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談談洽洽的投資邏輯

談談洽洽的投資邏輯

目前市場對洽洽給予的估值是食品行業成熟龍頭企業的估值,目前20PE(17年8月靜態)的估值基本是包含了不增長或者長期低速微增的預期。

本文從市場對洽洽的擔憂出發去理解市場對洽洽的估值邏輯,並對市場估值邏輯與企業業績表現中各個因素做具體分析、思考以討論洽洽食品的投資可能性。(本文閱讀前提需要對洽洽有一定的研究,至少看過年報和一些深度研報。所有關於自上而下的分析本文內容不涉及,可參考相關研報。本文的主要邏輯:目前的估值已充分反映了市場的悲觀預期。各個方面的積極因素變化正在增加並且有充分證據顯示積極預期能得到市場確認,企業成長可能性提高,但以此價格購入不必支付成長溢價。

市場估值擔憂與估值邏輯探討

目前市場對企業的擔憂主要包括企業到達天花板,新品策略失敗,管理層能力有限等。具體細分可分為以下五點:

1.瓜子業務到天花板,企業到達天花板2.電商業務的失敗。3.新品拓展失敗,產品多元化失敗。4.管理層能力有限,無法帶領企業成長。5.資金使用效率低下,價值毀滅。

1.瓜子業務到天花板,企業到達天花板。

目前從全國看,瓜子每年消費量有100多萬噸,公司的量才18萬噸,主要是因為整個市場散裝的消費佔80%多;但從包裝瓜子來看洽 洽的葵花籽收入規模已達規模已達25億,洽洽份額佔比70 -80%。所以散稱這塊可以通過渠道下沉,佔據一定的比例。公司散稱渠道主要通過在北京地區超市試水布局,去年實現約4000萬,今年的目標是超過8000萬。但這塊因為現實原因,銷量增長不會很快。市場主要擔心的是包裝這塊的瓜子業務。

天花板一是看市場容量,二是看增量市場容量可以通過拓展另外的市場解決,包括新品拓展與物理拓展。新品暫且不提,物理拓展例如海外市場和其他地域。海外市場拓展從15年開始增速加快,近兩年的銷售增速分別是27%、48%,17年上半年是44%。16年底海外市場的銷售收入為1.77億,今年預計能達到2.5億。對比洽洽16年全年35億的收入,大致可貢獻約7%的增量。量雖然還不大,但是應該會有持續性。持續性主要來自於海外網路的不斷建設以及消費習慣的持續性。中國人的消費習慣很難改變,東南亞、中東與西班牙等地有長期消費瓜子的傳統,理論上也是差不多。洽洽很早以前就在海外銷售,在海外市場有一定口碑與品牌基礎。之前一直做的不好的原因主要一個在於沒有重視,管理層一直打算先做好國內市場。一個在於網路建設的滯後。15年創始人陳總回歸後,在管理與策略層面上都做了很多工作。目前看來,這塊效果還可以。再加上海外華人人口越來越多,這部分也會帶來一定增量。因此海外市場成長值得預期,因為基數小,目前對整體銷售的貢獻還不大,若基數增大後,貢獻將會更明顯。

增量實際上可以通過結構的改變來達成,例如產品升級(推出品類內新產品或者單價更高的產品)。洽洽這幾年無論是推出山核桃、焦糖口味的藍袋和葵珍與皇葵就是這樣。16年普通洽洽葵花籽在天貓均價16元/500克,17年為21元/500克。藍袋為31元,皇葵為43元,葵珍為80元。17年上半年瓜子整體銷售收入11億,焦糖、山核桃藍袋系列葵花子銷售約2億,同比去年翻倍(去年全年約2.5億)預計今年能達到4-5億的銷售收入。皇葵超過2000萬,葵珍近2000萬。增量這塊依託的基礎是消費升級趨勢與消費習慣,可能不會很大。但通過結構上的升級與變化,參考休閑行業的整體增速,應該還是有辦法達到的。洽洽更多的看點在於期待堅果或者其他休閑食品品類銷售收入的增長出現。

2.電商的失敗。

探討電商成功與失敗的核心邏輯在於——洽洽想要從電商業務上獲得什麼,在電商業務上達到怎樣的目標就算成功。與競品相比有什麼優勢,以及這樣的優勢是否能在長期競爭中得到強化。

