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九一八事變如果張學良奮起抵抗,結果會是怎麼樣的?

九一八事變如果張學良奮起抵抗,結果會是怎麼樣的?

相信這個問題很多人在讀到那段歷史的時候都會問這個問題,如果九一八事變張學良抵抗的話,結果會怎麼樣?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肯定聽過這句話「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那麼,九一八事變的時候,天時地利人和究竟站在誰一邊呢?

先來看「天時」,很遺憾,1931年的時候國際形勢和國內形勢都不在東北軍這一邊。

先說國際形勢,從國民黨蔣介石北伐開始,西方列強對於國民黨鼓動的民族主義就非常警惕,從收回漢口租借再到北伐軍收復南京時誤殺外國僑民等一系列事件,西方國家對國民政府觀感極差。

尤其是1929年中東路事件,張學良莽撞的武力收回中東路導致的一個嚴重後果就是在遠東地區,西方列強拋開意識形態上對蘇聯的敵視,集體站在蘇聯這一邊,認為中方奪取中東路是有計劃、有預謀的行動;中方每採取一個步驟,就是向最終目標邁進一步,因此這絕不是孤立的突發事件。

密切關注事態發展的英國公使藍普森不無感慨地向英國外交大臣亨德森報告說,中方佔有中東路是奪取俄國的財產,此前中方採取抽絲剝繭的辦法,逐漸侵蝕蘇方在該路的地位,而蘇方竟遲遲未作出激烈反應,他對此深感「意外」。

而日本更是赤裸裸的直接選擇幫助蘇聯,日方一面「不準中國武裝部隊」經由南滿鐵路「通過長春」北運,另一方面卻讓「日商在膠州等處買大批糧米運海參威,接濟俄方」,在美國等國家試圖對中東路事件進行調停時,日本拒絕參與四國調停,默認和支持了蘇聯對中國的「直接交涉」。

這導致了什麼結果呢?

導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西方世界輿論幾乎都站在日本這一邊,認為這又是一起中方有計劃有預謀策劃的「陰謀」,九一八事變後美國總統胡佛曾表示,「應該友好地考慮日本的處境」。而英國首相張伯倫則說,「我的同情完全在日本方面」。

而日本在中東路事件對蘇聯的支持,在九一八事變後得到了回報:日本援引中東路事件中蘇直接交涉的前例,堅決拒絕國際調停,堅持中日直接交涉。

另外,當時西方各國均處於經濟大蕭條時期,西方社會第一次迎來了全球性的經濟蕭條,1931年美國國內失業人口超過800萬,這個時候美國格外看重與日本的外貿,所以在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後,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其實並沒有盡全力干涉。

1931年長江水災

而國內,當時正遭遇罕見的水災,1931年長江水災被國家氣象局認定為「20世紀中國最具毀滅性洪災」,洪災遍及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河南等省,長江中下游淹沒農田5000多萬畝,淹死14.5萬人。

因此,從天時來說,時局是更有利日方的。

地利這個大家都知道,就不討論了,算是雙方打平,畢竟日本進入東北的時間比張作霖擔任督軍的時間要長,而且鐵路建設、交通建設都比東北軍系統要強,這算是一個平手。

再來說人和,把人和放在最後,不是說人和不重要,而是說人和太重要了,所以最後出場。

一般觀點是認為九一八事變僅僅只是關東軍少壯派發動的獨走行動,然而近些年隨著國際交流的頻繁,中國學者大量閱讀了日方史料,發現九一八事變並不是單純的少壯派發動的獨走行動,而是屬於日本鷹派大戰略中的一環。

關於日本鴿派和鷹派就不展開講了,簡單來說,1921年因為一戰而衰弱的西方列強為了限制日本在亞洲的擴張,逼著日本簽了「九國公約」,其中對日本最不利的是條約里「尊重中國之主權與獨立及領土與行政之完整」;「給予中國完全無礙之機會以發展並維持一有力鞏固之政府」;「不得因中國狀況乘機營謀特別權利而減少友邦人民之權利」這幾款。

簡單來說,西方列強告訴日本,以後不準用武力掠奪中國領土。之後,日英同盟,日美之間有利於日本在亞洲擴張的條約都被相繼廢除。

1921年以後,日本分為兩派,一派認為日本實力不足以挑戰國際秩序,建議老老實實遵守國際秩序,和平發展,這就是鴿派;另一派同樣認同日本實力不足,但是認為西方永遠不會承認日本應有的國際地位,所以應該積極的搜集資源,找機會用武力改變國際秩序,在此之前,就要想辦法鑽規則的漏洞為日本謀利益,這就是鷹派。

永田鐵山

而日本鷹派早在1928年1月,就已經有了暗殺張作霖,然後陰謀把東三省分裂出去的全套計划了。

隨著蔣介石建立南京國民政府,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日本鴿派在東北問題上以及日本政壇完全失勢,鷹派開始主導日本政局,九一八事變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發生的。

另外根據日方史料,日本鷹派早就控制了日本軍方人事調動等核心職務,石原莞爾被調動到關東軍都是鷹派運作的結果,所以從這個角度講,九一八事件是日本鷹派嘗試主導日本政局的第一次亮相,而絕非是幾個關東軍少壯派的個人行為。

反觀東北軍張學良這一邊呢?

