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吳氏意象太極拳

吳氏意象太極拳

我的武學之路是從吳氏太極拳上入的門,時有人問我意象太極拳是什麼,是一個門派嗎?如硬要我回答,我可以光明磊落理直氣壯的說:「是」,這個門派就是「太極拳"!沒有什麼獨出心裁的,太極之所以分為六大門派,甚至更多,實際上都不是各派祖師為創立門派而創立門派,而是後人為區分不同風格和對先師的敬仰約定俗成的稱謂罷了。

太極拳就是太極拳,是歷代先師們心血的結晶,我之所以前面加上「意象」兩字,是更強調太極拳的太極屬性,我們知道雪花是冬天的意象,杏花是春天的意象,荷花是夏天的意象等等,那麼太極就是太極拳的意象,太極是什麼?我們一般人都會先有陰陽魚的意象,太極來源於無極,是矛盾的統一體,太極是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因此姑且用「意象」名之吧。同時,太極拳的修鍊強調用意不用拙力,意氣君來骨肉臣,是用意的藝術,以至有意無意方為真意;至於「象",古語講大象無形,我們要把有相的形化為無形的象來追求和升華,不要執著自我,而要追求天地人三者的統一,道法自然,從武的角度講不是有人說孫祿堂入了猴象,郭雲深入了虎象嗎?薛巔更有象形拳術面世,不一而足。總之我們的立意要高,奉行「高高山上立,深深海底行」的原則。

前人的宏觀哲學,乃至在具體的太極拳經拳論方面,後人是很難有所突破和發展的,我們後人應該做的就是在微觀上去豐富他,盡量直指本質的去修鍊,科學化而非玄化,量化而非複雜化,形成一個科學的運動體系,才能更好的做到高效化。我們熱愛太極拳就應該真誠的去練,去格物致知,真誠的去傳授後學,不能誤人子弟,收費可以但不能亂收費高收費!這樣才能更好的宏揚太極拳,發揚太極人的精神。

我在盤練走架中將吳氏太極拳的每一勢都附於了意象的美,比如起勢的意象為金雞報曉,紅日噴薄……攬雀尾的波濤拍岸,繾綣反側,雲霧繚繞……單鞭的氣勢如虹,直掛雲帆,腰襠整固……提手上勢的悠然攀升與沉墜如西山懸磬的統一……在這些意象的大美之中陶冶性情,反省自我,突破自我,完美自我,和自己的心靈對話,用身體感知,運化春風,和光同塵,體現出柔和細緻,龜縮蛇伸,沉粘古樸,意象萬千的韻味。身法角度要求嚴絲合縫,絲絲入扣又空靈飄逸,且令人意猶未盡,身心舒泰,中定入骨,不尚氣而養氣,自然松透,潛心體會動力,靜力,定力之間的內涵和關係。肩胯同開,勁藏身後,重心虛實,螺旋開合,矛盾阻力,虛實相掩,上下貫通,實腳入地,肘膝定位,中軸膨脹,手腳呼應,順中用逆,陽出陰回,飄飄忽忽,五蘊皆空,虛無一體,練起來靈感湧現,元神歸位,識神退藏,忘我入象,追求藝術般的完美,如春蠶吐絲,花兒迎風,香遠溢清,起如朝陽,落入魚潛,掤如彩虹,捋如流星,擠如浪涌,按如墜石,採如茶女,挒如綳弓,肘如撞鐘,靠如山傾……

吳氏意象太極拳盤練時第一注重的是半徑不變,球形滾動,螺旋纏絲中感受抽絲的均勻;第二就是多練豎勁,因為前後的橫勁是人後天的本能,所以需要矩框過正,立如門軸,單重為主,做到懸頂插桿,所謂插桿就是承重的腳像竹竿插入沙土一樣,入地三尺一般,這樣脊骨自然會感覺節節貫穿向上拔升,對脊椎後背有著很好的養生鍛煉,同時又能令內勁飽滿;第三肩根胯根要抽陷空虛,這樣就容易做到前虛後實,勁藏身後,陰陽分明又為之一體,任脈虛督脈實本身就益經絡利氣血,身法上自然就不裹而自裹,不撐而自撐;第四肘膝定位不可亂動,一絲也不行,肩胯同動但要有條件的動,都要沉著為先,並且意氣直貫人體四肢梢節;第五接天入地,虛空入象,因為天地人不是你自己的獨立的存在,自己的個體是渺小的猶如塵埃。

總之,盤架子的次序:首先得練好基礎架子,抻筋拔骨,姿勢到位如楷書大大方方;第二,中正架子,過猶不及,規規矩矩,方圓並現,相對基礎架子有所收斂;第三,意氣架子,中定內守,簡潔沉靜,猶出污泥之蓮,不蔓不枝;第四,虛無架子,或者說已沒有了架子,玲瓏透體,有意無意,雲捲雲舒……

太極拳的練習基本功為第一首要,在基本功的樁功中調和身心,校正好身法結構,在太極步訓練中加深對虛實動靜的體悟,尤其是我自己摸索總結了一套獨特的太極步法,對松胯開胯效果顯著,但只能面授方能掌握,且也得一周的時間,大成拳有試力一說,我權且把這種步法叫做太極腰胯試力步吧。另外太極拳要格外注重單式的反覆磨練,如雲手,摟膝拗步等,體會太極拳的運動規律,以至開悟,有道是「太極本無法,動即是法",關鍵是動的方法和核心,而不是學著怎麼個比劃,打下個套路就可以了。

對於太極拳的養生與技擊,當然養生是主技擊是末,但技擊又是太極拳的靈魂。我認為太極拳的技擊與養生是一體的,是成正比的,不可分裂來看,更不能對立來看,否則都不究竟。應該越養生越技擊,越技擊的越養生才是得到太極拳的精髓。當然也有養生或技擊某一方面擅長的,這則另當別論,至於太極推手,我推崇王薌齋的一句話,養生技擊亦然,就是:執著於推手永無是處,離於推手小成拳做。我們執著於養生有失太極之拳,離於養生太極之拳又不夠圓滿。所以我們要尋其本質而悟之煉之,這就是修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馬雲是太極迷,和李連杰創立學院,保鏢也是太極高手
探索張三丰太極靜功的奧秘
吳京人生/從《太極宗師》裡面的毛頭小子,到現在的一線大導演
太極拳「頂頭懸」中有玄妙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