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快滿3周歲了

你快滿3周歲了

(本文字數4365)

再過整整一個月,你就滿3周歲了。

做一個大總結,關於做媽媽之後對我個人來說相較重要的一些感受。

從兩個部分開始。

第一部分,針對媽媽本身,是自律,我把它稱作「認真」。

人的生命本身,就是一個相較而言高度的、不間斷的、靈活有度的自我管理的進階過程。當然,它是動態的,隨著時間和各種情況不斷調整和變化的。

自我管理不是刻意而為的各種生命表格,它不需要知道務必規定自己一定要做什麼,而是一種順勢而為,自然而然,自發的一種行為,不強行,不過分用力。就像懷孕了,自然而言就照顧自己的身體和胎兒,為生育做好準備......

從如何看待我們的生命(知死方知生,知生便是死),對自己人生的期許是什麼?了解自己當前的人生階段屬於哪個階段,並打算在每一個人生階段完成些什麼?事實上,老祖宗已經都幫我們總結完了,例如人的一生分為嬰兒時期,兒童時期、青春期、青少年時期、成人期、中年時期,老年期,每一階段都有自己要學習和走近它們的不同的人生作業。

當然,逆世的人除外,這裡逆世指的是那些不按這些套路生活的人,畢竟有的人一生都處在嬰兒期或者童年期等,他們在外在是一個成人,但心理方面永遠拒絕跨入成熟和成人的行列。

我是否跟隨自己的內心指引在人生路上往前探尋?(當然,這是在回過頭之後才看到的結果,在當時我們或許根本不知道,因為我們處在「迷宮」之中,很難看到全貌)。

我是否真的都在人生中的每個階段都在認真的生活?不管是在困苦的時候,還是在享受的時候?是否時刻保持清醒狀態,保持清醒就意味著對自己的思想,自己的錯誤行為可以意識到它的存在;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麼,如果這樣做,會產生預期的結果是什麼?當真的導致這樣的結果的時候,是否可以吸取教訓,即刻調整和修正?

能量與精力

盡最大努力,照顧好自己。

早起打開音樂,帶著孩子一起做做早操和瑜伽,拉拉筋骨,在內心檢測一下自己的今天的精神狀態,開啟一天的日常生活。

在身體和精力上保存自己的能量。中醫的說法,人體本身就是能量體。

在日常生活中認真的態度,說話和傾聽本身,以及各種洪流般的信息掃蕩下,都是極其消耗精力的。

只能做到,減少上網時間,讓自己成為工具(電視,微博、微信,虛幻的社交等等)的主導。這些並不都是刻意為之,而是實在精力有限。

而以運動,結合保存整個身體的精力(體力和精神狀態)相結合,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持最好的狀態。在自己最好的狀態下,才會以最客觀的眼光看待孩子的各種行為和表現。

將自己的睡眠,情緒、心態、人格成熟度等調到最佳狀態,才能做到持久的耐心(不可思議的耐心)。

如果我們愛孩子,愛家人,就會為自己的生命負責,讓自己變的更好。

第二部分是孩子的部分。

對孩子的偏見

首先,改變對孩子的刻板印象,刷新自己對孩子陳舊的認知。

1,孩子最明顯和成人的不同就是活在當下,他們沒有時間概念。

2,他們很容易滿足,給他吃飽,偶爾一顆小糖果就可以讓他開懷大笑。

3,他們很誠實,赤誠心,不會的就是不會,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絕不會逞強好面兒。

4,他們想像力豐富,思維不受約束,天馬行空,不隱藏自己,純凈。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而老舊的對孩子的偏見是:孩子都很愛吵鬧,不守規矩,將東西亂翻亂扔,不知道臟凈,不懂事,愛搶玩具,貪吃嘴,沒教養,愛撒謊、總犯錯等等等等。