線下渠道,在直面消費者這塊廠商一直是劣勢。前幾年沒做電商的時候,洽洽推新品要先問經銷商意見,例如13年推麻辣花生,經銷商提醒了才知道包裝不合適。而且以前新品都要先小範圍在商超推廣,然後再慢慢等待經銷商收集反饋數據,自己再進行研究。這樣不僅步驟繁長,效率低下,也無法得到消費者第一手的反饋。而這種情況與這兩年來事業部改制後的發展現狀是無法匹配的,隨著新品推廣的加速,大量新品的湧現,線下反饋渠道的劣勢越來越明顯。

而電商的發展,帶來的不止是銷售額的增長,更是大數據信息的來源,公司可以更快地得到市場直接的反饋,利於新品的研發與改進。也可以利用大數據對研究消費者行為和心理進行研究分析,進而達到提升產品服務找准市場定位的目的。從這點上電商的發展對整體業務會起到一個優化效率以及加速的作用,而這個作用隨著銷售規模的擴大是有加速度的

梳理三隻松鼠成功的邏輯,主要是——資本支持與營銷。資本支持這塊其實不用說太多,至少肯定不是洽洽的短板。營銷其實就是人+想法,本質上是企業文化。有人說三隻松鼠實際上是廣告設計公司和拍電影的,實際上也點出了三隻松鼠在營銷上的優勢。這塊洽洽確實有欠缺。

洽洽意識到這塊的欠缺,目前通過兩種方式提升:同業引進,內部優化。2016從良品鋪子等電商引進人才,然後自己優化團隊。例如給團隊更多自由的空間與業績激勵,團隊里引進更多年輕人等。這點目前我看到的努力還不夠,包括廣告投放、營銷手段上都比較一般。我的建議是可以依託強大專業諮詢、廣告與設計公司。畢竟陳總也是很相信專業的力量,前些年依託IBM就是個例子。

實際上我最擔心的是品牌力競爭,即三隻松鼠是否擁有足夠的品牌力顛覆洽洽。品牌力是線上線下競爭的基礎之一。共性行業與個性行業挑選企業的邏輯是不一樣的。記得馮柳說過共性行業應選行業最低成本和較高管理能力的龍頭企業,個性行業可以接受非龍頭和低管理,但必須對其贏利能力和回報前景以及占屬市場的發展有較高的要求。

三隻松鼠的成功實際上是佔據了一個空位,當然不可否認他營銷上與文化上的優異表現。在三隻松鼠出現以前,線下高端堅果沒有品牌,因為堅果複雜的線下渠道抑制了品牌的誕生。作為粗加工產品,線下渠道鏈太長,經銷商、代理商、商超會層層加價,溢價太多,抑制了商超品牌的發展。電商雖然是一個新增的市場,但實際上他也只是社會總消費品需求的一部分。和傳統渠道區別僅僅在於,它與傳統市場處於不同的成長時期,增長速度會比線下快些。很多人忽略地是這幾年線下商超休閑食品市場也在增長。

從這幾年的發展與實際的消費體驗看來,堅果行業還是共性大於個性。體現在,作為普通消費者選擇三隻松鼠、良品鋪子還是百草味其實大多數時候還是看哪個便宜優惠些。口味上,許多投資人調研後也得出一樣的結論,即這些品牌口感上差別不大,我們自己也會有類似的感受。實際上從財務數據上也看的出來,從三隻松鼠的招股說明書上可以看到經過了三年的突飛猛進發展,凈利潤率終於達到5%(洽洽這個數字是他的兩倍)。對比洽洽食品和百草味的財務數據可以看到,堅果電商渠道的毛利率水平低於線下渠道,但費用率卻高於線下渠道。線上競爭更多拼的是價格與CP值而不是品質,品牌溢價的效用還並不突出。從研發支出上也可以看出來,2014-2016年,三隻松鼠的研發投入分別為184.53萬元、682.22萬元和1184.34萬元,占當期營收的比例僅為0.20%、0.33%和0.27%。僅為線下品牌的六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從線上品牌影響力波動也可見端倪。根據2016年CBNData《中國線上零食消費趨勢報告》顯示,2013到2015休閑品牌的排位變化很大。三隻松鼠排名從第三到第二再到第五,百草味從第六第四再到第七,新農哥這些品牌就變化更大,僅僅2014年堅果品類整體爆發時才進榜。另外三隻松鼠發展過程中有著很多的隱患,例如額外的多元化(潮牌服裝等),食品安全等等,在此不展開。

