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昆蟲界的不死之蟲以超越「水熊」,在遭受到各種摧殘後活了下來

昆蟲界的不死之蟲以超越「水熊」,在遭受到各種摧殘後活了下來

不死之蟲

誰才是生物界里真正的不死「小強」?日本一研究小組日前發現,這一稱號可能要歸於一種名為褐黃血蜱的跳蚤身上。

在真空管中被密集電子流照射30分鐘後,它們仍能不死,而且被放出後又繼續存活了兩天之久。在此之前,水熊蟲因為可以經受住真空和紫外線輻射而不死被譽為生命力最頑強的生物,但必須對它們進行脫水處理方可,而褐黃血蜱卻無此要求。研究人員認為,褐黃血蜱的這一特性或可用於未來的火星或土衛六探索。

被餓死的蜂王

美國和世界其他地方的蜜蜂數量減少,這令科學家警覺和迷惑。兩個研究小組新近發表的研究結果顯示,低濃度的常用殺蟲劑能對蜂群造成嚴重影響。

其中由法國研究人員所做的實驗結果顯示,殺蟲劑讓蜜蜂的頭腦變得不清晰,使它們較難找到回家的路。英國科學家的另一項研究結果顯示,殺蟲劑使大黃蜂不能給蜂群提供足夠的食物來養育新蜂王。殺蟲劑被植物吸收後,進入各個組織,包括蜜蜂採食的花蜜。花蜜中的煙鹼類殺蟲劑濃度不致命,但低濃度的煙鹼類殺蟲劑使蜜蜂更易生病。最近發表的實驗結果顯示,煙鹼類殺蟲劑使蜜蜂更容易感染寄生真菌。如果此項研究證實了這一發現,那麼肯定不應使用這類殺蟲劑,因為蜜蜂會吃到它們。

不完美的完美

食蚜蠅的外形與大黃蜂頗有幾分相似之處,這被認為是躲過鳥兒襲擊的一種自我保護之道。但在人類看來,它們的偽裝又顯得相當馬虎,幾乎一眼就能識破。生物學家此前給出的解釋是,人眼與鳥眼所能看見的世界有很大差別,那些似是而非足以騙過鳥類。但加拿大卡爾頓大學的研究小組給出了新的解答。研究人員發現,個頭大的食蚜蠅偽裝的技巧最高超,而體形較小的家蠅則水準低下。因為鳥兒通常更喜歡把大個頭的飛蠅當成獵取對象,不必面對激烈生存競爭的小蒼蠅們自然樂得偷懶,敷衍了事。

奇異的海綿

世界上的動物可謂是千姿百態,但渾身都是孔的大概也只有海綿了。許多動物,包括各種鳥類、魚類都有一個支撐和保護自身的「架子」——身體里的骨骼。但你也許會感到驚奇,許多家裡常用的海綿,卻是一種生命力極強的海洋動物的骨骼。

海綿生活在海洋里,幾乎世界上所有的海洋中都生活著海綿。海綿形狀大小不一,大的有30多厘米厚,小的還不足3厘米。海綿不像其他動物那樣四處活動,它只是靜靜地依附在海底的岩石上。海綿遍身都是小孔,孔內有無數鞭狀肢在持續不停地上下翕動著,它把海水從小孔中抽進,再由身體上端的大孔排出,就這樣,海水中的微小有機物在抽進排出的過程中被消化了。它的勞動強度也真夠大的,每濾過一噸海水,體重才增加20克。

有趣的是,海綿雖是一種低級動物,但海洋中任何動物都不吃海綿,所以海洋中的許多弱小動物如小蝦等,當遇到強敵時往往躲進海綿中「避難」。海綿成了這些弱小動物的「避難所」。

我們平常所熟知的海綿,柔軟如棉,能吸收大量的水分,很有彈性。它是在海里被潛水員割下或被釣海綿的漁民用鉤子釣起,然後洗凈晒乾變成的一副「骨骼」。你可別小瞧它,這些所謂「骨骼」的海綿可是人們常用來擦洗器具、包裝物品和製作沙發傢具的好材料呢。

更令人振奮的是,近年來科學家們在眾多的海綿種類中發現了許多前所未知的核苷,其中阿糖胞苷已正式作為抗癌藥物應用於臨床治療。日本科學家還在海綿中分離出了抗黴菌的有效成分和一種新型的高效消炎的化合物。