事實上,並非如此。這些都是因為成年人不懂的孩子的世界,不懂得他們每個成長階段所表現出來的認知和行為。一味的用自己的偏見和無知看待孩子的結果。

這些人常常和小孩子一般見識,3歲以下的孩子若沒有和他們打招呼,就認為孩子怕生,不懂禮貌。

他們總是將孩子放到成人的位置草率的論斷他們,而真實情況是他們除了偏見狹隘,還在自己的自我概念上出了問題。

事實是,孩子就是孩子。不可用成人那套僵化的,老死的,狹窄的,看一眼就定死的觀點和眼光去為孩子做愚蠢的評判。

孩子的打鬧是他們精力旺盛,喜愛玩耍的天性,這才是孩子本身旺盛的生命力的表現。

孩子剛剛上一秒還因為一顆糖果喜笑顏開,下一秒又突然因為沒有把自己的鞋子穿在腳上而開始哭哭鬧鬧,這就是孩子呀。孩子就這樣。

在我們看來無關緊要的事情,但在小小的孩子眼裡,可是比天還要大的多的事情呢。

動態的眼光

細心的父母或許可以察覺到從小嬰兒到幼兒,孩子每半個月就有或明顯或細微的成長改變,比如語言方面,行為方面,認知方面等。

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永遠帶著動態的眼光,不論斷,而是觀察。全方位的觀察自己的孩子,多給自己和孩子一些時間,並認識到每個孩子的不同。

不能不提的是,家長自己的面子問題,因為面子而固化孩子的行為表現,把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盲目的做對比。有專家提出,如果家長能在育兒的過程中放下自己的面子,對孩子來說便是一種解放(家長的面子問題的根源之一就是自我概念的問題)。

無論將誰與別人做盲目的對比都是一種對當事人的不尊重。要知道,這世界上可沒有一片相同的葉子。只有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孩子的人才不會如此行事,因為他們清楚他們是怎樣的人。不會因為別人的行為和語言就輕易看輕自己與孩子。

尤其勢利眼的父母就更是如此了,這類父母常以:你看人家誰和誰誰都比你強為開場白,眼睛總盯著別人孩子的優點,自己的孩子的「缺點」。實不知自己早已淪為勢利眼這類群體的行列。

不由得想提及一下勢利眼這個群體。

約瑟夫·艾本斯坦對這個群體有這樣的洞見:

勢利眼總是通過表象或者附加事物來審己度人,家世、財富、權利、人脈、璀璨精緻的私人物件等能夠彰顯身份的事物,往往會對他們產生莫大的吸引力。他們竭力取悅上位者,鄙視下位者或諂上欺下的人;對社會地位和財富等能夠彰顯身份的事物過分關注;把自己的一套評判標準強加給外界,因此自己對別人和事物的評價顯得有時殘忍,有時可笑;他們無法從內心感受到自豪感和成就感,而是永遠期待旁人的讚許(那些不滿意自己現實地位,不能接受自我的人,特別容易蛻變為勢利眼)。

有趣的是,我們都有可能在某一階段某一時刻淪為勢利眼的可能性。時刻自檢啊。「上帝創造了世界,也創造了勢利眼」。

家長需要獨立思考

不管在何時,都需要我們獨立思考。

獨立思考並不是不接受任何建議與意見,自以為是,剛愎自用。而是有著開放性的心胸,對市面上的育兒書籍不迷信,不走極端,結合理論與實踐,孩子的個性去全面看待,做出相對正確的行為。

這是一種很微妙的平衡,時刻保持清醒是關鍵。

在具備常識與小時候父母對我們的養育經驗相結合,而不是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例如我們的父母對我們是放養型,那麼我們就對孩子嚴格把控,對孩子軍事化訓練。很顯然,這是不可取的。

我們的父母那一代大多數對待子女的感情都是不那麼「無條件」,尤其在孩子不聽他們的話和安排的時候,他們的感情是內縮式的,也就是疏離的,退縮的。

如果我們不聽他們的話,不按他們的意願選擇人生的時候,他們往往是以咆哮,威嚇,在行為上疏遠你,不再關心你,愛你,想讓自己的疏遠行為讓我們知道「背叛」了他們,即你不聽話,就得到不再被愛。

