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床帳里的香道——酴醾為枕睡為鄉

床帳里的香道——酴醾為枕睡為鄉

還憶山居桃李晚,

酴醾為枕睡為鄉。

每個文化傳統都會有其特別迷戀的細節。比如,讓床帳之中充滿花的香氣,這樣一件似乎沒什麼實際意義的小事,在多個世紀當中,卻激發著一代代中國人的興趣和靈感。

清人李漁在《閑情偶記》「床帳」一節,第一強調的就是「床令生花」,並且解釋如此做法的妙處:「白晝聞花,其香僅在口鼻;黃昏嗅味,其味直入夢魂。」

人在沉睡狀態仍然被花香縈繞,在古代的中國人看來,是一種很珍貴的境界。

開風氣之先

不過,應該理清的是,這一風氣最早是由宋代士大夫倡導而興起的。為了讓花香盈盪床帳,宋人發明的方法可謂靈活多樣。

其中之一是,把香花作為一味原料,用以製作熏帳的合香製品,如相傳宋人陳敬所著的《陳氏香譜》中記載了一款「玉華醒醉香」:采牡丹蕊與酴酴花,清酒拌,浥潤得所,風陰一宿,杵細,捻作餅子,陰乾,龍腦為衣。置枕間,芬芳襲人,可以醒醉。

向牡丹的花蕊與荼蘼花的花瓣上澆清酒,拌勻,晾一夜,讓蕊與瓣充分吸收酒液,然後搗成花泥,按成小餅,外表塗一層龍腦粉,這就是「玉華醒醉香」。

這種小花餅專用於放在枕旁或枕中,據說,其鮮明的花香可以驅除酒醉——它陪伴的對象,自然是沉醉後的文人騷客。

宋人喜歡天趣與真味,喜歡樸素自然的天成之物,所以,他們最喜歡的熏帳之道,乃是將「原生態」的花朵直接引入床帳,引入睡夢之中。

以香花為材料製作睡枕,也就在這個時代小小地風行了一陣。「縱燕約鶯盟,無計留春住。」傷春之易逝,是歷代詩詞反覆悲吟不已的主題之一。

然而,傳統生活分明是有辦法把春天留住的,方法很多,比如,把春天的花瓣晾乾,填入枕囊:天意再三珍雅艷,花中最後吐奇香。狂風莫掃殘英盡,留與佳人入絳囊。

不僅春天可以被留住,就是秋天的獨特氣息也一樣可以被收集,被晾乾,被裝入枕中,被長久地保存在睡帳之中:東籬采采數枝霜,包裹西風入夢涼。半夜歸心三徑遠,一囊秋色四屏香。

正如這兩首詩所顯示,春天的荼蘼花、秋天的菊花,是宋時制花枕的兩種主要材料。宋人田錫《菊花枕賦》很有興緻地描述了當時做菊花枕的具體步驟:采采芳菊,霜籬月庭。晞彩日以征燥,逗輕風而日馨。畫帕閑覆,珍盤久停……於是剪紅綃而用貯金蕊,代粲枕而爰爰銀屏。

在秋天菊花盛開的時候,把花瓣採下,放在大盤裡,上蓋巾帕以免落灰、招蟲,長時間地放在陽光下、通風的地方,讓其慢慢脫水、乾燥。

然後,就可以把風乾的菊花散瓣縫入枕套。由「代粲枕而爰爰銀屏」一句來看,似乎宋人會用菊花散瓣塞滿枕套,形成一隻圓鼓鼓的睡枕。這得晾多少盤菊花啊!