所以,我認為資本樂觀地預期了線上品牌的品牌力,也誇大了行業的個性,漠視了行業的共性。

而且近年來線上增速已經開始快速縮窄,線上堅果品類佔據整個休閑食品的份額近年來持續持平,反而是糕點品類增長較快。堅果品類的增速從三年前的一倍以上到去年的40%左右,線上的空間也是有限的。所以嗅覺最敏感的馬雲提出了新零售概念。以後,線下與線上的整合是一個趨勢。保守地看擁有線下最強大資源的洽洽應該至少可以與三隻松鼠和良品鋪子處於同個檔次。線上渠道拓展難還是線下渠道拓展難?我想可能不同主體還是會有分歧。

若考慮到線下渠道建設所需要的能力與成本以及供應鏈渠道掌控力。再考慮到線上品牌非常低的利潤率以及被高估的品牌力。線上線下的整合,新零售的前景,洽洽還是會有一定優勢。何況洽洽還有一個醞釀了多年的殺手鐧。這點後文詳述。

實際上電商業務的不用過於擔心還在於,即使是線上。洽洽也沒必要做到第一。只要能做到前幾(一定的規模很必要),利用與消費者直接接觸產生的數據不斷提高產品力以不斷累積自己的優勢,不斷開發新產品不斷加強營銷、重視體驗,在新零售的競爭中自然能佔據優勢。

3.新品拓展失敗,產品多元化失敗。

2015年以前的失敗主要表現為盲目地多元化,產品擴張的雜亂無張,戰略的混亂,對不同品類的擴張都是失敗的。這一部分是管理層的原因,一部分是市場戰略的原因。恕我直言,以前的總經理歷經的所有崗位基本都是財務崗,對銷售對產品並無任何經驗。財務上的優秀能力並不代表適合領導全局。財務出身的管理者一般更注重表象上的數據變化,她們強調的是追蹤銷售、利潤、市場佔有率這些顯性數據。而往往忽視本質上的「槓桿解」,洽洽本質上就忽略了堅果炒貨市場還有巨大的空間,品類上的橫向擴張是完全可行的。如果前些年就抓緊堅果產品的開發也不會到現在這種較為被動的程度。

董事長陳先保之前也說過,之前的管理層是無法帶領洽洽走向百億銷售額的。所以15年陳先保自己出山了。經過了大刀闊斧的事業部改革之後已經開始慢慢取得了一些成效,體現在回歸堅果品類推出的瓜子升級產品以及其他堅果新品都獲得了不錯的市場反響。

我覺得新品成功在兩個方面比較有可能,產品力與營銷。目前整個行業對堅果的加工與開發都還比較粗糙,並未看到有深度開發的產品出現。

對比來看,實際上這幾年炒貨類新品的成功都是在營銷上面,只有洽洽更多地是在產品力上,例如山核桃味與焦糖味瓜子的開發,例如葵珍等。又例如去年原料的升級——使用更薄的新品種瓜子以入味,山核桃味瓜子使用貨真價值的山核桃蒸煮,而其他企業用的是香精。產品力上這點絕對是洽洽的強項,從原料到生產,至少品質與安全就比其他企業強地太多。銷量上目前高端瓜子與每日堅果也表現的不錯,有理由期待更多的增長與更多的新品。撞果仁是洽洽在深度開發上的一個嘗試,雖然不成功,但方向是對的。

營銷要成功的核心——賣點與傳播。傳播上,其實就是渠道。線上渠道之前在電商那塊大概已經說過就不用再說了。賣點就是定位。口碑是建立在賣點基礎上的。定位這塊是洽洽的弱點,但近年來也出現了很多積極的變化,例如對品牌的重新定位,對企業文化的詮釋等等。定位可能與營銷能力的關係更大些,但隨著組織架構的優化以及不斷試錯與創新這點也有望繼續發生積極變化。

快消品的新品推出事實上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其實失敗成本並不高,新品推出速度上來之後,成功的概率也會增加。近兩年來,明顯可以看到洽洽的新品推出速度在加快。另外,外延上通過海外渠道引進海外產品也有成功的可能。對於傳統企業來說,新品的推出上一直,缺少市場、競爭和消費者三個維度的考量,包括娃哈哈、旺旺、達利園都是一樣。所以,很多時候難免閉門造車,而電商是直面消費者的很好渠道,對於有心的企業可以好好利用。