魚類用進化對抗癌

最早的兩棲類動物是由魚類進化而來。最近,美國紐約大學和馬薩諸塞州伍茲霍爾海洋學研究所的兩組研究人員,在觀察魚類如何面對環境惡化,尤其是在對抗多氯聯苯(PCBs)的污染時,發現因為環境的變化,魚類還在繼續進化。

他們研究魚類超強的抗污染能力,希望幫助人類對抗環境污染問題。他們分別研究了紐約州北部哈德遜河裡一種大西洋小鱈魚和生活在馬薩諸塞州新貝德福德港口的一種鱂魚,這兩個地方都備受多氯聯苯污染。這兩種魚是目前他們發現的最能夠容忍多氯聯苯污染的魚種。

多氯聯苯屬於致癌物質,容易累積在脂肪組織,造成腦部、皮膚及內髒的疾病,並影響神經、生殖及免疫系統。這些化學物質在20世紀中被廣泛用於製造電氣絕緣、冷卻劑、密封劑和增塑劑等化工物質。而這些製造工廠往往會直接將這種有毒廢棄物傾倒進江河湖泊。它們破壞動物的免疫系統,導致它們體內激素失調,生長腫瘤。

沃金博士和哈恩博士發現,某些魚正在這個環境被污染過程中自然進化。

比如小鱈魚在短短几十年內就進化出抗藥性,它可以將毒素保存在脂肪中,而不會對自身造成損害;鱂魚體內也出現一種不尋常的轉錄分子,能對抗環境的污染。發生變異後的魚,體內的變體基因抵抗污染物的聯結能力,竟達到未變異前的5倍之多。

這些魚體內的變化與某些昆蟲對殺蟲劑產生一定抵抗力,或者細菌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的現象類似。

這兩種魚的這一特性,讓人聯想起英國的一種胡椒蛾。它也是在面對日益增長的工業污染時有所進化,它翅膀上的黑色,正是為了適應被煤煙覆蓋的樹榦而形成的保護色。

全球變暖的受益者

關閉 廣告 藍蜥蜴防晒霜-人氣美妝,品牌直銷,專櫃正品,天貓購放心! 查看詳情

生物學家很早就知道,孵化時的溫度可以影響蜥蜴的個頭、爬行速度和性別。但悉尼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智力或許也是一項可變因素。研究者指出,從1997年到2006年,生活在澳大利亞東南部的一種小型食蟲蜥蜴的巢穴溫度上升了1.5℃。為了考察溫度變化對蜥蜴幼崽的影響,研究人員將一部分蜥蜴卵放在22℃的環境中孵化,另一部分置於16℃的環境中。結果顯示,那些在較熱環境中孵化的小蜥蜴的認知能力顯著高於在涼爽環境中孵化的蜥蜴,它們更善於從失敗中學習,適應陌生環境的能力也更強。

大眼的優勢

所謂眼似銅鈴,用來形容巨烏賊的眼睛再貼切不過。生活在南極附近海域的巨烏賊是目前已知個頭最大的無脊椎動物,它的眼睛直徑可達27厘米,絕對是動物世界裡的大眼王。這麼大的眼睛是幹什麼用的呢?瑞典隆德大學的研究小組日前發現,只有藉助如此巨眼,巨烏賊才可能在海平面以下600米的一片漆黑水域中發現其唯一天敵抹香鯨的蹤跡。雖然不像抹香鯨那樣可以藉助回聲定位系統鎖定目標,但一雙大眼讓巨烏賊在120米外就能察覺抹香鯨的逼近,從而爭取充分的逃跑時間。

霸王龍的千鈞力

在對英國曼徹斯特博物館裡展出的霸王龍頭骨化石進行掃描並計算機建模後,利物浦大學和曼徹斯特大學的兩位生物學家推算出,一隻成年霸王龍的後牙可以瞬時爆發出3.564萬到5.7158萬牛頓的咬力。想知道被如此大力咬上一口是什麼感覺?不妨想像一下被一頭大象坐在身上。研究者指出,霸王龍的咬力隨著年齡增長逐漸變強,雖然此前預測顯示,小霸王龍或許只能靠食腐為生,但一旦成年,便具備了咬斷其他大型恐龍脖頸的威力。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宇宙百科探秘 的精彩文章:

人類為什麼消滅不了「蚊子這個」小東西
眺望幾十年後的太空,艱難探索浩瀚宇宙的意義究竟何在?
宇宙的盡頭"在哪裡,留給我們的幾乎都是謎團
如果地球突然沒有了一年四季人類會怎樣!
宇宙中的反物質,或許和萬物是相輔相成的有物質必有反物質

TAG:宇宙百科探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