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曹洞重鎮香山寺

曹洞重鎮香山寺

曹洞宗創立於公元九世紀中後期,初期活動範圍主要在江西、湖南等地,至第八世芙蓉道楷始進入中原地區。據史料記載,曹洞宗進入香山寺的第一人是芙蓉道楷的大弟子枯木法成,時間在宋徽宗崇寧四年(公元1105)。

香山寺是禪宗寺院,在禪宗五派中,最早進入香山寺的是臨濟宗。五代、宋初,汝州南院(寶應寺)、西院、風穴寺是臨濟宗的大本營,從五代中期,汝州臨濟宗僧人開始入住香山寺,宋初雲門宗僧人也進入香山寺,至宋雍熙年,香山寺禪宗僧人已達200人左右。香山寺是大悲觀音菩薩證道聖地,大悲觀音塔成為香山觀音的象徵,遠近信徒前來登山朝拜,是一個著名的寺院。因此,當眾多禪僧常住香山寺以後,天時地利人和俱備,仁宗皇帝於天聖六年(公元1028)賜額「香山觀音禪院」。北宋中期,香山寺僧人約有500餘人,寺院呈現前所未有的興盛。也正是在北宋中期,作為禪宗五派第一大宗的臨濟宗,不滿足於僅在北方、中原一帶發展,越過淮河,跨過長江,走向江南大地,香山寺的臨濟宗僧人有一部分相繼去了南方。就在這個時期,曹洞宗僧人適時來到香山寺,在禪宗五派南北交流的歷史機遇中,據有了香山寺這個重要的寺院作為弘教傳法根據地。

芙蓉道楷史稱曹洞宗「中興之主」,是對他禪法修為和崇高德行的讚譽,倒也名副其實。法成是道楷的大弟子,隨道楷修習曹洞宗法多年,深得道楷的禪法精髓,洞法精妙,全在胸壑。法成以枯木禪著稱,重在靜坐不多說,語錄不多。法成雖不多說,一開口即顯機鋒,凌厲老辣,綿密迴環,簡潔明了,凸顯曹洞宗風,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崇寧二年(公元1103),法成隨師晉住東京開封凈因禪院,崇寧四年(公元1105)即應請住持汝州香山觀音禪院。宋、元十方叢林寺院聘請的新任住持上任,要即席對眾說法,顯示才學,震懾僧眾。香山是大悲觀音證道聖地,本就名聲在外,元符三年(公元1100)九月立《香山大悲菩薩傳》碑,香火益發旺盛。法成佛學修為卓著,不僅吸引眾多香客,更重要的是吸引大量青年納子參訪問道,修禪學法,數年間寺院僧人達1000多人。在法成的眾多弟子中,最著名的是宏智正覺、無跡法和、天封子歸、吉祥法宣、護國守昌、丹霞普月、尼慧光等。宏智正覺後來南下,在明州(今寧波市)天童寺創新「默照禪」,成為兩宋之際曹洞宗法的高峰。法和後來北上,以其曹洞大德成為金代少林寺第一任住持。因法成德行高潔,道行超邁,徽宗皇帝賜以紫衣袈裟,賜號「普證禪師」,政和八年(公元1118),法成奉詔主持開封凈因禪院。金人佔領京師前,法成南下焦山,建炎二年(公元1128)圓寂,享年58歲。法成的嗣法弟子多數離開了香山,一部分留在香山寺,分別弘傳曹洞宗法。

香山寺曹洞宗的再次興盛,是在元初。其時曹洞宗遍布大河南北,其代表人物是萬松行秀。萬松行秀(公元1166—11246)是芙蓉道楷弟子鹿門自覺的後世傳人。鹿門自覺(公元?—1117)在世時,其禪法修為不如枯木法成和丹霞子淳兩位師兄,名聲也不如兩位師兄顯赫,但數傳之後卻出了一個頂尖人物,就是萬松行秀。行秀為洛陽人,俗姓蔡,少時出家於河北邢州凈土寺,輾轉至磁州大明寺參雪岩如滿,才27天便領其旨義,二年盡得其底蘊,遂令其嗣法。行秀返回邢州凈土寺,在寺旁構「萬松軒」以自適,因有萬松之號。隨後,行秀再遷中都萬壽寺,明昌四年(公元1193)金章宗詔其內廷說法,帝躬迎禮,聞法感悟,賜錦綺大衣,建普度會,每年設齋。晚年退居報恩寺從容庵。萬松行秀天資英才,於百家之學無所不通,曾三閱藏經,著述甚豐,有《祖燈錄》、《釋氏要聞》、《鳴道集》、《辯宗說》、《心經鳳鳴》、《禪悅法喜集》和《請益錄》,並有語錄若干卷,而以《從容庵錄》最為有名。行秀弟子眾多,得法者有120人,著名者有林泉從論、華嚴至溫、雪庭福裕、復庵圓照等人;俗家弟子有耶律楚材等金、元兩朝官紳。金、元之際,萬松行秀創造了曹洞宗又一個輝煌時期。

在萬松行秀的四大弟子中,有三人與香山寺淵源甚深。自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七年(公元1270)起,復庵圓照的三個弟子嵩嚴圓玉、玉峰妙鑒、月庵福海相繼任香山寺第八代、第九代、第十代住持;第十一代桂庵覺達是林泉從倫的弟子,福海的同門師弟;第十二代汾溪福滿是行秀的三傳弟子,是福海的同門師兄弟東川禪師法嗣、福海的師侄;第十三代納庵思言則是福海的親傳嗣法弟子。這六代住持都是大德高僧,最著名的是月庵福海。宋元時期的香山寺是十方叢林,住持都是從全國十方寺院請去的,福海去香山寺不僅是受請,而且是皇帝下詔任命的。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福海奉詔任汝州香山寺住持,因其禪法修為名震天下,先後剃度弟子1000多人,前往香山寺從其修習曹洞禪法的僧人絡繹不絕。福海在香山寺住持12年,寺院常住僧人再度達到1000多人。對這些眾多修禪學法的僧人組織管理,福海和前輩法成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演「從政思惟,妙圓覺性,祖道興隆,永遠福慶」16字,建立了香山寺曹洞宗派。

