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秋後不生病,背部火罐行

秋後不生病,背部火罐行

新媒體管家

寒性落枕——留罐後艾灸

早晚溫差較大的天氣讓很多人一下無法適應,不少人一覺醒來發現脖子疼痛,不能轉動,到醫院一檢查,是落枕。

初秋是落枕頻發時節,由於夏末秋初氣溫更迭頻繁,很多人不夠適應就「中招」了。

落枕輕者可自行痊癒,重者能遷延數周。風寒阻絡證型的落枕,火罐療法較好。

這類患者特點是晨起出現頸項、肩背部疼痛僵硬不適,轉側受限,尤以旋轉後仰為甚,頭歪向健側,肌肉痙攣酸脹,可伴有惡寒,頭暈,精神疲倦,口淡不渴等癥狀。

可採用在頸部及落枕周邊部位的走罐、留罐和艾灸綜合療法。

先在疼痛部位均勻塗抹上紅花油後走罐,以皮膚紅暈為度,之後在風門、風池、大椎穴位上留罐。

起罐後再用艾條溫灸所有穴位10分鐘,每日1次,2次為1療程。

寒性頸椎病——叩刺後走罐

夏天為了散熱,人體毛孔處於開放狀態,秋風吹起,因頸部肌肉暴露在外,易受風寒刺激,使局部肌肉保護性收縮。

從而導致頸部張力增高,頸部力量失衡,頸部肌肉緊張痙攣,進而壓迫到神經、血管,則發生頸部疼痛不適。

寒濕阻絡型頸椎病患者較適合火罐療法。這類患者主要癥狀是頭痛、後枕部疼痛,頸項強硬,轉側不利,一側或兩側肩背與手指麻木酸痛,或頭痛牽涉至上背痛,頸肩部畏寒喜熱,頸椎旁有時可觸及腫脹結節。

可採用在頸部進行叩刺、走罐、艾灸等綜合療法。一開始先用梅花針輕叩上述部位,以微出血為度。

血止後走罐,走罐前在罐口和走罐部位均勻塗抹上紅花油,走至皮膚潮紅為止。起罐後再用艾條溫灸l0分鐘,隔日1次,10次為1療程。

急性咽喉腫痛——拔罐加放血

秋季氣侯乾燥,咽喉炎發病率較高,很多人喜歡購買治療咽喉炎症的藥物服用,但消炎藥絕不能濫用,否則適得其反,還會加重病情。不妨試試中醫綠色療法——火罐放血療法。

大椎穴放血加拔火罐治療咽喉腫痛,能泄實熱,降急火。

患者經過一次放血治療後,往往感覺咽痛減輕,很少再度出現高熱癥狀,病程明顯縮短。一般一個星期一次就行,3~5次為一個療程。

這種療法放的血量非常少,是用三棱針或者梅花針點刺之後放血。

主要達到開竅泄熱、通經活絡的目的,特別適用於起病急驟,以高熱、腫痛等不適癥狀表現為主的中醫實熱證。

像患者高熱、便秘、咽喉腫痛劇烈,甚至出現膿點等熱毒癥狀比較明顯時,位於脖子後面的「大椎」放血的效果較好。

而且在這個部位可拔罐治療,有助退熱下火、扶正祛邪,調整人體陰陽平衡的作用更好。

在做點刺放血加拔罐治療時,使患者俯卧,用食指和拇指把大椎穴位的皮膚輕輕提起,然後用三棱針點刺,擠出幾滴血後再在該穴上扣上一個火罐,以加強疏通經絡、消腫止痛、拔毒瀉熱的功效。

針刺拔罐後,患者體內的內熱愈重,罐內殘留血液的顏色也就愈呈黯紫色。一般患者經過一次治療後幾乎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腫痛癥狀大為減輕。但是虛寒體質的患者不適用這種療法。

PS:圖文來自於網路,版權及觀點歸原創者所有,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用,本平台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編 輯 |龍善糖

百惠釐正小兒推拿與催乳的網路課程上線啦!!!!

打開百惠釐正公眾平台,點擊「精選內容」中的「會員課程」,就可以立馬開始學習了。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惠釐正 的精彩文章:

《從全職主婦到年薪10萬,她是如何做到的》
寶寶發燒,寶媽不必擔心,教你一招就可迅速退燒!
帶你走進中醫針灸神秘的大門
百元學技術,學完包工作,機會在這裡,你來不來?
母乳、奶粉你會選誰?

TAG:百惠釐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