流通新方式可以將高端智庫與基層實踐有機聯繫起來。

但在實際配合中,高校智庫和黨政決策部門之間還需要磨合。武漢大學國際法研究所所長肖永平建議,除了切實落實政府信息公開制度以外,應在政府與高校智庫之間建立長期穩定全面的信息共享制度,包括人員交流、信息聯通、決策互動等多項制度。

堅持「中國立場」

「讓世界知道『學術中的中國』『理論中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中的中國』」,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殷切希望和時代要求。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說:「中國治國理政的經驗可圈可點,作為首批國家高端智庫試點單位,我們的任務是進行中國道路、中國模式和中國話語研究、咨政、傳播和培訓。我們明確把建構中國話語作為我們的重要使命。」

「高校智庫最大的特色就是中國特色,我們要借鑒但不能照搬西方模式,而是要創造中國模式。」在中國政法大學校長、人權研究院院長黃進看來,這種中國特色貴在做到四個「時」:順應時勢、緊跟時政、把握時訊、貢獻時策。他認為,每個智庫要形成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定位,發揮優勢與特長,避免同質化,避免重複研究,不同智庫互補所缺,相得益彰。

華東師範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主任馮紹雷認為,高校智庫建設要有正確的思想路線引導。他說:「必須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敢於攀登高峰的宏大抱負、實事求是的原則、取法乎上的學術品格、刻苦鑽研的專業精神。沒有這樣的思想高度和精神狀態,不可能真正建成一個具有國際影響的高校智庫。」

本報北京9月20日電

《中國教育報》2017年09月21日第3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始終奮進在時代前列
作業設計可借用「系統工程」智慧
八十分的期許 一百分的人生
席清禹:義務補課二十年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