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日本男子短跑何以能長期保持世界級水平?

日本男子短跑何以能長期保持世界級水平?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潘攻愚】

9月9日,觀察者網的一則報道可以說同時震撼了整個亞洲的田徑界:日本短跑天才桐生祥秀在順風1.8米/秒的情況下,以9秒98的成績奪冠,並創造了日本男子百米的新紀錄。

發稿時該成績還有待國際田聯確認,不過幾個小時之後國際田聯在其官方網站上記錄下了這一刻。

桐生祥秀的這個成績確實有幸運的一面,因為順風1.8米/秒距離國際田聯規定的2米/秒的合法線並不遠,一場「合法的風」幫他破了紀錄,不少不甘心的國人網友吐槽說這個比賽的級別比較低,只是日本大學生比賽;還有網友鄙視桐生祥秀年少成名後一直徘徊不前(17歲就成名了,到20多歲後成績也沒怎麼提升過),而且一到國際賽場就萎靡,只能窩裡橫。但不管怎麼說,這個成績已被官方認證,寫進了歷史。

桐生祥秀與比賽成績合影 圖片來源/共同社

GIF/143K

桐生祥秀衝刺瞬間

2015年,蘇炳添成為史上第一個跑進10秒大關的黃種人,令世界為之一震。兩年後蘇炳添的記錄被一名日本後生打破,在筆者看來這並不讓人太意外。

不過意外的是國內某些媒體的報道和評論,曾經用「日本短跑崛起」、「中國需居安思危」等字眼形容中日兩國的男子短跑比拼。很遺憾,這是相當外行的評論。

某門戶網站轉載了某知名體育媒體對中國短跑的評論

因為日本男子短跑的實力一直很強,而且曾長時間稱霸亞洲田壇,在世界範圍的男子直道項目上也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尤其是在接力這樣一個需要團隊配合的項目上,屢屢能打敗由全部黑人領銜的歐美強隊,可以說長期以來就是世界第一梯隊的成員,且近年來並無衰勢,無所謂崛起不崛起。

只不過在過去的六七年左右,中國男子短跑突然迎來了一個黃金時代,蘇炳添、張培萌、謝震業、莫有雪等一批青年才俊冒了出來,壓了日本一頭。而在此之前,田徑賽場上國際男子短道項目上晃動著的亞洲人大都是日本人。別忘了,被蘇炳添打破的那個記錄,日本人伊東浩司在亞洲已經保持了足足17年之久(不算卡達那個歸化的黑人)。

在蘇炳添、張培萌等這批老去之後,中國男子短跑將幾乎必然再次被日本甩開一個身位,這雖然會讓國人遺憾感慨,同時也必須問這樣一個問題,為何幾十年來日本在男子短跑項目上在亞洲一直保持著一流水平,而且人才儲備相當完善?

今年日本大學生賽,男子百米半決賽和決賽的成績

簡單講一句話,男子短跑是日本玩「舉國體制」玩了上百年的項目,背後是深厚的歷史積蘊和社會支撐,短時間內,我國恐怕還無法形成像日本那樣在該項目上投入的規模效應。

國家道路——軍事與體育的結合

日本男子短跑的競技起源和明治維新之後的一系列改革是密不可分的,帶有強烈的國家主導的背景。

明治維新之後,日本為了發展海軍力量,將海軍兵學校的操練部發展為了海軍兵學寮。這個海軍兵學寮可以說是日本近現代體育的總的發源地,比如第一屆日本全國運動會其前身就是海軍兵學寮的年度帶有半軍事演練性質的「競闘遊戱會」。

這個「運動會」除了完全脫胎于軍事訓練的劍術等內容外,「陸上競技」(即田徑)佔了所有項目的大頭。原因也很簡單,因為田徑被稱為運動之母,最基本的跑、跳、投擲等代表了人類最純粹的速度、耐力、力量的比拼。

所以不久之後日本「全國陸上競技大會」(相當於全國田徑錦標賽)馬上就從綜合運動會中分離出來,於1913年第一次舉辦,舉辦的地點在陸軍戶山學校。1925年,日本「陸上競技連盟」(即日本田聯)成立之後,這個聯盟的最高管理層如長谷部豐、北村晃、內田五郎等都是從陸軍退役下來的舊軍官。

