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跟蹤208個孩子19年,發現決定孩子未來的兩顆關鍵種子

跟蹤208個孩子19年,發現決定孩子未來的兩顆關鍵種子

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北京師範大學陳會昌教授主持了一項長達19年的研究,追蹤了北京208個普通孩子從2—21歲的成長過程與家庭教養方式。發現,有兩顆種子對孩子的未來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一顆種子是「自我控制力」。

第二顆種子是「主動性和創造性」。

陳教授發現,取得比較大成就的人具有6大共性,而都以上兩個方面有關:

對自己感興趣事物有巨大的內在興趣和高度熱情;

不可阻止的、自發的學習行為;

強烈的成長動機(超越、巔峰動機);

反潮流精神;

獨立性、創造性、求新求異性;

孜孜不倦的工作態度和克服困難的堅韌精神。

顯而易見,成功人士的六大共性,都與「自我控制力」和「主動性和創造性」這兩個方面有關,如果想要讓孩子在未來取得成功,必須得從小配合好孩子的這兩種能力。

5大原則,幫助孩子獲得第一顆種子

心理學的很多研究,包括陳教授團隊的長期追蹤研究發現,無論兒童還是成人,都必須具備自我控制力,它被喻為人的「第一顆種子」。

在對國內3—9歲兒童的調查發現,中國兒童最不聽話的幾件事情是:吃飯時不上飯桌,不能連貫地把一頓飯吃下來,邊吃邊玩,或者吃飯的時候要吃零食;該睡覺的時候不上床睡覺,要麼看電視,要麼讓講故事。

國外心理學者的研究發現,小時候的智商和自我控制力哪一個對將來生活的幸福程度預測力更大呢?不是智商,而是自我控制力。這種能力在心理學上稱為延遲滿足,是一種典型的自控力。

陳教授針對培養自控力提出五大原則:

不輕易對孩子做出整體性評價(貼標籤),如「你真笨」或「你真聰明」;

不要說「你看看你,再看看人家!」這樣橫向比較的話;

對孩子的失控行為要有懲罰、批評、說理、引導、冷落等多方面措施,不可以放任自流;

要在孩子做錯事後激發他的悲傷、內疚、自責、羞愧等負面情感;

父母具有較好的情緒和行為控制力是培養孩子的前提。

尊重,讓孩子的第二顆種子得以施展

對事物的內在興趣、內在動機和對周圍環境的探索精神,是兒童身上的「第二顆種子」,可以把它概括為「主動性」。幾個小孩在一起玩,有一個小孩領頭,遊戲有各種各樣的玩法,這個領頭的孩子的特點就是老能想出一些新玩法、新規則、新花招,別的孩子跟著他跑,像這樣的孩子就是第二顆種子比較茁壯。第二顆種子是不依賴別人,有自己的主見,這是一種主動性和自主性。

陳教授團隊在調查中發現,那些品學兼優的學生,大多是在家庭和學校受到尊重的學生;而那些心理不健康、學習與社會適應性較差的,往往是在家裡和學校未受到尊重的學生。尊重孩子,就是要把孩子看成一個具有與眾不同的天性和獨特人格的「人」,一個和其他任何人平等的「自由人」。

尤其當孩子進入幼兒園,自尊和被尊重的心理需要快速發展,父母要特別注意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情緒情感,尊重他們的選擇與判斷、個人隱私以及他們的抱負和志向。但是,尊重不等於溺愛,更不等於放任自流。尊重孩子與培養孩子的自控力應該相輔相成。

尊重與紀律的關係,就像馬克·吐溫說的:「對意見的表達,要像魚兒在水裡暢遊般自由;而對紀律的要求,卻要像岩石般堅定。」

兩顆種子不可偏重

兩顆種子之間有相對獨立性,但是也會互相交叉。例如,剛開始學彈鋼琴的時候,自控力可能比較重要,後來彈到一定程度,就不能光憑第一顆種子了,還需要很強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在中國的教育環境下,我們對兒童、青少年身上的第一顆種子比較強調,而第二顆種子受到忽視。所以,父母從孩子小時候起就要思考,怎麼做才能讓孩子的第一顆種子和第二顆種子和諧發展,怎樣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天天對孩子命令式地講話,強調孩子聽話,不讓孩子做他想做的事,是不行的。

兩千年前孔子就說過: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內在興趣對一個人是非常重要的。什麼是興趣?興趣就是對目標物的自發的趨近,它是一種巨大的內驅力,使兒童能夠長時間地在某一工作上花時間。強烈的內在興趣,加上強烈的成長性動機、獨立性、創造性、求新求異性和反潮流精神,這些就是取得高水平成就的重要條件。

長按二維碼,關注葛老師幼教新智匯!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葛老師幼教新智匯 的精彩文章:

生活不易,我們必須絕對努力!

TAG:葛老師幼教新智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