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JACC研究:心梗後不吃他汀、ACEI/ARB和阻滯劑者,死亡風險增加65%

JACC研究:心梗後不吃他汀、ACEI/ARB和阻滯劑者,死亡風險增加65%

JACC研究:心梗後不吃他汀、ACEI/ARB和阻滯劑者,死亡風險增加65%

目前指南建議,急性心肌梗死發作後,患者需要長期服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ACEI)/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β受體阻滯劑或他汀類藥物,目的是為了預防心梗再次發作或死亡。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部分患者並不能堅持服用上述全部藥物,經常漏服或少吃某一種或兩種藥物。

近期發表在JACC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心梗患者如果堅持服用了ACEI或ARB中的一種藥物以及他汀,吃不吃β受體阻滯劑似乎都無關緊要了。

多因素分析顯示,與堅持服用上述三類藥物的患者相比,僅服用ACEI/ARB+他汀、未服用β受體阻滯劑者的死亡風險並未增加(HR=0.98)。

但是,心梗後服藥如果是以下幾種情況,死亡風險均顯著增加

僅服用ACEI/ARB+β受體阻滯劑,死亡風險增加12%;

僅服用他汀+β受體阻滯劑,死亡風險增加17%;

僅服用ACEI/ARB,死亡風險增加19%;

僅服用β受體阻滯劑,死亡風險增加32%;

僅服用他汀,死亡風險增加26%;

三種藥物都不吃,死亡風險增加65%。

JACC研究:心梗後不吃他汀、ACEI/ARB和阻滯劑者,死亡風險增加65%

口服不同二級預防藥物的心梗患者的校正死亡曲線

儘管在堅持ACEI/ARB+他汀基礎上,β受體阻滯劑似乎無明顯額外生存獲益,但研究者強調,在沒有諮詢醫生之前,心梗發作後患者不要私自停用β受體阻滯劑或其他任何一種藥物。

同期述評專家指出,這項研究結果僅僅是個初步結果,因為第一個在心肌梗死患者中開展的β受體阻滯劑研究已經過去了30多年,而這段時間裡出現了更好的心梗短期管理措施、新的藥物、更快且作用更持久的血運重建方法,這些技術將心梗的死亡率降低了一半,可能會減弱β受體阻滯劑的增量效應。但這需要大規模隨機對照研究驗證,而開展涉及停葯的隨機對照研究很難。

該研究還意外發現,合併糖尿病或痴呆症的患者應用β受體阻滯劑,死亡風險增加。因此,研究者認為,對於有這些合併症的老年患者,臨床醫生因謹慎處方β受體阻滯劑。

在這項研究中,只有49%的患者堅持服用上述三種藥物。堅持服藥是指:出院後180天內服用藥物的天數≥80%。

這項研究納入9萬多例≥65歲、用藥可醫保報銷、因急性心梗住院後存活≥180天的患者,隨訪18個月期間的死亡率。

來源:

1、Korhonen MJ, Robinson JG, Annis IE, et al. Adherence tradeoff to multiple preventive therapies and all-cause mortality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J Am Coll Cardiol 2017;70:1543–54.

2、Eric D. Peterson, Ann Marie Navar. 「Sticky」 Issues for Adherence in Secondary Prevention. J Am Coll Cardiol 2017;70:1555–57

轉載:請標明「中國循環雜誌」

歡迎購買《陳在嘉百個難忘病例》

該書最大的特點所有死亡病例都有屍檢結果。陳在嘉教授已從醫已有64年,在阜外醫院心內科工作了 58 年。

高潤霖院士評價該書是「送給醫生的最好禮物,對從事心血管專業的醫生、研究生開闊思路、增長知識、積累經驗、建立正確臨床思維大有教益。」

長按圖片,顯示識別二維碼,或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即可進入購買流程:

關於非法網站冒用我刊名義進行徵稿的特別提醒

近期我們發現一些網站冒用「中國循環雜誌」名義徵稿,並承諾「職稱論文權威快速發表」。

我刊鄭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國循環雜誌》投稿,一定要登錄中國循環雜誌官方網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進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聯繫電話:010-68331974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循環雜誌 的精彩文章:

安徽學者發現,不是每種反式脂肪酸都增加死亡風險
2016全球疾病負擔研究:全球約二成過早死亡與不健康飲食有關,僅次於吸煙
山東學者稱,高血壓前期時升主動脈彈性即已減退,年齡和收縮壓是獨立因素
「阜外學院直播疑難病例討論」阜外醫院、新鄉和珠海三方互動
高血壓少年之煩惱:心臟等靶器官很早就可能受損了

TAG:中國循環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