昭和三年(1928年)10月,日本皇室成員在觀看男子百米大戰

我們可以看出來,日本的國民田徑運動在整個亞洲開展的最早、組織系統最的完善,而且從一開始就帶有鮮明的「軍訓」色彩、田徑的比賽場地、組織和執行官員也都和軍隊有著密切的關係。

事實上直到今天,日本陸上自衛隊的專項補助金還要單獨拿出一部分劃歸到田徑項目中。行文至此,也許很多讀者都會聯想到國內的八一體工大隊,或者歐洲很多國家的帶有「迪納摩」、「xx陸軍」性質的體育團體。

這當然和體育和軍事屬性的交叉性有緊密關聯,但我們必須要看到,自90年代初職業化、產業化浪潮的席捲之下,國內八一隊由於其「商業隔離」的先天性質被沖得失去了進一步發展的空間。職業化開展最早的足球項目,八一足球隊也最早被邊緣化(相對於籃球、排球、乒乓球來講),直至從中國體壇消失了。

然而直到今天,身披「自衛隊」比賽服的男子田徑運動員在日本賽場上頻繁可見,活躍度很高,而且他們在享受自衛隊體制內福利的同時還有「競技強化支援事業助成金」的資助。

2012年5月宮本潤代表自衛隊參加名古屋馬拉松比賽(圖片來源:共同社)

倫敦奧運會日本男子4乘100接力項目奪銀之後,再次在原基礎上刺激了日本對男子短道項目的關注度。

2013年以來每年這個項目都被日本田聯「開小灶」,有國家專項撥款並和下屬的各地區獨立垂直管理。

男子4乘100在日本田徑界屬於被重點關照的項目,享有專項撥款

某些體育評論界大咖長年累月抨擊「舉國體制」、「金牌戰略」,但遠眺東瀛,如果沒有舉國體制長期不懈的積累支撐,日本田徑尤其是男子短道項目何以可能有今天的輝煌?

日本男子短跑形成了後備集團優勢,桐生祥秀、多田修平、劍橋飛鳥等仍有不小的提升空間

人種的執念

日本田徑男子短道項目的突出成績還牽扯到另外一個重要問題,即日本的人種執念。人種問題在日本進入帝國主義時代之後一直是個「顯學」,從20世紀初的日俄戰爭,到後來所謂的「大東亞共榮」,無不貫穿著人種優劣的理念。

體育比賽某種意義上是戰爭的映像,也是現代民族主義情緒重要的宣洩渠道。整體體壇的商業化浪潮是伴隨著全球化的進程一步步被推向高潮的。但在全球化進程加速之前,或者足球、網球等受關注程度較高的運動被國際資本大規模包裝之前,作為運動之母的田徑無疑就成了國際間體育比賽主要的比拼項目,國民政府派出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員也恰恰是一名田徑短道男子選手,他就是劉長春。

那麼,田徑就為日本的「人種試驗」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台。日本「陸上競技聯盟」成立之後遇到的第一個大考就是1932年美國洛杉磯奧運會,在這屆奧運會上,日本的田徑運動員大出風頭,在馬拉松和跳遠比賽中有重大突破,總分第六的成績已經可以和不少傳統歐美老牌帝國主義國家比肩了。

1932年洛杉磯奧運會田徑名次統計表

1932年11月份日本《讀賣新聞》曾專門連載那一屆奧運會的回顧系列文章,有一篇重頭評論「日本人種的精神展演」引發了當時日本公眾和同行媒體的高度關注,雖然這篇評論在《讀賣新聞》編輯部內部也爭論頗多,但該評論的核心主旨被日本體育界高層所讚許,甚至得到了日本軍部的肯定,日本人對田徑與人種的糾結執念已經可見一斑。

不過到了20世紀後半葉,因為諸多政治因素的疊加作用,使得「人種差異」的討論漸漸變得敏感起來,尤其是涉及到智商、犯罪率等問題上更成了禁忌。體育界幾乎成了為數不多能討論人種問題的「自留地」(雖然討論空間也是極為有限的)。

2007年日本學者川島浩平翻譯了美國人約翰·霍布爾曼(John Hoberman)的一部著作,書名為《美國體育界的人種:黑人身體能力的神話與現實》(原書名為: How Sport Has Damaged Black America and Preserved the Myth of Race),原著本來於1997年出版,10年後被譯為日語後才在日本國內引發了體育界的熱烈反響。

