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人工智慧重構未來學校

人工智慧重構未來學校

喬布斯有一段感言,世人稱為「喬布斯之問」:為什麼計算機極大地改變了醫療和社會等方面,對教育卻幾乎不能觸動?在他辭世不到7年後,這個觸動日漸明顯,以物聯網、雲計算、機器人為代表的智慧教育悄悄登陸。

藉助人工智慧解決教育難題

現今,中國教育的許多瓶頸問題,可以藉助人工智慧的發展而促進解決。

就教育內容和方式而言,當前的教育方式存在如下問題:學生閱讀面較窄,且學習內容有待待更新。學習方法有待優化,與知識經濟、創業創新、網路時代相匹配的互聯互通、混合學習,遠程授課、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當前還只是在少數學校嘗試。學習任務有待改進,通識學習、社會實踐、興趣探究、體育活動、美育訓練、勞動錘鍊等方面的教育任務亟待加強。學習評價方式較單一,考試幾乎是唯一的、決定性的評價方式。有些學生學習目標狹隘,功利性學習的外源在於社會和家長,但學校和教育管理部門也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基於這些原因,多年來我們一直尋求從制度改革和體制創新的路徑等方面去改變教育方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改進空間。

人工智慧提供教育新方案

從技術創新、手段變換、方式轉換的角度去解決這些問題、提高中國教育的成效,在現今不僅有必要,而且具備可行性。人工智慧化的各種機器人具備瞬間鏈接、語音識別、自動應答、模擬情景、模擬創設、實時評價、個性指導的強大功能,可以改變教育的要素構成、方式方法、空間布局乃至時效功用。

海量信息搜尋過濾。在海量信息時代,學習的知識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適合才好;不是只做信息加法,而要善做信息減法;不僅從信息中提取知識,而且是提取正確而有用的知識;不是通過背誦記憶將知識固化,而是藉助人工智慧海量搜尋、瞬間篩選、多元擇取、動態整合,讓知識激發思考,促進創新,最終優化知識、發展知識。

個性化指導,差異化試教,品質化發展。應用互聯網,尋求選課、組課,讓千差萬別的學生通過人工智慧的超時空、跨學科、全網域指導,達到因人施教、因才導向、情景感應、模擬訓練的教學境界,真心培養出「把長板拉長、把短板補上、把裂板加固、把薄板強化」的適用人才。

專註深度學習,致力精度創造。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等信息技術,揉合進智能終端器進行深度學習,通過智能識別學生個體的天性稟賦、知識儲備、學習任務和目標,同時進行多學科知識和研究方法的統籌創設,為學習者設定探索項目或研究課題,讓機器人協助問卷調查、實地採訪,進行文獻綜述、數據處理,也讓機器人選擇遠程的研究合作夥伴、指導專家、諮詢顧問,並且讓機器人指導學生掌握或選擇量化與質性的各種研究方法,培養各種自然與社會觀察和分析的技能,最終在某些專門領域提出富有創意甚至創新的研究報告、專利成果、技術發明。這種具有創新與應用價值的學習,自然具有更高的精確性、實效性和影響力。

科學的學習評價和有效的糾錯功能。學生的全面發展,目前是一件理論上難以釐定、實際上難以操作的難事。通過大數據與個性化服務訂製,引入智能題庫、閱卷系統、物聯網與學生行為評價系統,不僅提高了學生綜合評價和實時性、準確性和合理性,而且對於學生學習方式的調整、教師教學的策略改進都有莫大幫助。

社群式學習、社交式合作、社會化協同,可以較大地提高學生融入現實、理解現實、改變現實的能力。在人機互動過程中,學生可以獲得較大的時空思維拓展;這種人機互動可以在圖書館、實驗室、博物館、美術館、運動場、公園、社區以合適形式進行,無形中鍛煉了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創新能力,他們的情感、心智、認知、價值觀、協調力、影響力都能夠得到提升。「他人即老師、社會即學校,創造即學習」的教育有望實現,從孔子、杜威到喬布斯所推崇的學習模式,也有望成型推廣。

人工智慧對學校和教師的挑戰

人工智慧在教育中的使用,使得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方式都改變了。當然,這種改變的前提是學校的重構。只有學校辦學環境、硬體和軟體都相應更新,才能適應人工智慧語境下學習和教學的品質提升。

因此,學校的教室必須重構,使其適應個性化、遠程化、複合化學習的需求;學校的圖書館必須重構,要由單純的借藏書轉變為智能化、電子化、數字化的圖書館,才能滿足深度學習的需求;學校的實驗室必須重構,應該有智能設計、智能製作、智能模擬模擬的功能,才能讓學生大展身手;學校的功能設施和空間布局需要改變,增加創意沙龍、小型對話室、虛擬現實學習室等,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合適的平台和合適的指導,成長為社會需要的人才。

此外,人工智慧發展最引人關注的一個問題是,教師會不會失業。顯然,智能機器人可以代替教師傳送知識、解疑答難、展示方法、考試閱卷,但並不意味著教師這個職業不存在了。這是因為:機器人只是替代教師的部分勞動,並不能取代教師的角色。不適合新技術革命的部分教師可能會下崗,掌握新技術的教師仍然為學生所需要。這是因為,雖然機器人也有對話、寫作、動作等交流功能,並且也將有相應的「表情」或特殊的感情表達,但和人類豐富細膩的感情相比差距甚大,更不用說達到教師「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教學境界,以及「以理服人、以情感育人」的大愛境界了。

可以預想,基於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在機器人身上的整合優化,人工智慧將重構教育的內部構成和外部形象,為師生創設智能開放和便利高效的深度學習環境,因此將改變教育的路徑設計和願景規劃,開闢教育發展的新境界。

(作者系福建教育學院教授,本文為福建省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義務教育教師的培訓模式創新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3B094)

《中國教育報》2017年09月21日第6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盡全力就好 開心最重要
當心育兒壓力的負面影響
他用生命捍衛兒童權利
高校高端智庫聯盟公約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