新品要成功的基本保障是食品安全。這點洽洽比線上品牌強的太多,畢竟其他廠商都是貼牌的。三隻松鼠目前身上還掛著14樁官司。全部都是關於食品安全問題。8月份開心果還被查出黴菌超標。目前這些問題可能還不大,但食品企業就是這樣,一旦出了大的問題,企業很容易就毀於一旦。

4.管理層能力有限,無法帶領企業成長。

能在充分競爭的市場中。從一路重圍中佔據瓜子市場70%的份額。創始人領導的管理層在線下的能力是值得肯定的。

總體上,這點評價上要看這兩年企業發生的一些變化。例如機構的改革與重組,事業部制極大解放了思想提高了產品開發與銷售效率。而戰略上的變化與思維又體現在了新產品的銷售、電商與海外業務、散稱業務等新業務板塊的發展。無論是新品還是新業務產生的積極影響都是在15年陳先保重回總經理崗位後發生的。這兩年的積極變化比之前的5年還多。而且,不要忽視民營機制的作用。民營的機制總是會讓經營者在犯錯後進行調整而不是糊弄著過日子。

實際上對於傳統品牌來說,最難的問題還是思維的問題。如果企業里生產型思維還是佔據著統治地位,那麼就很難獲得新的成長。如果以消費者的思維去理解產品與生產,可能才有可能越來越接近成功。

現在整體的改革還在進行,其他有待驗證。但至少從年報、投資者調研等信息中可以看出,管理層對企業的問題理解是很全面和深刻的,也發生了一些很好的變化,所以也有理由期待會有好的東西繼續不斷出現。

5資金使用效率低下,價值毀滅。

這點其實也沒太多好說,主要是因為洽洽一直是一個現金流很穩健的企業。前些年企業的管理者能力有限,戰略目光不足。導致資金使用效率較低。但企業管理者又想為公司獲取更多地效益。初衷還是好的,因此並沒有讓資金沉澱在銀行里,而是做了一些委託貸款的項目。而現在,陳董事長已經回來撥亂反正,企業也已經改正錯誤。這些都不會是原則性的問題,都是可以改正並且以後可以避免的。畢竟新任管理者就是因為這些原因才回來的。價值毀滅肯定也不會再發生。

投資可能性探討

理解了市場對洽洽的擔憂,就理解了市場對洽洽的估值邏輯。食品板塊,目前鹽津鋪子靜態PE49,好想你69,三元股份95,來伊份57,元祖43,洽洽只有20。從PS上看洽洽也是最低的。從洽洽歷史上的估值區間來看,目前也差不多是歷史最低點。食品行業市場估值看重成長性,目前這個這個價格實際上是隱含了10年平均增長不到3%的悲觀預期。但事實上,我覺得市場對洽洽的擔憂是過度了。

除了以上的分析,我認為市場大眾忽略了很多積極的變化。結合年報、季報、半年報可以看看。

1營收結構上。實際上這兩年洽洽營收結構上也產生了積極的變化,瓜子在之前能佔據營收的80%以上,16年度已經下降到72%,17年上半年已經下降到68%。2016年營收增速6%,其他業務增速遠高於此。瓜子品類內變化也是一樣,新品正在對老產品實現替代。目前整體增速不佳,主要是新品的規模還較小,老產品由於體量很大,下降的絕對值有時候會超過新品的增加值。這點企業需要注意。但拉長時間來看,新品的替代是確定性的事情,而整體瓜子市場份額保持穩定也是絕大概率事件。

17年一季度下滑主要是因為春節提前影響與電商基地搬遷、薯片收入下滑,如果考慮2016年Q4,兩個季度的營收加起來同比持平。17年二季度營收就開始轉正了,所以營收上的增長還是可以期待的。另外,據草根調研,公司反映17年上半年整體瓜子市場有所冷淡,這個是市場正常波動。(需要注意的是下半年會採購葵花籽,目前葵花籽價格與去年基本持平,但預計下半年可能會有輕微增長。雖這塊影響不大,但需仔細跟蹤。)