僅從書名上就可知川島浩平沒有忠實按原書名翻譯,而且內容在翻譯成書出版後對比原著也是有刪節的,重點突出了原作者對「黑人短道優勢論」的批判。

川島浩平頗有些「鍾馗打鬼」的意圖,借美國人當鍾馗,打的鬼是誰呢?不是別人,就是帶有左翼風格的日媒「朝日新聞」。

2003年世界田徑錦標賽上,日本選手末續慎吾在200米賽場上奪得銅牌,應該說這是一個相當了不起的成績了——亞洲運動員在田徑男子短距離跑項目中獲得的第一塊世界錦標賽獎牌。

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末續慎吾在日本長野參加火炬傳遞(圖片來源:新華網)

但朝日新聞發表的評論卻有些不合時宜,認為末續慎吾的成績差不多就是「黃種人的極限」了,這一下子就觸動了日本人心中那顆蠢蠢欲動的「人種執念」的神經。

日本運動生理學家高野龍平繪製的西方男性和日本男性的骨骼差異

男子短道上的人種問題甚至連日本生物學界也不惜冒著踩線的危險參與了進來,他們和一群運動學家爭相唱和,論證後天努力和科技帶動的器材訓練水平的提高,能否抹平先天日本人和黑人的骨骼發育差異,就在這一年,「二軸跑步法」(二軸走法)在日本短跑界成了網路熱搜詞。雖然這種打雞血的瘋狗流方法被迅速泡沫化,但事件背後再次浮現出來的仍然是日本田徑界對「人種」的焦慮感。

無獨有偶,2004年日本著名食品公司味之素要為新研製的營養補助品打廣告,於是他們找到了當時在亞洲乃至世界範圍內(倫敦奧運會拿過銅牌)享有聲譽的鏈球運動員室伏廣治為其代言,在地鐵內投放大幅海報廣告,廣告詞是「Nippon を 変える」(改變日本)。

味之素的廣告

這個廣告詞非常耐人尋味。首先,室伏廣治是混血運動員,母親是羅馬尼亞人。有東歐血統的室伏體格強壯,在亞洲鏈球界稱霸多年;其次,廣告詞用了「Nippon」這個詞,nippon一般是中二病右翼或者二戰日本軍隊會用的念法,帶有明顯的民族主義色彩。那麼這則廣告向受眾所傳達的意味就超出了單純的產品質量的宣傳:像室伏廣治那樣突破人種的界限,振興日本。

從「変」這個字稍微談開一些,就發現味之素事件是一種深植於日本文化的自然表達。筆者小時候看過不少日本體育類的漫畫和電視劇,《足球小將》、《灌籃高手》、《綠水英雄》等等都歸於「熱血」類的,而且男女主角皆會「変」。以小鹿純子主演的「綠水英雄」為例,女主角從一個菜鳥變成了能做n個「飛魚轉身」的「女超人」樣子(確實有點玄幻色彩),再聯想到其他熱血漫畫比如《聖鬥士星矢》、《七龍珠》等「小宇宙」,「超級賽亞人」概念的創造,隱含的就是「変」、達到身體所能承受的極限從而化身為另一個「人種」。

2012年倫敦奧運會日本4乘100接力獲得歷史性突破的銀牌。從左至右:劍橋飛鳥(有牙買加血統)、桐生祥秀、飯冢翔太和山縣亮太(圖片來源:新華社王麗莉攝)

日本作為一個幾乎是單一種族的國家,在體育界的「人種改良」問題上卻顯得比中國還要寬鬆,比如在男子短道項目上有牙買加血統的後起之秀劍橋飛鳥就是一則良例,在日本體育界看來,適當引入「其他人種」可以形成一種鯰魚效應,而且日本「陸上競技聯盟」曾向日本足協取經:日本足球能稱霸亞洲,初始人才積累離不開像田中斗笠王、三都主這樣的混血球員,足球也曾是日本是「人種試驗田」的成功範例。

綜合前文提到的「二軸跑步法」和味之素的營養補助品問題,這裡還必須點出日本田徑,尤其是男子競賽短道項目長期處於亞洲一流水平的另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即以科技和工業實力作為基本保證。

幾個月前知乎上一個問答引起了讀者的興趣,提問者問「為何蒙古人的身體很強壯」。筆者本著「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的知乎精神參與了討論:蒙古人的身體是不是真的很強壯?假如蒙古人總體身體素質真的比其他民族的強壯,為何在田徑這個展現人類最原始的速度力量比拼上幾乎毫無建樹?

