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始終奮進在時代前列

始終奮進在時代前列

中國人民大學是中國共產黨親手創辦的一所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她的前身是1937年誕生於抗日戰爭烽火中的陝北公學,以及後來的華北聯合大學和華北大學。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高等教育從創辦、發展到壯大的80年;也同時是中國人民大學與黨和國家同呼吸、共命運,始終奮進在時代前列的80年。

立校之本: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中國人民大學是國內外公認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研究和傳播的重要基地。80年來學校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不動搖,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與時俱進,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作出了許多開創性、奠基性的歷史貢獻。

陝北公學著力培養有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並且能夠運用中國革命實踐的政治幹部。建校初期,主要開設「馬列主義」「辯證唯物主義」「中國革命運動史」「中國問題」等課程,後來隨著學習程度的提高,又增設了「世界革命史」「科學社會主義」「馬列主義經典作家原著選讀」等課程。許多高級班的學員,如胡喬木、田家英、廖蓋隆、胡華等後來成為了黨的著名理論家。1950年中國人民大學命名組建後,學校在國內最早設立了各種層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我國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許多學科、專業、教材都肇始於中國人民大學,然後走向全國。《辯證唯物主義原理》《歷史唯物主義原理》《中國革命史講義》等教材不僅用作本校學生用書,而且受到全國高等學校師生和廣大讀者的熱烈歡迎,大都發行數百萬冊甚至上千萬冊,哺育了共和國幾代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科研人才,在全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950年到1965年的15年間,中國人民大學為全國高校培養了絕大多數政治理論課師資,在傳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基礎知識方面,充分發揮了「工作母機」的作用。學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名師輩出,俊彥雲集,形成了老中青相結合的人才梯隊。老一輩學者陳先達、衛興華、胡乃武等教授年過八旬,但依然筆耕不輟,活躍於黨的理論研究的前沿。近年來,一大批中青年學者學術精湛、銳意創新,成為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的著名學者和學術帶頭人。自2004年中央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以來,中國人民大學共有54位專家入選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課題組首席專家或主要成員,入選人數位居全國高校首位。

強校之基:始終堅持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學科特色

作為我國人文社會科學高等教育的重鎮,80年來中國人民大學始終堅持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辦學特色。學校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躬耕不輟,在為我國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作出奠基性、開創性貢獻的同時,也逐步積澱出「人文社會科學立校」的獨特氣質。

解放戰爭時期,華北大學不僅僅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最高學府,還是當時全國人文社會科學才俊雲集之地。華北大學成立了八個專門研究室:中國歷史研究室,歷史學家范文瀾兼任主任;哲學研究室,哲學家艾思奇兼任主任;中國語文研究室,語言文字學家吳玉章兼任主任;國際法研究室,法學家何思敬任主任;外語研究室,主要從事翻譯工作;政治研究室,政治學家錢俊瑞兼任主任;教育研究室,教育學家張宗麟任主任;文藝研究室,文學家艾青任主任,正可謂是名家雲集、大師薈萃。我國現有的經濟、管理、法律、新聞、黨史、外交、政治等學科或專業,不少都是發源於中國人民大學。改革開放後,中國人民大學還率先建立了信息管理系、勞動人事學院、知識產權中心等適應新時代需要的院系或者中心,大力發展管理科學、信息科學和環境科學等新興交叉學科,在全國也都起到了一定的先導或者示範作用。同時,學校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在學科建設的指導地位不動搖的基礎上,將眼光轉向國外,率先翻譯和引進了一大批西方經濟學、管理學教材和著作,成為學習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的排頭兵。學校教師在服務國家重大決策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積極發揮作用,先後有11人次受邀為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作輔導報告,許多教師被聘請擔任各級政府顧問。學校積极參与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項目、北京市社科規劃項目等各級各類項目,其中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關項目立項數居全國高校第一位。

