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靜讀」第93期:溫庭筠·《商山早行》

「靜讀」第93期:溫庭筠·《商山早行》

《商山早行》

唐·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溫庭筠,是晚唐時期的著名詩人、詞人。他出生於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從小就天資聰穎,而且認真好學,所以他不僅多才多藝,而且對於詩詞尤其精通。熟悉溫庭筠的都會知道,他還有一個雅號叫做「溫八叉」,為什麼他會得到這樣一個有些奇怪的名號呢?

原來,在唐代的時候,科舉考試是以詩賦為考查內容的,每場考試都會限韻,要求按照官韻來作,而溫庭筠才思極其敏捷,每當這時候,他就將雙手互相交叉鬆開再交叉,重複八次就得出了八韻,大家都非常敬佩他,所以他就得了這樣一個美稱。

但是從這件事我們也可以看出,才華過人的溫庭筠參加過許多次科舉考試,按理說,這樣的才能,這樣的反應力,是不該屢試不中的,我們說這其實和他的性格有很大關係。

溫庭筠不僅詩情浪漫,而且恃才不羈,經常諷刺權貴,還曾在一次考試中破壞考場紀律,所以一直都未曾取得正式的功名,自然也無法得到重用。好在當時的宰相令狐綯對他還算是比較賞識,他經常自由地出入於宰相府。

可是,由於他過於露才揚己,最終把令狐宰相也得罪了,據史料記載,當時的皇帝唐宣宗特別喜歡聽《菩薩蠻》詞,於是令狐綯就讓溫庭筠替他寫詞,秘密地進呈給皇帝,而且告訴他,這件事一定要保密,沒想到,溫庭筠沒過多久就把這件事說出去了。

還有一次,令狐綯向他請教一個典故,他張口就說了出來,還對令狐綯說:「這也不是什麼生僻的典故,相公工作之餘還是讀點古書吧。」以他這樣的性格,他的前途自然可想而知,所以從此之後,令狐綯就漸漸疏遠了他,故此,溫庭筠的仕途上一直也沒有太大的發展。

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溫庭筠被貶黜為隋州隋縣尉,隋州即今天的隨州市,位於湖北省北部。當時徐商鎮守襄陽,將他征為巡官,溫庭筠便從長安出發去往襄陽,這首《商山早行》便是溫庭筠在經過商山時所作。

而行經此地的溫庭筠雖然祖籍山西,但因為長期住在長安,所以早已將長安當作了自己的故鄉,此次遠行,他的心中對長安充滿了眷戀與不舍,這份去國離鄉的惆悵,便藉由這首詩歌款款傳出。

詩歌敘事簡易,抒情婉轉,情景相生,虛實結合,最大的特點在於通過一個「早」字來表現羈旅行役之感,詩歌通篇無一個「早」字,卻處處可見「早」的蹤跡,由此更能體現思鄉之情。

詩歌的開頭:「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就點明自身的境遇,清晨時分,馬車上的鈴鐺已經搖晃有聲,自己即將遠離故鄉,心中因此充滿了悲傷,「晨起」二字與「早行」相照應,「悲故鄉」三個字則點明了詩歌的主題。

詩歌的三四句「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這是歷來傳誦的名句,為什麼這兩句這麼有名呢?因為它只用了幾個名詞,幾個意象的疊加,沒有一個關聯詞,沒有一形容詞,或者抒情的短語,便真切地描繪出了典型的清晨景緻,呈現出了詩人內心的悲傷。

「雞聲」初鳴,天色熹微,前夜在山中「茅店」投宿的詩人早已起身,而此時,天邊還掛著一彎明月,路上人跡稀少,木板橋上覆蓋著一層寒霜。這些都是在天色初曉的時候才有的景象,雖然無一字說到旅途的勞苦,但其中的倉皇之感與遠行之悲已盡在眼前。

這兩句常常會讓我們想起元代曲壯元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也都是一些名詞的直接疊加,也沒有任何的關聯詞,其中留下了大量的空白需要讀者自己去填充,去添加,給人以充分的想像空間。

接下來的兩句繼續寫眼前的景物,隨著時間的推移,太陽逐漸升高,陽光正好,於是詩人看見槲葉落滿了山路,枳花在陽光的照耀下正明艷艷地開在驛站的土牆上。

這樣美好的景象讓詩人不禁想起了昨夜的夢境,夢裡詩人回到了故鄉,就在那裡的池塘中,野鴨和大雁正在水中盡情嬉戲。「杜陵」在這裡代指長安,「杜陵夢」與「悲故鄉」相呼應,對夢境的具體描寫,又使思鄉之情抒發得生動而自然。

離鄉的每一步,都充滿了對過去的眷戀,和對前途的迷茫,天色尚早,趕路的人,就要開始新一天的奔波,昨夜的夢境依然清晰,只是這孤單一身,仍是遠行人。

「靜讀古詩文」原創出品

您的轉發和點贊是對我們最大的肯定哦!

歡迎分享轉發到朋友圈

拒絕任何形式的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讀古詩文 的精彩文章:

「靜讀」第91期:趙嘏·《長安秋望》
「靜讀」第79期:李商隱·《瑤池》

TAG:靜讀古詩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