答案其實並不複雜。身體素質一旦上升到職業競技的高度,其成績的提升必須要伴隨著合理的營養搭配和科學先進的訓練方法,後者尤其重要。所以比較遺憾的是由於蒙古工業實力和科技水平太差,支撐不起體育這個產業,硬體設施也保證不了運動員的訓練水平,所以蒙古人的體格只能「疑似」很強壯。

在男子短跑和中長跑賽場上時時颳起超級旋風的牙買加人和肯亞人其母國的科技實力和工業基礎都不強,但他們的運動員用的卻是最前沿的體育科技產品,以及由歐美醫療團隊設計的最佳飲食搭配和身體檢測計劃。

日本短跑怪傑吉岡隆德在退役之後還和人合著過《未盡的夢》以鞭策短跑後輩

回看日本,「二軸跑步法」雖然在實踐中遭遇了一些挫折,但畢竟能說明日本田徑界在訓練方法上一直尋求新的突破沒有懈怠。而且,長期保持亞洲黃種人十秒紀錄的伊東浩司當時的創紀錄一戰,他背後的團隊就有將近80人,其中有6人專門研究起跑加速一項,訓練按摩師也要細劃為了6種,日本男子短道背後的科研團隊的龐大可見一斑,當時乃至今日全亞洲能做到這一點的,恐怕也只有日本。

而反觀國內,體育和科研結合的路子真正起步還不到20年,而且後勤人才尚未進入規模化產出階段,所以雖有黃金一代橫空出世,但後勁乏力也在情理之中。

餘論:面對日本,中國男子短跑的前途如何?

觀察者網評論欄曾刊載過署名「有馬體育」的一篇文章,文中指出中國男子短跑遭遇到的一些困境,醍醐灌頂,發人深思。

面對日本雄厚的短跑人才儲備,中國的黃金一代老去之後該何去何從?

早在2008年,北京體育科學院助理研究員魏文哲在日本科研雜誌上刊發了《中國陸上競技の新たな挑戦》(《中國田徑賽事的新挑戰》)一文,指出了中國田徑的梯隊選拔難題中的社會學因素:以往中國田徑的人才大都是「苦孩子」出身,家庭條件一般但能吃苦,現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相比其他商業化操作比較強的運動項目,家長讓孩子練田徑的並不多,因為實在是太苦太累。

在田徑賽場上創造過輝煌成績的馬家軍個個都是「苦孩子」出身。筆者小時候曾看過馬家軍的一則紀錄片,內容是馬俊仁帶領弟子是如何用魔鬼訓練法將長跑弟子們一個個送上世界冠軍的寶座,被譽為「東方神鹿」的王軍霞更是馬家軍的傑出代表。但後來馬俊仁因為「土鱉」的訓練方法被媒體大規模抨擊不人道、不科學(視頻頻繁出現馬家軍訓練時普遍存在嘔吐現象),再加上「藏獒」事件,馬俊仁早就被體育媒體踩翻在地並被踏上了一萬隻腳。

馬俊仁指導弟子們訓練(圖片來源:Osport)

1993年8月25日,對馬俊仁和他所帶領的馬家軍而言,是一個特殊的日子,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在大連接見了馬家軍成員(圖片來源:中華網)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伴隨著馬家軍解體的是中國中長跑項目水平的一落千丈後繼無人,馬俊仁被「批倒批臭」之後,後生們只能回頭仰望前輩的餘暉聊以自慰。

劉翔作為中國田徑的超級「異類」,令我們不敢再奢望能再出一個類似的110米欄天才,但我們的下一個蘇炳添什麼時候能再出來?就算再有蘇炳添第二這樣的「獨虎」,但面對的是日本男子短跑的「群狼」。

目前,中國跑進過10秒10區的只有蘇炳添、張培萌和謝震業3個人;而日本包括桐生祥秀、山縣亮太在內有7個人。如果算上10秒2區,雙方的差距更大;而且未來幾年正是日本93-9一代羽翼豐滿要出成績的時候,中國田徑有著大量的工作要做,才能避免「後黃金時代」的男子短跑重蹈「後馬家軍時代」中長跑的覆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的精彩文章:

別了QE!美聯儲下月啟動縮表 12月或還有一次加息
德國老工業城展望復興,最後還是要提中國
好萊塢成立反俄組織,弗里曼錄視頻向俄羅斯「宣戰」
特朗普聯合國大會演講 遭致多國領導人指責

TAG: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