他們把孩子「不聽話」看作是對他們父母權威和自尊的挑戰和威脅。

這這裡想插入一下,「建議」和「操縱」的區別。

給別人建議的時候,不管別人採納與否,你都不會感到生氣,即使當事人沒聽勸他的後果慘烈。你只會感到遺憾和同情與保持同理心的看待。

而操縱,在別人不採納你的意見和建議的時候,就生氣,或惱羞成怒,疏遠當事人。噹噹事人出現慘烈的結果時幸災樂禍,口出侮蔑等惡意的行為。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個人認知,性格,自我概念,心胸氣度,自尊,環境噪音等一些列的因素。需要具體問題具體看待。

此外具備一些育兒技巧,例如針對0-3歲的孩子,是以轉移注意力為主,做到靈活,審時度勢,看情況作出決定。孩子行為背後都有他的原因,比如1歲的孩子很喜歡翻箱倒櫃,因為他的探索他身邊的世界,諸如此類。

易「走火入魔」的部分

1,在不可知的情況下,走入了專制和控制以及操控孩子的誤區。

2,不端家長架子,而是互相學習,共同成長。

3,做人不能那麼嚴肅,一本正經,死板。

孩子的很多問題都是可以通過遊戲互動的方式得以解決。惟一需要貫徹的是有問題了就動腦筋,想辦法,而不是消極應對(長久抱怨,破口大罵,暴跳如雷,裝作沒有問題等)即行動,行動,行動。

4,孩子自己可以做的事情,或孩子自己願意嘗試著自己做的事情,讓孩子自己來。只要告訴他,如果需要幫忙就告訴媽媽。不打擊孩子開始獨立自主願望。

5,把原生家庭的所有習慣和父母對待我們的方式繼續用在我們的下一代身上。把原生家庭和新家庭混為一談。實不知,原生家庭的系統可以用自己小家庭建立的新系統,以及新的互動模式來運作,並創造出自己小家庭的專屬「微文化」。

我想,這樣更符合與貼近自己的真實生活。

用想像力和孩子交流溝通。比如,教孩子撥香蕉。可以說,來,讓咱們一起把香蕉的衣服脫下來。孩子不願意主動去馬桶尿尿的時候,說,小馬桶渴了,快去坐上小馬桶,給小馬桶喝點「飲料」。

用這些孩子聽起來比較有趣的話語,取而代之的是命令,呵斥,恐嚇,咆哮。

上個月和孩子常常玩的遊戲是假扮上學遊戲,他背上書包假裝去上幼兒園,像小大人一樣刷牙,洗臉,吃早餐......

在孩子的世界裡遊戲為王。

我們經常玩想像出來的遊戲,假裝坐飛機,在床上划船,武松打虎,人肉鞦韆,丟墊子接墊子,打滾,打鬧,摔跤等等。

結合運動,隨節拍跳舞,身體胡亂搖動,像吃了搖頭丸一樣,假裝是搖滾樂隊......

創造屬於和孩子一起的專屬事項。晚上睡前一起回憶一下今天都玩啥了,去哪玩兒了,開不開心,最喜歡玩什麼。這時候是最溫馨的時刻了,也可以趁機告訴孩子白天哪些行為不太好,怎麼改正。不用那麼刻意,自然而然,或簡單的聊聊天。

我個人傾向於不使勁,不盲目刻意,順應人的天性和真實需求,聽心的聲音。

繪本,幸福的種子

繪本在孩子的生命前期佔有很大的比重,是必須的。自己本身就很喜歡故事和繪本。我小時候家裡沒有這樣的意識和條件,所以都在有孩子之後,在這方面做了最大的補償。繪本說起來又是另一個專門的領域了,在此不多提及。有興趣的可以自發的去了解繪本知識。

我不禁又要感慨了。

生活中,各個方面本身就是一門兒藝術,隨便哪個領域,只要我們帶著好奇心不斷的深挖,都是博大精深的學問。它們是無限延伸的,永不到頭兒。

像就育兒來說,牽扯到的門類就千千萬,比如飲食,繪本、兒童文學、遊戲、人體本身,如大腦、情緒、思想、身體運作機制、心理學、個體心理學、創造力、婚姻質感、情商......

這時候就會覺得生命太短了,時間太少了,就會更加不敢處處隨意荒廢時間和精力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BEAT 的精彩文章:

TAG:BEA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