榮校之源:始終堅持「人民共和國建設者」搖籃的育人目標

在80年的辦學歷程中,中國人民大學始終有一個明確的育人目標,就是培養人民共和國高水平的優秀建設者和各行各業、各個層面的領袖人才。

在抗日戰爭的烽火中,陝北公學以救國救亡為己任,培養了大批抗戰幹部。華北聯大時期,師生們跨越萬水千山,在敵後戰場浴血奮戰六年。為迎接新中國成立的曙光,華北大學奮勇擔綱,培養了大批革命幹部。1950年10月,劉少奇同志在中國人民大學開學典禮時勉勵學生「當在人民困難的時候,你們在吃著人民的小米……你們如不能很好地去為人民服務,那就不是中國人民大學的學生」。一代又一代人大學子秉持「實事求是」的校訓,熱愛人民、心繫大眾,既腳踏實地,敢於合理繼承,又解放思想,敢為人先,以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和捨我其誰的擔綱意識,積極呼應、匯入乃至引領時代發展的潮流。從改革開放初期發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胡福明校友,到改革開放新時期撰寫《東方風來滿眼春》的陳錫添校友,再到新時期「人民滿意的好法官」宋魚水校友,他們用一個個優美的音符譜寫了人大人實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精彩華章。從陝北公學至今,學校共培養了25萬名高水平的優秀建設者和各行各業、各個層面的領袖人才,其中既有許多成就卓著的專家學者,又有許多聲名遐邇的企業家,政績斐然的黨政軍高級領導幹部,以及卓有建樹的新聞、法律、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工作者。新世紀以來,學校進一步強化了這樣的辦學特色和人才培養定位,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學生,既重視專業素質的培養,又重視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既注重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承,又注重人文精神的培育;既強調中國國情的教育,又培養學生具有廣闊的國際視野,始終保持了人大學子社會適應能力強、理論素養高、發展後勁足的顯著特色。

興校之魂:始終堅持重視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優良傳統

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關係到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是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靈魂與生命線。作為中國共產黨親手創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80年來中國人民大學始終堅持重視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了優良特色,為堅持黨對高等教育事業的領導進行了有益的實踐和探索。

陝北公學注重開展形勢與政策教育,經常邀請黨中央的領導講課。毛澤東同志規定政治局委員都要來講課,他自己第一個帶頭授課。周恩來、朱德、董必武、張聞天、任弼時、李富春、王若飛等老一輩革命家、理論家、教育家都作過講演。在華北聯合大學剛剛成立的第三天,毛澤東同志就為廣大師生作報告,這就是後來的《〈共產黨人〉發刊詞》這篇傳世名作。老一輩革命家、「中共五老」之一的吳玉章作為中國人民大學首任校長,十分重視思想政治工作,他常常用唯物辯證主義的觀點教導青年學生既不要以政治上的進步而放棄業務技術,同時又要防止和反對「單純業務」觀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民大學的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一直走在全國的前列,湧現了全國先進班集體——馬克思主義學院1999級博士生班等一批優秀群體。黨的十八大以來,學校黨委把做好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作為主責主業,取得了顯著成績。學校組織5000多名師生到全國300多個市縣,開展「千人百村」「街巷中國」等社會調研,為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提供了決策參考。實施海外留學歸國教師國情教育計劃,引導青年教授在條件艱苦的基層、國家建設的一線,埋頭苦幹、攻堅克難,用一流的業績成就人生的精彩。這一系列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創新實踐,得到了中央的高度認可。

「征程乍起,滿目蔥蘢」。從陝北公學到中國人民大學,從延安到北京,「始終奮進在時代前列」是一代代人大人一以貫之、廣為延續的光榮傳統。這一主題凝結了中國人民大學從戰火中走來、在時代中奮進的精神品質,是學校80年辦學歷史的真實寫照。面向未來,中國人民大學將始終不忘初心,不忘「立學為民、治學報國」的崇高理想,不忘「始終奮進在時代前列」的責任擔當,不忘培養「人民共和國的建設者」的光榮使命,不忘「與黨和國家同呼吸共命運」的政治追求,不忘「實事求是、艱苦奮鬥」的精神品格,為建設「人民滿意、世界一流」大學而努力奮鬥!

《中國教育報》2017年09月21日第12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作業設計可借用「系統工程」智慧
八十分的期許 一百分的人生
席清禹:義務補課二十年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