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幸虧有他們 蘇聯避免了兩次近在咫尺的核戰

幸虧有他們 蘇聯避免了兩次近在咫尺的核戰

編者按:34年前,蘇聯軍官斯坦尼斯拉夫·彼得羅夫憑藉冷靜分析,判斷電腦預警出錯,避免美國與蘇聯極可能爆發的一場核戰爭。據新華社9月21日報道,這名老兵已於5月19日辭世,享年77歲,但直到死後四個月,他的死訊才在不經意間被人披露出來。

冷戰期間,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算得上是最接近核戰爆發的節點了,但是到底有多接近,我們直到危機40年後才有了充分認識。

那時美國國家安全檔案局第一次向公眾公布了那場僵持的細節:航行在大西洋地區的蘇聯潛艇,離向美國水面艦船射出一系列核魚雷,只有寸步之遙。

很多人都認同在那場危機中,這樣的舉動(尤其是涉及核武器)可以說肯定會在兩個超級大國之間引發核戰。

令人驚奇的是,這次攻擊被一名冷靜的蘇聯海軍軍官瓦西里·阿爾希波夫(Vasili Arkhipov)制止了。

瓦西里·阿爾希波夫。圖片來源:網路

在2002年安全檔案局發表的聲明中,阿爾希波夫被稱「拯救了世界」。這個評價得到了前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麥克納馬拉(Robert S. McNamara)的支持,他在古巴導演危機40周年紀念日上肯定了這個觀點。

上述事件發生在1962年10月27日。美國海軍航母Randall號以及10多艘護航驅逐艦正在追蹤由四艘蘇聯潛艇組成的編隊,後者在美國於國際水域對古巴設立的禁區中航行。

美國驅逐艦在隔離開F級柴電潛艇後,干擾了水下通訊,並投放了一些榴彈大小的的練慣用深水炸彈,企圖逼潛艇浮出水面。三艘潛艇屈服了,但最後一艘B-39潛艇仍潛伏在海浪之下。

這艘潛艇的艇長瓦倫京·薩維斯基(Valentin Savitsky)相信這些信號嘈雜的模擬武器是真正的深水炸彈。由於已多日和蘇聯失去無線電通訊,指揮官有理由相信這次明顯的攻擊就是戰爭已經爆發的標誌。因此,他命令部下用載有核彈頭的魚雷進行回擊。

因為需要遵守蘇軍的發射規則,他向艦上的其他兩名軍官申請發射授權。其中一名軍官確認了發射請求,但阿爾希波夫這位36歲的B-39大副拒絕了這個請求。艇長與大副展開了激烈的爭執。阿爾希波夫拒絕發射的理由是,他們應該首先確認戰爭狀態確實已經存在,然後再使用核武器。

這位抗命的軍官一年前曾平息過一艘被襲擊的K-19潛艇上的嘩變,因此而聞名。他最終說服艇長不僅不要攻擊,還要浮出水面重新建立無線電聯繫——即使這可能需要冒著被摧毀的危險。

B-39在被追擊的狀態下浮出了水面。在重新聯繫上蘇聯之後,潛艇啟航返回蘇聯。

雖然阿爾希波夫被《每日電訊報》描述成這是一次「英雄的回歸」,他還是被人們迅速忘記了。1980年代,他從蘇聯海軍退役,軍銜是中將,1998年默然去世。

佩特洛夫領取德累斯頓獎。圖片來源:網路

阿爾希波夫並沒有因為拯救世界獲得很多認可,但另一名做了同樣事的蘇軍指揮官卻收到了更廣泛的讚譽。

1983年,一位名叫斯坦尼斯拉夫·佩特洛夫(Stanislav Petrov)的蘇聯防空軍官在電腦屏幕上發現了五枚疑似美國導彈正在接近俄羅斯。他並沒有向上級彙報敵人正在開始核打擊,而認為這只不過是一個小故障,僅僅向莫斯科彙報機械出了故障。

這名44歲的中校後來彙報說,他覺得真正的突髮型核打擊應該是有成百上千枚導彈,而不該僅有五枚而已。

「我掌握所有的數據(顯示導彈正在襲來)。如果我向指揮系統上報,沒有人會反對,」彼得羅夫2013年對英國廣播公司說,「我要做的就是拿起電話,通報最高長官。但我卻動彈不得,就像熱鍋上的螞蟻。」

後來的調查證明,彼得羅夫判斷正確。蘇聯衛星誤把雲層反射的陽光當作洲際彈道導彈發動機噴射的痕迹。他的決定很可能阻止了一場足以導致世界毀滅的核大戰。

冷戰時期,蘇聯與美國大規模核武器相互瞄準。就在這起預警誤報事件發生前不到一個月,蘇聯空軍在薩哈林島上空擊落一架誤入蘇聯領空的韓國民航客機,269人遇難,包括一名美國國會議員。如果彼得羅夫判斷有誤,核爆會在幾分鐘後發生。

23分鐘後,他確定,什麼都沒發生。「真是鬆了一口氣,」以中校軍銜退役的彼得羅夫說,「我非常清楚,如果我犯下錯誤,沒人有能力糾正。」

雖然當時他的正確決定讓全世界逃過一劫,但卻沒有給他帶來升職和加薪。事件過後,軍方非但沒有對他進行褒獎,反而因為他沒有正確記錄當晚的值班日誌而對他進行了處罰,讓他成了「替罪羊」。

數年後,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細節被公布,他收穫了如潮水般的讚譽。

2004年,總部位於美國的世界公民協會(AWC)獎勵他1000美元以嘉獎他為人類做出的貢獻。兩年後,他受邀前往聯合國。2012年,他獲得了德國媒體獎。後來,他還獲得3.2萬美元德累斯頓獎金,作為對他避免人類陷入第三次世界大戰的認可。

2015年,一部講述這段歷史的紀錄片《拯救世界的人》(The Man Who Saved the World)讓彼得羅夫為更多人所了解。

假警報事件過後的第二年他就離開軍隊,在家專職照顧病重的妻子。在之後10年的時間裡,他沒有告訴任何人有關假警報的事情,連他的妻子也不知道。直到後來蘇聯解體,有關方面在1998年將此事公開,他的妻子才知道了一切。

去世前的很長一段時間,彼得羅夫一直住在離莫斯科25公里的弗里亞濟諾市的一套小公寓裡面,他在這片蘇聯時代的社區里已經住了30多年,公寓裡面顯得有些凌亂,堆滿了紙盒、報紙和空的啤酒瓶。在一堆雜物下面的一個盒子里裝著聯合國頒發的獎盃,表彰他讓世界躲過了一場核戰浩劫。

把彼得羅夫的故事搬上熒幕的德國電影製作人卡爾·舒馬赫本月7日致電彼得羅夫,想祝賀他生日快樂。彼得羅夫的兒子德米特里卻告知,父親已經過世。舒馬赫在網上公布彼得羅夫的死訊,媒體才得以知曉。

儘管受到種種關注,這名老兵生前並不認為自己是英雄。「我只是在盡職做好自己的工作,」他說,他只是在正確的時間做了正確的事情。

「那是我的工作,幸運的是當晚是我在當班。」

(編譯:鮑玉菡)


新聞報料

商務合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界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軍報:奉勸日本走出「軍事大國」迷思 以獲長久安全
【天下頭條】美聯儲下個月開始「縮表」 颶風瑪麗亞致波多黎各全境大停電
荷蘭駐華記者因新聞造假離職 為抄襲編造「感到羞愧」
「你好教授,我想帶狗上課」
【研究】全球1/5人口死於飲食不良 網路導致美青少年首次性行為推遲

TAG:界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