早在唐代孫思邈的《備急千金方》中就記載著:「常以九月九日取菊花作枕袋,枕頭,良。」在這一醫學經典中,用菊花做枕芯,意義在於「治頭項強,不得顧視」,也就是可以治療讓當今很多人都備受其困的頸椎病。

《菊花枕賦》則說:「於是撫菊枕以安體,憐菊香之入面。當夕寐而神寧,迨晨興而思健。或松醪醒而心頓解酲,或春病瘳而目無餘眩。」

按賦中的說法,菊花枕真是好處多多,枕著它睡覺,只覺得菊香拂面而來,有安神、健腦益智、去除酒醉以及治頭風目眩的多種功效。陸遊《老態》一詩中也有「頭風便菊枕」之句,說明那時的人普遍認為菊枕有助於治療「頭風」。

宋人陳直所撰《壽親養老新書》中則提倡,對於老年人的保健說,「其枕宜以夾熟色帛為之,實以菊花」。顯然,菊枕具有「葯枕」的作用,不過,散發宜人的清香,也一直是它特別受人喜愛的一個原因。

《菊花枕賦》中就提到「憐菊香之入面」,而陸遊有《余年二十時嘗作菊枕詩,頗傳於人。今秋偶復採菊縫枕囊,凄然有感》之詩,更詠出「採得黃花作枕囊,曲屏深幌悶幽香」、「只有清香似舊時」的句子。

不過,在宋代,還有光彩遠遠蓋過菊枕的花枕,那就是以晒乾的荼蘼(宋人往往寫作「酴醾tú mí」)花做成的枕頭。早在宋初,陶谷《清異錄》就記載了一則逸事,說有位名士舒雅率先發明了一種用荼蘼、桂花、瑞香三種花的散瓣晾乾之後做枕芯的紗枕。

《壽親養老新書》中則談道:

「酴醾,本酒名也,世所開花,元(原)以其顏色似之,故取其名……今人或取花以為枕囊,故黃山谷詩云:『名字因壺酒,風流付枕幃。』」

而在宋人詩詞中,詠贊荼蘼花時,竟是每每提到用這種花的花瓣做枕芯:風不定,雨初晴,曉來苔上拾殘英。連教貯向鴛鴦枕,猶有餘香入夢清。簡釀酒,枕為囊。風流徹骨成春酒,夢寐宜人入枕囊。

另外,楊萬里在《二月十四日謁兩廟早起》一詩中,懷念自己從前山居退隱時的清逸生活狀態,也道是:「還憶山居桃李晚,酴醾為枕睡為鄉。」

看來荼蘼花枕並非僅僅是文學中的想像之物,而是真的為宋人所用,並且在當時的生活中相當常見。

在各位宋代詞人的筆下,這種花枕香氣濃烈,讓被衾乃至整座床帳內都瀰漫著荼蘼的余芬:「枕里芳蕤薰綉被。」「今宵幃枕十分香。」

人在睡夢中都被花氣圍浸著,以至夢見自己化身成了翩躚花叢中的蝴蝶:「午窗一枕莊周夢,甘作花心粉蝶忙。」於是乎,「淚沁枕囊香,惱儂歸夢長」,為愛而長流的淚水所浸濕的枕頭,由於是以花瓣為芯,也就能用香氣烘染美人的怨愁。

用花片做枕囊,只能憑藉晒乾的散瓣,終究難以媲美含芳吐蕊的鮮花。乾花的囊芯還有一個缺點,就是一旦處理不好,容易生蟲,如清人曹庭棟《養生隨筆》就談道,菊枕的缺點是「恐易生蠹蟲」。

於是,對後世有著更大影響的一種風氣,把初綻的鮮花直接用為熏帳香料,也在宋人當中產生了。宋人鄭剛中有一首詩云:素馨玉潔小窗前,采采輕花置枕邊。彷彿夢回何所似,深灰慢火養龍涎。

床帳里的原生態

今天的人大多不知素馨花,但是,在宋代,素馨花卻被認為是香花中的第一佳品。詩中說,把素馨花放在枕邊,午夜夢回,花香裊然,效果正如在香爐中焚炷龍涎香餅一般美妙。

詩意無疑暗示著,龍涎香餅是多種名貴香料合制而成的人工製品,奢侈而浪費;要讓之在香爐中長夜吐香,需要事先搞掂「深灰慢火」,很麻煩而費功夫。那麼,樸素、簡便、價廉的素馨鮮花,豈不顯然更值得提倡?更有意思的是,這首詩有作者的題注:

