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為什麼寫這些

我為什麼寫這些

但是提筆方知萬斤重,第一篇文章發出來已經是6月29日深夜。那天,拆遷矛盾終於累積到爆發點,村民在上訪無果後砸了空蕩蕩的拆遷辦。當夜,我知道必須寫些什麼了,於是就有了《從拆遷辦院子里的假山看張村629保村運動的必然性》,文章所寫皆是人盡皆知的赤裸裸勾當,閱讀量過萬,最終拆遷辦院子里的假山拆了,可是顯然一篇文章無力阻止村子被拆的腳步。此後短短兩月時間,張村人去村空,一片狼藉。

今天與村中前輩張老先生交流,有感,在拆遷這件事上,書生們到底能發揮什麼作用。自古書生心比天高,自認為一支筆能兼濟天下,挽大廈於將傾,警黎民於渾噩。其實,書生分為兩類:成功的書生成了革命家改革家,引領一時潮流。不成功的書生成了史家,在潮流之後記錄歷史,傳承文化,未必稱得上功績,卻是書生文人該有的擔當。所以,我只說他們不成功,卻不歸為失敗。

張村未拆時,我認為自己一支筆能擋住挖掘機,卻始終個人能力有限,也確實未儘力,致拆遷既成事實。

張村既拆,我也寫過一些回憶的文章,評論褒貶不一。貶者質問我,現在寫這些何用,為什麼在拆遷之前不站出來?我捫心自問,除去文人性格人前寡言外,確實有擔心拆遷利益錯綜複雜,直接引導輿論抗拆,害怕連累家人的顧慮。但是,坦誠來說,也確實有想到在大西安建設背景下,西咸快速城鎮化已是大勢所趨,在生產力快速發展,社會分工更加專業化的當下,小農經濟基礎下的農村確實已在逐漸空心化,張村因為近在城郊,以拆遷的形式加速了這一進程。村民不舍故土,可以理解,但從張村拆遷的過程來看,最重要的癥結不在拆遷本身,村民們最恨的是拆遷過程中齷齪的官商勾當,村子拆了,以一種不太尊嚴的方式。

與張老先生交流,他在感到村子終究不能保住以後,開始整理村中軼事,此舉與我不約而同。張村建築層面的消亡已無法挽回,張村之形已失,張村之魂不能丟。張村之魂,就是這一方水土兩千年沉積下來獨特的文化印記,是張村有別於其他萬千村莊的獨特氣質。可以是張村人獨特的鑼鼓傢伙,可以是孩子們代代相傳的遊戲,可以是老人記憶中舞獅鬧燈耍社火的熱鬧,包羅萬千,聚在一起便是張村。張村書生們手上這支筆,沒能擋住挖掘機,不能再任由張村的歷史湮滅於時間。應該記錄下來,讓張村的後人們了解自己的歷史,知道自己雖已上樓進城,但根子里有些東西是和其他人不一樣的。

我曾去過浙江福建沿海一帶,當地外出經商留洋歷史是偏居西北的張村乃至西安不能比擬的,一個村莊的人可能散佈於全球各地,但當地幾乎村村有宗祠,傳承有序,香火興盛,在外的遊子走得再遠,都知道自己的根在那裡,宗祠里有自己的名字。我也希望張村的文化留存能成為每一位張村人心中的宗祠,是你們遠行時心中的一份寄託。

作為一個80後,於村中歷史見證有限,所記錄不免有局限性,很高興能與張老先生這樣的忘年朋友交流,希望我們一道,可以記錄得盡量多些,詳實些。很多年後,當一位張村人翻看這些文章,能勾起曾經的張村記憶,也算是記錄得有價值。當然也歡迎各位張村鄉黨留言,將你們的故事投給我,很榮幸可以代為匯總記錄。我計劃基本上以每周一篇的形式,分為以下幾類記錄:風俗、地理、軼事、人物、雜感等。如能有所觸動,讓你也想去回憶去記錄,是為幸事。

我們這一代張村人,註定已在張村的歷史中立起了一座無字碑,功過榮辱,後人評述。張村於我輩手中消亡其形,村史中已是罪人一列。若能在我輩手中以新的形式、在城市化歷史進程中,不失其魂,發揚光大,可算記功一件。功過相抵,是為無字。

也有評論者批評我文章總是限於張村,過於狹隘。也許吧,但願在張村的故事裡,可以給你啟發,去珍惜自己的村子,在可以保護的時候去保護,在可以記錄的時候去記錄。

最後以一段話結尾,送給越走越遠的年輕人們。

年輕時,我以為鄉愁是一根線,牽絆著自己。

年長後,才發現自己是一隻風箏,沒有線,飛不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村往事 的精彩文章:

TAG:張村往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