海外市場2015年增長了20%左右,16年是48%,為增速貢獻近2%。預計海外市場與其他這兩塊業務,今年能帶來的營收增量有望達到2億。這塊增長不會很多,主要是受益於華人群體的擴散。海外例如歐洲部分地區、中東、東南亞本身有消費瓜子的習慣,洽洽在這些地區業務也還可以。

薯片產品確實在下降,這個我感覺佔比越來越小也是好事,本身體量也不大(2億營收左右),回歸堅果炒貨也是好事。公司也將採取措施,保持銷量的穩定。之前薯片銷量也下降過,後面也恢復了增長,這塊業務公司本身的競爭力就很一般,收入的下滑絕對量對營收的影響可能比較有限。當然公司如果採取手段延緩下下降服務會更好。

2產品上:17年上半年,焦糖、山核桃藍袋系列葵花子銷售約2億,同比去年翻倍。皇葵超過2000萬,葵珍近2000萬。堅果、西瓜子、豆類等其它產品實現營收4.15億,同比增長3.2%。相對應總營收35億,這樣的量其實已經不算小。去年下半年公司開始進入禮品市場,銷售近4000萬,今年有望翻番。散稱渠道去年增長較快,超過4000萬,據公司反映,今年增長也不錯,按照去年定的目標今年有望超8000萬。

產品結構的優化還體現在毛利率上,即使17年上半年瓜子成本上升(16年主動改造)毛利率依舊維持在33.8%,比16年年報提高0.4%,在近五年來也是一個高位。(據公司反映,原來工藝改進成本提升已於16年消化,不會影響17年利潤。)實際上瓜子品類的提升與競爭根本是品牌內新品替代傳統產品的過程,外部企業根本無法影響這塊。短期波動取決於市場景氣程度與原料價格,隨著公司自供原料能力的提升。市場價格影響也越來越有限。所以對於短期波動完全可以樂觀一些。對於其他品類對瓜子產品的影響,其實也不需要太過憂慮,消費習慣和品類特點決定了需求的穩定性。

實際上無論是品類內還是品類外,洽洽的產品品種在不斷豐富,基本盤在變大,新的爆款熱銷產品也值得期待。而休閑食品品類的增長疊加新品的快速不斷更新,只要傳統瓜子產品降幅達到某個臨界點,到時候營收的增長體現會是十分明顯的。同時參考過去,營收影響利潤大致為1:3到1:4,營收的增長將會大幅帶動利潤的增長。

3供應鏈上:供應鏈這塊的能力是洽洽的殺手鐧。由於下游終端的表現很直觀也很容易觀察。所以市場很容易忽略中上游的變化。實際上中上游的變化可能不那麼明顯,但卻是影響深遠的。中游工藝與生產、口味研發上洽洽的做了很多積極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在此不贅述,年報上寫的很詳細。

上游端的努力由於洽洽自身的低調與效果體現時間的漫長,目前並未看到任何一份資料對此有充分的認識。瓜子原料上,以往葵花籽的收購是公司被動接受農戶種植的產品,而現在60%以上的原料是公司的自選品種,交由農戶和農場種植,再由公司收購。這個比例在一年年上升,公開市場原料價格的波動將對公司毛利率的影響越來越小。

堅果原料上,目前高端堅果(夏威夷、碧根果)原來基本都靠進口。進口關稅改革後的稅率依然較高(5%-17%)。洽洽是大企業里唯一從14年就開始布局堅果原材料生產的企業,從這點上可以看出企業的眼光還是很長遠的。14年報表上資產負債表裡生產性生物資產(果樹)第一次開始顯示了273.8萬,15年大幅增加1779.6萬,16年增長525.6萬達到2579萬。

基本上2018年,碧根果、夏威夷果會開始掛果,之後3年慢慢進入豐產期。夏威夷果成熟青皮果收購價每公斤16到20元,種植6年後的堅果樹平均產青皮果30到40公斤,每畝地可種植堅果樹23到25株,豐產期每棵樹大概效益為500塊錢,毛估估按照一半136萬是夏威夷果樹,500塊再打個對摺,18年有望能帶來3300萬營收,1000萬凈利潤。(草根調研獲知,洽洽種植的碧根果比夏威夷果稍微多一些。)