中東路事件,東北軍損兵折將,用張學良自己的話說,「打得那個慘吶,有一個旅整個全滅了,是一個姓韓的當旅長,整個全滅了呀,團長自殺的自殺,陣亡的陣亡,全軍覆滅,都沒有了。」

殺楊宇霆導致東北軍高層事實上處於分裂狀態,洮南鎮守使張海鵬為投敵召開的支隊長會議上,徐景隆、鵬飛、劉茂義、傅銘勛等一些軍官猶豫不決,甚至還有人反對,張海鵬拍案大叫:「你們都跟我當了大官,現在有事都不肯干,好!瞧姓張的小子自己去干。」

這時參謀長李盛唐在一旁助紂為虐,憤然地說:「我們受張家父子這些年的壓制,現在不幹,還等什麼時候!?」於是徐景隆、鵬飛等給張海鵬跪下賠罪,就任他的意思去做了。

稍微梳理一下,就能發現有大票的東北軍高級將領主動投降日本:洮遼鎮守使張海鵬、吉林副司令長官公署參謀長熙洽、東省特別區行政長官張景惠、延吉鎮守使兼獨立27旅旅長吉興、東邊鎮守使兼遼寧省防軍第1旅旅長於芷山、獨立騎兵第8旅長程志遠、獨立騎兵第7旅常堯臣、獨立第21旅長趙芷香、獨立第23旅長李桂林。

甚至在日方史料里也能發現九一八事變後東北軍各部矛盾重重,坐看對方被日軍消滅的情況——

日軍在進攻長春南嶺的戰鬥過程中,炮兵團首先遭受日軍突襲,在倉促之間展開激戰,步兵團隔岸觀火,待日軍擊破炮兵團之後再從容轉攻步兵團。

日軍事後記載:「步兵營位於炮兵營南方,有兵員三千。東方與機關兵營和迫擊炮營相接。當我軍進攻炮兵營時,步兵營猶如隔岸觀火,對我軍未採取任何行動,對於我軍的進攻極為有利。中國軍隊這一獨特的背信棄義,不禁令人瞠目結舌。」

還是日方記載「據說在南嶺曾發生這樣的事情。當晚,旅長李桂林偕心腹某團長(可能是步兵團長)在妾的家中打麻將。聽說日本軍來襲,由於他一向輕視皇軍,因而遲遲不曾起身。後來聽說步兵團已經危機,他立即逃走,恐怕步兵團長也和他一起逃走了。」

這可是日軍初期遭受抵抗最激烈、傷亡最大的一次戰鬥:南嶺、寬嶺子戰鬥,指揮如同兒戲一般。

天時、地利、人和,東北軍天時不利,地利和日方共享,最重要的人和方面,東北軍完全是四分五裂,一盤散沙。

這樣的東北軍怎麼能抵擋得住如狼似虎的日本關東軍?即使張學良九一八堅持抵抗,九一八事變結果也不會改變,唯一改變的就是張學良在1931年就輸掉自己全套身家,在國民政府擔任個什麼閑職。

最後,我相信肯定有人不同意日本關東軍「如狼似虎」的評價,我給大家看一下國共將領對於於日本軍隊戰鬥力的評價——

李宗仁:訓練之精,戰力之強,舉世罕有其匹

如果這話不是台兒庄戰役勝利者李宗仁來說,肯定很多人認為這簡直是漢奸言論,但是李宗仁當時面對唐德剛就是這麼評價抗戰時的日軍的。

「日本陸軍訓練之精,和戰鬥力之強,可說舉世罕有其匹。用兵行陣時,上至將官,下至士卒,俱按戰術戰鬥原則作戰,一絲不亂,令敵人不易有隙可乘。日本高級將領之中雖乏出色戰略家,但是在基本原則上,絕少發生重大錯誤。日本將官,一般都身材矮小,其貌不揚,但其做事皆能腳踏實地,一絲不苟,令人生敬生畏。」

陳誠:日軍善於以少擊眾部隊素質優越

陳誠在總結抗戰得失時認為敵人(日軍)使用部隊,據先後發現番號計算,總計不過七個師團。所以能以少擊眾者,除裝備關係外,就是因為素質的優越。反過來看我們自己,部隊雖多,但量優勢每為質劣勢所抵消,徒然虛糜餉糈,並無補於敗亡。

閻錫山:中國經不起日本幾小時攻擊

在1933年長城抗戰期間,閻錫山私下評價,認為中國根本經不起日本幾個小時的攻擊。(民二十一年時,閻曾說中國經不起日本幾點鐘之攻擊云云)

新四軍老戰士:日軍作戰效率是蘇軍的一倍

「日軍的作戰效率大約是蘇軍的一倍以上,不誇張地說,新四軍與日軍作戰,比起與國民黨軍隊作戰,真是要難上一百倍。所以,在開始一小段時間裡,我軍對日軍作戰還是感到比較吃力。」(該老戰士系開國大校姚天成,遼瀋戰役時任49軍435團政委)

這些都是對日軍整體評價,作為日軍精銳的關東軍能差嗎?

注釋:

《李宗仁回憶錄》,作者:李宗仁,唐德剛,出版: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汪精衛與「低調俱樂部」,作者:胡春惠,《抗日戰爭研究》1999年第1期

九一八事變後東北軍分裂原因探析,作者:齊旭,《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看看我軍抗日老戰士怎樣對付日軍的「高效作戰」》,作者:姚天成,新華網

《日本陸軍的軌跡:永田鐵山的構想及其支脈》,作者:[日]川田稔,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飄雪樓主 的精彩文章:

此帝王建立中華第一個王朝,只因晚年一個舉措,中國沿用兩千多年
此鄰國連改名都要經中國批准,後因騷擾中國邊境,被一將打回原形
此君為了守住一城,冒死換帥,將死了,城回來了,此將被葬入皇陵
此兩人幫助楊堅登上帝位,楊堅分封功臣時卻榜上無名,引發大風波
皇帝派他去說服鄰國,此君因帶回一樣東西受到賞識,結果很意外

TAG:飄雪樓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