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別人30多年都不敢拍的題材,他拍出來了

別人30多年都不敢拍的題材,他拍出來了

這個國慶檔太擠了。

不是旅遊的時候人多,而是國慶檔期,電影院也會擠爆。

10多部電影同時上映,對於影迷來說是好事,類型多,可選擇性強,想看什麼買什麼,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片荒了。

今天我在公司做了一個小調查。

想看《芳華》的同事超過80%,這部電影也是我在國慶檔必看的一部電影。

因為羅賓在北京大學看了超前點映,下面請他來給大家介紹。

《芳華》

別人30多年都不敢拍的題材,他拍出來了

終於看了《芳華》,看完我問同事她她(微博@她說),我說你覺得怎麼樣?

她說她起初對馮小剛駕馭「大時代」題材存疑,但看過電影之後覺得馮小剛這次表現的很不錯。然後她又跟我講了一段自己的想法。

她她說:「《芳華》的切入點很好,馮小剛特別巧妙地通過文工團幾個人物的悲歡離合故事著手,把握住了時代流動的脈絡以及那一代人面對逝去芳華的失落感,使整部電影既有歷史厚重感又有溫度。」

那些殘酷、血腥的戰鬥場面以及那些受傷的士兵令她感到觸目驚心。

別人30多年都不敢拍的題材,他拍出來了

我則是被電影的真摯打動。

影片中男兵女兵們正處於最風華正茂的年紀,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他們在文公團這個象牙塔里揮灑著自己的激情與青春,那是那一代人獨有的芳華。

而馮小剛用細膩的鏡頭語言展現了這些年輕文藝兵之間的生活日常。看似枯燥,實則充滿很多別樣情趣的練功生活,女生之間的小摩擦,情竇初開時懵懵懂懂的心動。

別人30多年都不敢拍的題材,他拍出來了

這些細節的得當處理使得每個角色都有自己鮮明的個性,沒有浮於表面化。

角色之所以塑造地這麼成功,有三點至關重要的原因,

一是導演抓住青春的情感精髓產生共鳴;

二是嚴歌苓劇本中女性視角的細緻入微;

三是有著年輕演員嶄新面孔的選角。

關於啟用新人演員是馮導這麼耿直地說的:


「我不太希望《芳華》這部電影裡頭,又給觀眾看到的還是翻來覆去的那幾張臉。」

別人30多年都不敢拍的題材,他拍出來了

馮導這番話可能會讓很多人臉紅吧。

青春的故事當然要年輕人來演,馮導這次選角非常成功。這些幾乎沒有大銀幕經驗的演員們保留了青春應有的青澀感,褪去修飾的感覺顯得影片更真實,更符合觀眾心理預期。

給我印象最深的角色,是片中飾演活雷鋒劉峰的黃軒。

從近幾年的戲路不難發現,黃軒有著自己的藝術追求。《芳華》中他不僅把劉峰這個時代環境造就的人物的善良老實,甚至有點木訥塑造得惟妙惟肖。讓演技先於外形呈現,保留了角色的特點。

黃軒的眼神和肢體語言演活了書中的劉峰,回頭望著「為人民服務」的牌匾黯然神傷,這種落差感使得後面製造的悲劇效果自然而然。

別人30多年都不敢拍的題材,他拍出來了

而戰場上的劉峰又因為其性格的閃光從一個普通人變成了戰鬥英雄。黃軒將戰爭殘酷的一面表現得很到位,他身負重傷依然守衛在原地等待同伴來救援傷兵,眼神中滿是堅毅、勇敢。

別人30多年都不敢拍的題材,他拍出來了

黃軒的表演風格也由最初的陽光變成了沉重。

這正是《芳華》需要的情感曲線,青春只是電影展現的一小部分,在特殊歷史環境下,青春的美好被戰爭打碎。

因為揭露戰爭的殘酷才是《芳華》的重點。

故事選取的內容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一場真實的戰役——對越自衛反擊戰。這種血淋淋的質感與前面文工團無憂的生活產生了巨大反差,用一群鮮活的年輕人展現出戰爭的無情和歷史變遷,效果震撼。

終極預告

這段情節中,馮小剛注入了導演風格中的陽剛。道具、特效、戰爭場面非常寫實,護送軍火一段戲展現了導演場面調度的能力。

6分鐘的長鏡頭難度非常大,一鏡到底提升了危險性和拍攝的複雜程度。走位不慎便會產生危險。這裡也可以看出馮小剛對於影片藝術性的要求,因為導演想表達的不只是戰爭場面一段,還有很多,通過鏡頭運動創造回憶里的光線和人物流動感。

別人30多年都不敢拍的題材,他拍出來了

《芳華》在多倫多電影節放映後收穫了好評,特別是對戰爭的刻畫。

《每日銀幕》對本片評價道:


「影片中戰爭場景的描繪宏大有力,盛宴般血色的戰爭,將主人公如泡沫一樣虛幻美好的理想使命直接戳破在觀眾面前。」

不過戰爭的殘酷和真實感不僅體現在視覺上震撼的長鏡頭,故事還關注了戰後創傷,這是片中最感人也是最有社會意識的段落。這是馮小剛再次敏銳地捕捉到了當下中國普通觀眾想要的英雄夢,也是他本人的英雄夢。

時代造成了劉峰的悲劇,但也讓這個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人成為了英雄。

結尾劉峰提著酒瓶為戰友掃墓,致敬老兵一段讓電影進入情感最大值。

從來不曾提起,永遠不會忘記。

別人30多年都不敢拍的題材,他拍出來了

本片可以說是軍人出身的馮導,被戰火洗禮過的青春的獨家記憶。他的這份老兵情結使得影片情感更飽滿,同時觀眾也可以看到同為老兵的馮小剛在影片表達中的歷史責任感。

馮小剛任性地提起了這段歷史,拍了別人30多年都不敢拍的題材。

眾所周知,任性是馮小剛的一大標籤。

他開創了令內地市場更加繁榮的賀歲檔,可當所有人都瞄準賀歲檔的時候他退出了;當所有人都在嚮往娛樂片創作商業價值最大化時,馮小剛又任性地逆流而上,選擇厚重的歷史故事和文藝情懷。

他自己也說過:


「總要有人嘗試,不能總是憑著經驗去做一些特別安全的事。」

別人30多年都不敢拍的題材,他拍出來了

所以這一次,馬上就要六十歲的馮小剛,又找回了年輕時的激情,並用自己這二十年來累積的影響力,執拗地為中國電影開拓著題材的邊界。

她她反覆說她很喜歡電影的溫度感。因為這部電影明明講述地是四十年前的故事,但那種青春年華的躁動不安,青澀卻無比真摯的情愫,卻跨越了時間,讓九零後的自己感到了極大的共鳴。

芳華易逝,所以才顯得分外迷人。多年後回首自己的青蔥歲月,那些曾以為一輩子無法釋懷的人與事其實早就在生活的打磨與錘鍊中不知不覺中放下了。

反而是那些與芳華有關的日子卻化作心中最柔情的一部分,放佛加了一層濾鏡一般,令人無限惦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