碧根果每畝收入大約萬把塊,豐國期也和夏威夷果差不多。由於嫁接果樹成本一株只有夏威夷果樹四分之一,總的效益會更好一些。兩種果樹的豐果期基本都超過60年,只要第一年開始產生效益,後面效益的產生就是加速度的。無論是降低原料成本還是直接經濟收益都十分顯著,收穫首年便有望貢獻5%以上的凈利潤增速。(草根調研獲知,之前果樹的種植和管理成本已經算在企業的管理成本裡面。廣西百色和安徽池州的朋友可以去種植基地調研然後來分享下)。

公司還設立了華葵商貿,在原料種植和回收基礎上拓展貿易工作,成立伊始,即實現原料出口貿易銷售和利潤的良好業績,海外貿易客戶的開發尤其表現亮眼。16年完成貿易額5000萬左右,這塊業務也是個潛在增長點。由於在原料端與原料貿易端的布局,在之後的產品競爭中無論原料的來源還是品質都可以比競品有優勢。如果能加強供應鏈整合就有望獲得更多的比較優勢。

以上比較偏向從動態觀察。從靜態上看,公司所有者權益30億,線下終端渠道40萬個,品牌價值20億(2011年胡潤數據),以成本法計入的果樹種了幾年後增值也有2個億了吧,現金流良好,負債率28%,有息負債率4.7%。目前市值72億。

參考食品行業標的,行業估值邏輯在於穩定性與成長性。相對願意給成長性一定的溢價。參照好想你、來伊份等企業。整體上,因為近年的藍籌價值回歸行情,作為行業龍頭的伊利也享受了市場一定的溢價。洽洽與承德露露目前的估值差不多,但洽洽的基本面遠好於露露。目前積極因素正在不斷增多,以目前價格買入不用為成長支付對價。安全邊際較高

從市場面上看,實際上業績上積極的變化在15年也已經得到驗證。16年和目前僅僅只是正常的調整與波動。下跌更多地是殺業績,並不是殺邏輯。從15年下半年的股價走勢來看,業績的增長已經被市場提前預期了,所以漲幅很大。16年上半年直到年報出來也漲了一些。說明有一些投資者確實跟的很緊也很專業,今年上半年股價也體現了市場對業績擔憂的預期,中報出來之前還有一波反彈,出來後也沒跌,波動很小。說明下跌的預期已經比較充分地體現了。5-6月份的那波下跌其實是很好的買入時點,當然現在也還可以。三季度預計經營數據會比二季度好一些。(若能有機會12-13塊買入將是很好的機會,馮柳掌握的信息可能會比我們更全面一些,例如種植基地的實地調研,例如超市信息網的商超渠道數據跟蹤。但他倉位也不高,說明賠率不錯,但目前概率還有待提高。要密切跟蹤三季度報表變化。公司最近二期持股計劃也還沒買入,猜下三季度數據估計也一般,公司自己也在等更低嗎,呵呵)

實際上快消品的爆款是無法預測的,只能期待。方法上就要選擇那些積極的因素足夠多並在不斷變多,新品開發速度不斷加快,現金流良好的企業,洽洽就完全滿足這個要求。因此,有理由等待更多積極變化的發生,有理由等待業績的顯著增長。因為體量小,積極因素影響速度也會快些。如果能夠爆發,到時候會是業績上與估值上的雙擊。

補充思考點:

(三隻松鼠的線下有個很麻煩的事情,專賣店這幾年整體增速不佳,因為成本太高,陳列的品種有限。最好與ka或者超商合作,這樣就會直面洽洽、恆康這些品牌的競爭。而且如果實體店鋪很容易買到,那麼為啥要去網上買?除非網上東西的品質、品種不一樣,或者更便宜點。品質、品種就涉及到研發與供應鏈,這點三隻松鼠完全不是強項。如果以線下為輔,那麼意義在哪裡?目前看,他的思路是利用體驗經濟避開這個悖論。輕食屋類似這樣的方式,可以保持住毛利率也可以避免競爭,但這個方式還沒看到成功的案例。也存在很多可能性,輕食屋的競爭對手是咖啡店、甜品店這些地方,也不是那麼好做的。去輕食屋堅果消費肯定不是重點,飲料和甜品估計更受喜愛,這點要競爭過其他店鋪很難!

(根據堅果種植數據,18年後國內堅果產量可能會暴漲。那麼洽洽如果能儘早布局,掐住供應鏈上游,在競爭中就很有優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存 的精彩文章:

TAG:知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