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戰後,英法美三大贏家誰的吃相最難看

一戰後,英法美三大贏家誰的吃相最難看

戰後的處置:宰割與被宰割

本文系時拾史事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搬運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大家壕!很開心又和大家相約周四講歷史。從今天開始,我們的「旅程」就要正式進入到下一個階段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意味著世界重新洗牌,現代的步伐隨著凡華體系慢慢到來(近現代概念及時間點劃分眾說不一,筠蛋習慣這種劃分方式啦)。新的遊戲規則又會給命運曲折的德國帶來什麼樣的挑戰呢?下面請跟著筠蛋繼續來看德國的故事。

一戰後,英法美三大贏家誰的吃相最難看

魏瑪是圖林根一座擁有6000居民的城市,在戰後革命和動亂的複雜情形下,顯得格外安寧。1919年2月6日的魏瑪,用紛紛揚揚的雪花迎來了新德國的政府官員和人民代表,在這裡他們將為帝國崩潰以後的德意志締造一個新的國家體系,確定一個新的總統,最關鍵的是制定一部憲法。過了五天,臨時的政府勉強組建起來了,總統是社民黨領袖艾伯特,憲法由柏林大學的一位法學教授普羅伊斯起草,不過討論的過程相當漫長,一直到7月才通過,這一部新的憲法就叫《魏瑪憲法》,雖然規定了德國為共和國,限制各邦權力,國會由選舉產生,但是通篇文本都小心翼翼地避開了「民主」兩個字……這個新建立的政府就叫做魏瑪政府,新德國叫做魏瑪共和國,看似德國姍姍來遲的民主化終於步入正軌,然而這個國家和政府是建立在一場失敗的戰爭之上的,是建立在若干場勉強鎮壓下去的革命之上的,所以一出現就意味著先天性艱難。從此以後,魏瑪這個城市不再代表著歌德和席勒、巴赫和李斯特曾經留下的濃濃的文化痕迹,而是代表著一段屈辱、軟弱的黑歷史,從這裡開始的共和國,一誕生就背負上戰敗和投降的陰影,畢竟一戰的廢墟還要面對。

讓我們把目光轉向世界吧,來看看德國出了家門以後即將面對什麼。第一次世界大戰之所以打起來,除了身不由己的民族國家,主要是列強之間為了爭搶殖民地的危險博弈,如今同盟國戰敗,對立面的國家早已興奮地擺好刀叉,準備吃一頓大的了。我們來簡單介紹一下主要列強國家打著什麼樣的算盤:法國當然是主演了,對德國恨之入骨的它想盡最大的力量把德國搞得萬劫不復,自己作歐洲陸上的老大;英國想要繼續保住世界老大的地位;美國可謂是一匹黑馬,它是帶著一個G的講稿(十四點計劃)來的;日本想得到德國在遠東的殖民地;就連那個一戰食物鏈最底層的義大利都厚著臉皮來蹭吃蹭喝了……就這樣,1919年,處理一戰戰後問題的會議在巴黎召開,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巴黎和會。這場和會在近現代史上(尤其是中國近現代)評價可謂臭名昭著了,首先主角德國與奧匈帝國等等一系列戰敗國家就被排除在外,而在前期也費勁打得傷亡慘重的俄國,因為走上社會主義道路而「背叛」協約國也被算為異己。除此之外,雖然參加和會的還有27個獨立國家,但是說話算數的不過3個,那就是憑實力最強的三家,英法美,這三家把控住巴黎和會的基本節奏,在吵架和相互威脅中完成了一場我們叫做「分贓」的協定。

一戰後,英法美三大贏家誰的吃相最難看

首先來說說法國的主張。在普法戰爭的恥辱過去近半個世紀之後,法國終於有機會揚眉吐氣上演一部復仇者之歌了!他們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將德國這個老仇人置於死地,萬劫不復的那種。就在和會的第一天,法國總統就發表了一篇激情洋溢的演說,熱血沸騰的法蘭西民族性格在這場演說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呼喊著德國「生於不義,自當死於恥辱!」在這樣的方針指導下,法國制定了一系列搞死德國計劃的具體策略,在巴黎和會上由法國總理克里孟梭為首席代表,提出法國的復仇計劃。大概的要求有如下幾點:第一是洗雪普法戰爭時的恥辱,收回阿爾薩斯和洛林,進而將法國邊界推到萊茵河。第二,推到萊茵河之後的法國邊界緊挨著德國這個定時炸彈也不安全,所以要求德國在萊茵河左岸的地區合併成一個新國家——萊茵,作為法德之間的緩衝帶。第三呢西邊削弱了還不夠東邊也得削弱,那就是將波茲南和但澤加入建立一個強大的波蘭,名義上是制約社會主義國家俄國,但實際上就是為了全方位震懾德國。最後一點就是要求天文數字的戰爭賠款以及摧毀德國的軍事機器,讓巨額的賠款拖得德國人喘不過來氣,而令法國整夜整夜睡不著的可怕的軍事武器一定要趁這個機會置之死地。法國人強烈的復仇情緒絲毫不加掩飾地顯露出來,然而遭到了另兩家,英國和美國的反對,紛紛指責法國「吃相不要太難看」。

