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長平之戰說明趙國無戰略遠見, 趙括背鍋俠背了千年?

長平之戰說明趙國無戰略遠見, 趙括背鍋俠背了千年?

長平之戰作為歷史上一次著名的戰役為國人所知曉,而也誕生了一個詞語就是紙張談兵,主角趙括也由此走紅。可是歷史上的長平之戰的真實情況並非野史描寫的那般,而這一戰也讓趙國主力盡喪,國力大衰,再也沒有實力和秦國相抗衡,而秦國則以此為契機,不斷攻城略地,實現統一大業。

長平之戰的起因由於韓國上黨地區常年受到秦國騷擾,韓國的國君韓桓惠王讓上黨郡郡守馮亭把上黨郡獻給秦國,以求秦國息兵。馮亭不願降秦,同上黨郡的百姓謀劃之後決定利用趙國力量抗秦,把上黨郡的十七座城池獻給趙國。於是,馮亭便派遣使者通報趙國,趙國白手獲得十七座城池,可以為說一本萬利,因為當時一座城池攻下來都不容易,何況十七座城池,趙國欣然接受。秦國一看自己歷經數年都沒攻下來的城池就這樣白白投入趙國懷抱,於是集結重兵壓境開始攻打趙國,其後雙方在長平這個地方開始相持。

趙國派出的是大將廉頗,準備以以逸待勞的方式首先挫殺秦軍的銳勢,然後等待有利時機再出擊,同時想固守城池和秦軍打持久戰。讓廉頗萬萬沒想到的秦國謀劃攻打韓國等地區依舊,早已有百萬青壯勞動力為戰場服務,尤其是疏通了渠道,讓秦國可以直接從水路運糧,運糧供應比趙國更快,更暢通。而趙國這面可謂是自食其果,一開始想和秦國來持久戰,可是趙國的國力條件顯然支撐不起消耗戰,讓自己陷入兵糧寸斷的尷尬局面,而事態越發嚴重,缺糧差點引發民變,因此趙國國王只好將固守不戰的廉頗換下,派上了趙奢的兒子趙括,趙括分析當時趙國的情形只能盡譴主力與秦軍一戰,其思路是主動進攻還有希望,而固守城池缺糧草再來個民變直接陷入死局,於是雙方在長平展開一場激烈的戰鬥,而趙括被誘敵深入中了埋伏,趙國幾十萬大軍被圍,最終長平之戰以秦國勝,趙國敗結束。而趙括在突圍過程中被秦軍亂箭射死,趙國最終45萬大軍盡沒,趙國也因此國力不斷衰退,再無能力抵抗秦國的進攻。

長平之戰趙國從一開始以為自己如天上掉餡餅般獲得了17座城池,沒想到帶來的後果就是加速秦軍攻打趙國的步伐,而秦軍從戰略上不僅僅一城一池而是戰國中的各個國家,而趙國則不然,依然固守城池的老觀念,以為丟一城或幾城沒啥關係,畢竟這些城池也是韓國白送的,小虧當賺,於是乎從一開始廉頗的持久消耗戰到後來的趙括的豪賭進攻戰,趙國都是被動應對的一方,沒有一個全局的戰略目標。更為悲慘的是趙括這個將領也因為長平之戰被後人的野史冠之「紙上談兵」的標籤,紙張是東漢蔡倫才發明的,而戰國時候用的竹簡,所以不知道從何時起說起趙括就是紙上談兵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平之戰 的精彩文章:

長平之戰大起底——即秦國的崛起之路
長平之戰中,趙國慘敗的原因是什麼?
長平之戰趙國如果採用這四條建議,可以滅掉大秦統一天下
長平之戰趙國堅持用廉頗的戰術,戰爭結局會改變嗎?
長平之戰後,殺神白起印證了那句「登高定跌重」,最後結局凄涼?

TAG:長平之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