建立香山寺曹洞宗派,為什麼要以「從」字為香山寺曹洞宗第一世,這是有道統根據、繼承道統的。曹洞宗創自洞山良價、曹山本寂,洞山良價是曹洞宗第一代,傳至第十四代萬松行秀,在順德府(今北京市)凈土寺演20字:「行從福智立,貫徹入環中,化統三千界,宏開洞上宗」,建立凈土寺曹洞宗派。福海的師祖萬松行秀是第一世「行」字派,月庵圓照、林泉從倫是第二世「從」字派。福海建立汝州香山寺曹洞宗派,以「從」字為第一代,一是繼承道統,二是尊師。林泉從倫、復庵圓照都沒有在香山寺做過住持,但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嵩嚴圓玉圓寂後,是請林泉從倫來香山寺主持的喪事,並撰寫碑文。復庵圓照是在嵩岩圓玉、玉峰妙鑒住持香山寺時來過香山寺,福海把他們兩個列為香山寺曹洞宗第一代,既是尊師又是繼承道統。

香山寺建立曹洞宗派是一個歷史性事件,上承北宋枯木法成以來香山寺曹洞宗近200年歷史,下啟迄今香山寺曹洞宗700餘年傳承,巍巍乎一脈血統。據現存碑刻記載,月庵福海、桂庵覺達、汾溪福滿、納庵思言都有很多「思」、「惟」、「妙」字派的後世傳人。宋元時期的香山寺是十方叢林,住持多是從各地寺院請來的大德高僧,青年僧人為了參禪修道,也是在各大寺院之間來往奔波,很少有在一個寺院住一輩子的。如此,從其他地方來香山寺的曹洞宗僧人,從香山寺走出去的僧人,雖然各自有其師承,但寺院就像驛站,並無固定的歸宿,時間久遠了,一般的僧人很難留下歷史的記憶。香山寺曹洞宗派建立以後,雖然有很多僧人走向十方,汝州香山寺不見了他們的蹤跡,在其他許多寺院,如嵩山法王寺、山東靈岩寺、順德天寧寺、南陽丹霞寺、大都萬壽寺等等,卻看到了很多香山寺曹洞宗「思」字派、「惟」字派、「妙」字派僧人。由此可見,香山寺曹洞宗派的建立,不僅明確了相當大一批曹洞宗僧人的師承,也見證了香山寺在曹洞宗歷史上的地位。

元代中後期,萬松行秀另一著名弟子雪庭福裕的後世傳人入住香山寺。仁宗延祐四年至七年(公元1317—1320),福裕的三傳弟子息庵義讓到香山寺,在納庵思言住持座下做了4年書記僧。然後,歷任嵩山法王寺、洛陽天慶寺、熊耳山空相寺、泰安靈岩寺4處大剎首座、住持,元惠宗至元二年(公元1336)受請任少林寺住持。竹庵子忍是福裕的4傳弟子,元代後期到香山寺,有徒天龍月印。經元末明初兵亂,香山寺及其莊園香山街俱被兵火焚毀,寺院僧人部分被殺,其餘大部分四散逃亡,竹庵子忍和月印、圓辨師徒是堅守下來的少數僧人。兵亂中堅守下來的僧人,還有福海的後世傳人妙貴、圓祥師徒。在留下來的僧人中,子忍一系人數多,居於香山寺;妙貴一系人數少,居於香山西庵。明初洪武年間(公元1368~1398),竹庵子忍任香山寺住持,和其弟子月印廣收門徒,從「圓」字派開始續入香山寺曹洞宗派,成為香山寺僧人的主流。至此,萬松行秀三大弟子復庵圓照、林泉從倫、雪庭福裕的後世傳人先後彙集汝州香山寺,人才濟濟,高僧輩出,言其曹洞宗重鎮,的確名副其實。

明初,太祖皇帝朱元璋大力整頓、限制佛教,於洪武年間(公元1368~1398)制定了大量的制度、法令,形成了以整頓、限制為主,又加保護提倡的佛教政策,將天下寺院分為禪、講、教三類,要求僧眾分別專業修習。特別是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朝廷頒布了《申明佛教榜冊》,進一步嚴格管理僧人修行事務,僧人只能老老實實待在寺院里,不許其隨便四方遊走參禪,這對禪宗僧人來說是一個沉重打擊。自此,香山寺的住持不再從十方寺院中選擇產生,而是從本寺院曹洞宗僧人中選擇產生,由選賢叢林轉變為傳法叢林。禪宗的衰落,固然有方方面面的原因,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明代中期,退休住持性訪根據時任寺院住持祖勤無念的要求,香山寺曹洞宗續演16字:「法門廣通,真常普應,智海波深,萬古昌懷」,共有32字派,承傳至今。

縱觀近千年香山寺史冊,無論是北宋後期和元代中期的興盛、輝煌,還是元末、明末、清末以來的衰落,都與曹洞宗僧人息息相關,尤其是明清以來,儘管寺院佛學水平下滑,但還能保持香火旺盛,也是有賴於香山寺曹洞宗僧人的一體努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走進大香山 的精彩文章:

TAG:走進大香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