廣人謂,取素馨半開者,囊置卧榻間,終夜有香,用之果然。

廣州是宋代的素馨花種植基地,因此,由廣州人來發明用這種鮮花熏帳的做法,實在是很自然的事情。

從這一段題注還可以知道,具體的方式,就是把半開的素馨花裝在紗囊、絹囊里,放置在床榻的角落——就這麼簡單。直至清代,曹庭棟《養生隨筆》中還記載:「有枕旁置茉莉、夜來香者。」可見,各個時代所時興的香花不一樣,但枕邊放花的習慣卻代代相傳。

把新摘的香花盛在囊袋當中,放在枕邊,其所散發的芬郁之氣會直接襲向睡覺人的頭部,香源離人腦過近,濃烈的香氣反而有可能影響人的睡眠。

濃烈的香氣影響睡眠,若氣清香,則養心養神,譬如柏子仁。

作為一種矯正的策略,從宋代以來,小巧的花瓶也成了床帳里的寵客:便須著個膽瓶兒,夜深在、枕屏根畔。

「岩桂」就是桂花——把桂花枝插在膽瓶里,安置在枕畔。顯然的,這一做法在宋人當中頗為流行,黃庚曾經作《枕邊瓶掛》一詩,也是詠贊桂香入夢的佳趣:岩桂花開風露天,一枝折向枕屏邊。清香重透詩人骨,半榻秋眠夢亦仙。

新折下的桂花枝,花氣是那麼的濃重,似乎徹底熏透了睡覺人的骨骼,但是,詩人卻認為這是最美妙的體驗,讓人有身同神仙的快感。

這首迷人小詩的妙處還不僅限於詩句展示出的意境。「一枝折向枕屏邊」,無疑所詠的是帳中花,然而詩題名曰《枕邊瓶掛》,原來,桂花枝是藉助「瓶掛」的方式弄香秋夜。

既然花瓶之於夜帳異常重要,宋人也就很肯在這方面動腦子,由此而開創了此一種富有意趣的形式,相傳為宋人林洪所著的《山家清事》中說得清楚:「法用獨床,傍植四黑漆柱,各掛一半錫瓶,插梅數株。」

也就是在四根帳柱上各掛一個「半錫瓶」——錫質的壁瓶。壁瓶正面為圓凸的立體瓶身,瓶背卻削平如壁,可貼牆而掛,形制正如一個圓花瓶的一半,所以此處稱之為「半瓶」。帳柱上掛壁瓶這一形式簡便而實用,因此廣為流行。

桂花在宋代的時候是一種新發現未久的香花植物,也被稱作「木犀」,它的香氣在宋人嗅來是特別的新鮮,因而也就特別的清雅,自然的,到了秋天,帳中壁瓶里插一束桂花枝伴夜,就成了那一個時代特有的時髦:膽瓶枕畔兩三枝,夢回疑在瑤台宿。睡夢裡,膽瓶兒、枕畔數枝。

常被邀至夜帳中的清客,在宋時,不獨有秋天的桂花,更有冬天的梅花,於是,士大夫最為摯愛的梅花的寒香,也同樣地在帳里盈溢,夢裡低回:半開折得瓊瑰蕊,惹新香沾袂。放曲屏珠幌,膽瓶兒里、伴我醺醺睡。

從花園裡,甚至就從水畔路邊,隨便折下三五也許根本就是野生的花枝,然後,一襲普通的夜帳將一叢普通的花枝納入懷抱,人間的仙鄉便彈指間誕生了。宋人的生活智慧實在是高妙得難以企及啊。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文化 的精彩文章:

梵高與高更:你只看到我的瘋癲,卻看不到深情
讀懂法國的三部曲——藍白紅
賣腎都買不起iPhone X?別灰心,這裡教你一個方法.....
我的日曆里,對你,每一天都宜嫁娶
我有過室內果體行走的經歷,你呢?

TAG:拾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