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句話魯迅先生說對了一半

這句話魯迅先生說對了一半

【周克平專欄】

這句話魯迅先生說對了一半

文周克平(國家開放大學南昌學院副教授,校長傳媒專欄作者)

(1)

人吃五穀雜糧,難免身體抱恙。人病了,有的會自愈,有的要治癒。防病靠己,治病問醫。

前些日子,偶感風寒,引起咳嗽,為了止咳,我去找醫生治咳。

進醫院,先是排長隊挂號,再是診療室外等候。終於輪到我了,推門入室,小心翼翼地坐在醫生旁邊的一張小方凳上。

醫生的眼睛,看著桌上的電腦屏幕,手指點擊著鍵盤,口中問了一句:"什麼情況?」我說:"沒什麼大情況,可能是不小心著了涼,有些咳嗽,請醫生開點……"未等我說完,醫生就說:"你是醫生,還是我是醫生?」我忙說:"當然您是醫生呀!」醫生說:"那就聽我的,先去驗個血。」

電腦旁那台小印表機的嘴裡,吐出一張驗血的單子。我拿著驗血單,一番排隊、繳費、抽血,再等上一陣子,化驗單出來了。單子上的各項指標,均在正常值內。我將單子交給之前坐診的醫生。醫生的眼睛,快速地掃了一眼單子,說:"再去拍個胸片。」

我又乖乖地去拍胸片,胸片的結果也未見異常。醫生看著胸片意見書,遲疑了一下,說:"你這情況有些複雜,住院吧,作進一步檢查。」我說:"有住院的必要嗎?"醫生說:"那你自己看著辦吧!下一個。"

下一個進來了,我只好退出去,並且大膽地作了一次不聽醫囑的決定。徑直走向醫院門口的藥店,買了一瓶止咳化痰的藥水。回家吃了幾天,咳嗽便逃之夭夭了。

幾塊錢就治好了的病,險些花上幾千元,甚至更多的錢去治。這樣下去,誰還敢進醫院?生了病,不上醫院又上哪去治呢?

醫院裡不乏醫德高尚,醫術高明的良醫,也混進了不少醫德低下,心術不正的庸醫。這些庸醫,對病人缺乏起碼的尊重與溝通,不辨證施治,對症下藥,而是小病大治,過度醫療。治好了算他的功勞,治死了算你倒霉。病人碰到這樣的醫生,莫說成為受益者,不要變為下一個受害者,便謝天謝地了。

醫人者先醫己心。醫者要如此做,各行各業者,又何嘗不要這樣做呢?心不正,腳就會往歪門邪道上走。

(2)

身體有毛病尋醫,心靈不健康拜師,醫者植杏林,師者坐杏壇。兩者雖有一字之差,卻有異曲同工之妙。

據晉人葛洪《神仙傳·董奉》記載,有一個人叫董奉,平時他不種田,專門給人看病。他從來不收病人的錢,卻有一個要求:病重的好了以後,種五棵杏樹,病輕的好了以後,種一棵杏樹。幾年後,這些杏樹都結果了。董奉又對人們說,如果誰要買杏的話,不要錢,只用穀子換。這樣,董奉又有了許多的穀子。他再用這些穀子去接濟窮人和盤纏不夠的過路者。後來,人們就用「杏林」,來傳頌董奉為民謀利的事。再以後,人們又將「杏林」引申為,醫道非凡或醫德高尚的人。

公元前522年,孔子三十而立,開始創辦平民教育,收徒講學,以扶正搖搖欲墜的殿堂,改變「禮崩樂壞」的現實。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一種民本思想,倡導「有教無類」:不分貧富,不分貴賤,不分老少,不分國籍,皆可受教。這一天,孔家小院熱鬧非常,孔子帶領一群青少年壘土築壇,並移來一棵小銀杏樹,栽在壇邊。孔子撫摸著銀杏樹對身旁的人說:「銀杏多果,象徵著弟子滿天下。樹桿挺拔直立,不旁逸斜出,象徵弟子們正直的品格。果仁既可食用,又可入葯治病,象徵弟子們學成後,有利於社稷民生。此講壇就取名杏壇吧!」

"杏林」的良醫,"杏壇」的良師,他們都在:

仁心救人,

善心育人,

真心待人,

良心做人。

(3)

做事者先做人,做人者先做到:

正心術。不要動歪腦筋,起壞心事,要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做正人君子,不做壞人小人。

正心態。心態決定姿態,遇事錙珠必較,患得患失,首鼠兩端,坐立不安,既做不起人,也做不好事。放正心態,豪邁自來。

正心境。站得高,方能看得遠,心境美好,才有春暖花開。心境好,格局好,結局也差不到哪裡去。

正心路。心路正,眼前條條都是通向成功的正途,心路邪,腳下處處都是走向失敗的邪路。

魯迅先生說:"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先生這話說得忒棒,又似乎少了一些什麼。先生說了怎樣開路,卻沒有說,路開出來了以後,該如何走得更遠,走成詩行?

有了路,該怎麼走?

我的想法是:

德鋪心路,

德行天下。

(本文為周克平老師原創投稿)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校長傳媒 的精彩文章:

送給孩子一生隨行的能力之抗挫篇
有一個支持你讀書的家庭,你多幸福!
那麼多狀元被淹沒,非狀元該怎樣做?

TAG:校長傳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