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級「並蒂蓮華」來川 一眼閱盡石刻造像藝術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吳曉鈴)年初在成都舉行的「敦煌藝術大展」,讓公眾領略了敦煌莫高窟這座佛教藝術寶庫的璀璨光華。9月29日,又一項展示佛教精美造像藝術的大展將在四川博物院開啟大幕。這項「梵天東土 並蒂蓮華----公元400-700年印度與中國雕塑藝術大展」,將展出來自印度和中國的150多件雕塑精品,其中不少在印度雕塑史和中國石刻藝術史上均享有盛譽。
9月21日上午,100餘件文物運抵四川博物院進行點交,木質包裝箱上還能看到「故宮博物院」等封條。據介紹,這次大展由四川博物院、故宮博物院等單位聯合主辦。在此之前,已經在故宮博物院以及福州、杭州進行過巡展。展覽從印度各地的9座博物館中遴選出笈多與後笈多時期的雕塑56件,從中國河北、河南、山東、陝西、四川、甘肅、新疆等地博物館挑選出同時期雕塑精品103件參與展出。
故宮博物院宮廷部研究員張長虹介紹,此次展覽選擇400-700年這個歷史片段,主要在公元4世紀初的笈多王朝,被稱為印度歷史上的「黃金時期」,文學、舞蹈、藝術、科技進入了空前繁榮的階段,其雕刻藝術也在此時進入古典主義風格時期,和諧、平衡、寧靜、不誇張的表現方法開始盛行。這種古典主義的雕塑風格也在後來影響到中國的石刻造像藝術。正是在吸引了南亞、中亞、東南亞等地藝術影響的基礎上,兼收並蓄的中國佛教造像藝術,在盛唐達到了巔峰。
據介紹,此次來自印度的56件展品,不少是入選印度美術史的國寶級文物,從中可以直觀地看到佛教造像藝術從早期犍陀羅風格到笈多時期風格的流變。而在中國的103件造像中,也可以看到早期造像中體現出的犍陀羅風格的影響。而從北魏到隋代,則以「褒衣博帶」等藝術特徵,逐漸完成著造像藝術本土化的進程,直到唐朝進入中國造像藝術的成熟期。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覽的眾多國寶級文物中,四川博物院館藏的無量壽佛像碑、阿育王像、一佛二菩薩像等,均是中國佛教石刻藝術的代表性文物。
此次展覽將展至明年1月7日。
點擊展開全文


※9月18至19日 達州等6市州地災氣象風險黃色預警
※青白江當街割聲帶消犬吠!網友開啟瘋狂對懟模式
※青神「石痴」走遍三江收藏奇石 夢想自建博物館
※專家驟蓉探討醫學智能未來
※西博會進出口展來啦!你關心的都在這,還有大禮包送!
TAG:四川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