美國人是怎麼想的呢?按理說美國一向奉行孤立主義方針,法國和德國在歐洲鬧得多麼兇殘,跟美國關係都不太大。可是現在的美國已經不是過去的美國了,現在的美國是一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舉足輕重的美國了,他們意識到傳統的孤立主義應當要放棄,擔當起領導世界的重任。為此,美國總統威爾遜是備了滿滿的乾貨到巴黎,這些乾貨被稱為「十四點計劃」。主要內容有,建立戰後「開放的」世界,意思就是屬於老牌帝國主義國家的地盤要對美國開放;建立普遍的國際聯盟,意思就是讓美國有主導世界的機會;還有就是抵制蘇俄。所以美國對於法國迫不及待要處置德國的復仇者計劃一點也不感興趣,在國會信誓旦旦承諾過的威爾遜總統急著要建立國聯給國內一個交代。然而英法覺得美國這個節骨眼鬧著建立國際聯盟就是搞事情,乾脆把威爾遜置到一邊你一個人做你的國際大夢去吧。

最後一個選手是英國,英國首相勞合喬治就像一個工於心計的老狐狸,在美法之前斡旋,他既不想看到法國把德國消滅掉以後在歐洲一家獨大,也希望在制裁德國的過程中撈到更多的好處。而共同的敵人、社會主義蘇俄是要堅決滅掉的,免得紅色的毒瘤發散到英國革了資產階級政府的命,抑制蘇俄最好的選擇就是德國,加之德國和英國貿易往來頻繁,所以決不能看著法國把德國打得完全失去活力。勞合喬治很理智地反駁法國說,巨額的戰爭賠款懲罰幾代人是不人道的,而摧毀德國全部的軍事力量,則會加劇布爾什維克的威脅。但是英國對削盡德國的海軍力量非常感興趣,畢竟那支軍隊在一戰中讓英國吃了太多苦頭。

還有幾個配角我們也介紹一下,主要是有一位日本,和我國關係緊密。在一戰之初,為了防止歐洲的戰火蔓延到中國各種租借地,北洋政府就下令禁止一戰參戰國在中國的租借地發生衝突,不過這種下令基本上沒什麼效力,眼紅山東已久的日本就直接打進了德國佔領的膠州灣。一戰結束以後,日本「順理成章」要求把德國的租借劃給自己,雖然中國外交代表王正廷和顧維鈞據理力爭,然而根本就不在被考慮的範圍內。筠蛋真的覺得,學世界史之後才更能體會到近現代這一段中國在國際上有多艱難,雖然西方中心論是不對的,但是新航路開闢之後,不得不承認西方的張力和影響力真的令東方要長期處於從屬地位。最後的結果還是將山東劃給了日本(雖然再後來一份《解決山東懸案條約》修改了凡爾賽條約的內容,中國的主權有一定恢復,但絕不是因為給中國面子,還是大國博弈的某種僥倖結果),這一決定也在我國引起了著名的「五四運動」。另外還有一位搞笑一樣的選手,一戰戰鬥力最渣代表義大利,這貨居然也想在巴黎和會上弄點好處,它估計忘了它本來和德國是一夥,遭到英法美的冷遇後以棄會相要挾,卻發現走了以後都沒人發現,又灰溜溜回來了……

一戰後,英法美三大贏家誰的吃相最難看

就這樣烏煙瘴氣吵了半年,英法美形成了一種微妙的關係,不同的條件下可以兩兩組合懟第三個(這個說法借鑒於形容今天的中日韓關係),6月可算是各方都氣鼓鼓但勉強同意了最終方案,拿到德國人面前的是15部分、440條、大概是這樣一份處決:

剝奪德國的全部殖民地,法國收回阿爾薩斯和洛林。德國的薩爾區煤礦由法國開採,國聯代管15年,15年後公投決定歸屬;萊茵河左岸德國領土劃分為三部分由協約國分時間佔領,右岸50千米不設防;軍事力量只能保存10萬陸軍和1.5萬海軍,廢除普遍義務兵役制;另外戰爭賠款共計1320億馬克。

估計德國代表看了會一口老血噴在對方臉上吧。雖然比法國單方面要求的還好一些,但這一份條約也已經苛刻到無法接受。德國人會怎麼辦呢?新生的魏瑪共和國會無條件簽下這份「賣國條款」嗎?跌到谷底的德意志要用怎樣的頑強才能恢復往昔的輝煌?

謝謝讀者朋友們的聆聽,下周四筠蛋繼續為大家解答這些問題~我們下次再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拾史事 的精彩文章:

他處處學唐太宗,卻因一把尿壺暴露出差距
被戲子射殺,被樂器焚屍,這才是真的戲痴
他可能是西漢最倒霉的王爵了
風靡中國的五行說是從這裡誕生的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被誅的匈奴單于犯了啥事?

TAG:時拾史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