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貴妃榻上有一朵綻放的花

貴妃榻上有一朵綻放的花

貴妃榻上有一朵綻放的花

文|楊健

媒體人

一般來說,藝術家猜不透自己作品的身後事,「我心向明月,奈何照溝渠」的事比比皆是。

安格爾是否想到,他的《泉》成了大浴場的最愛?安格爾的老師大衛又是否想到,他的《雷卡米耶夫人像》成了傢具店的寵兒?

安格爾的《泉》深受各類浴場歡迎

考究一些的品牌傢具展廳,歐式貴妃榻旁邊的牆上多半會掛著一幅《雷卡米耶夫人像》。這恐怕是人類在貴妃榻上所能拗出的最優雅造型了。榻上婦人身著白色束胸長裙,亞麻色捲髮挽在腦後,體態豐腴,眼神明亮,鼻樑挺拔,表情安詳,一種靜謐之美鋪展在畫面上,她儼然就是古羅馬的維斯塔女祭司。

當然,設身處地想一想,如此使用這件傢具並不科學。對雷卡米耶夫人而言,她在貴妃榻上擺的甫士——左側手肘支撐靠枕,半個臀部承受重心,還扭頭回望,在力學上屬於最脆弱的平衡。關鍵是,她每天必須花幾個小時做這個動作,日復一日,為時數月。

顯然這是一個很考驗定力的工作,因為大衛對靜態構圖有近乎變態的痴迷。很遺憾,雷卡米耶夫人是一朵招蜂引蝶的花。而大衛為她作畫的那一年她23歲,一朵花綻放的年歲。她的綽號是沙龍女王,讓習慣穿梭於各個場子的女人來為大衛做模特兒,無異於找一個縱火犯來當彈藥庫的看守。所以,兩人的決裂如同那一聲爆炸,預料中地到來了。

這恐怕是人類在貴妃榻上所能拗出的最優雅造型

導火索是關於雷卡米耶頭髮的顏色。如前所述,畫中的雷卡米耶有一頭亞麻色的捲髮,而生活中的雷卡米耶有一頭黑色的捲髮。施工方未按設計圖執行,委託方撕毀合同,到此為止!人們今日看到的《雷卡米耶夫人像》,就是一棟藝術史上的爛尾樓。畫面上除了一人一榻一燈架之外,別無他物。大片留白,時刻在啟發著人們的想像。

公允論之,朱麗葉?雷卡米耶不是一個合格的模特兒,卻是一堆優質的想像素材——她太具有話題性了。還是從她那不知是幸還是不幸的婚姻說起吧。

《雷卡米耶夫人像》創作於1799年,而雷卡米耶成為夫人的那一年是1791年。那一年她15歲,她嫁的人,銀行家傑克?雷卡米耶先生比她大27歲,一個介於父女與祖孫之間的年齡差。於是,懷疑便接踵而至。為何雷卡米耶夫婦婚後數年沒有生育?究竟是雷卡米耶夫婦生理有缺陷還是其他原因?

謎團在充滿八卦精神的懷疑中,找到了一種據說很可信的解讀:原來雷卡米耶先生是雷卡米耶夫人母親的情人,所以先生很可能是夫人的親生父親!

父女豈可成婚?很快,有了新一輪的解讀:年邁的雷卡米耶先生之所以頂著娶自己女兒的惡名,是為了確保自己財產由有血緣關係的人繼承。一切明了。雷卡米耶夫婦(父女)只有亂倫之名,沒有亂倫之實,雷卡米耶夫人婚後多年一直是個處女。由於這一條,《雷卡米耶夫人像》另一道密碼便也宣告破解。大衛為何要把雷卡米耶夫人畫成維斯塔祭司?因為這個形象在古羅馬就是處女的意思,而且是享有特權的處女,特權之一就是「不生育亦能獲得繼承權」。

想像的盡頭,是大衛用畫筆描出的一個鬼臉。有趣的是,這幅未完成的暗含譏諷的畫居然被認為是大衛最好的肖像作品。

畫本身的故事在1799年打住了。不過,畫中人的故事才剛剛展開。畢竟,那一年雷卡米耶才23歲,是一朵綻放的花,而且這朵花很有可能還是處女。必然邏輯是,她身邊始終有一群蜂與蝶,其中包括:拿破崙的三弟呂西安、普魯士王子奧古斯都、自由主義的奠基人貢斯當、法蘭西一代將星莫羅、大衛學生熱拉爾(他不折不扣遵照雷卡米耶的旨意為女神畫了另一幅肖像)等等,雷卡米耶夫人差不多集齊了法國大革命時代所有的郵票。可笑之處在於,對於一眾追求者,雷卡米耶只是在集郵,卻從沒投入過(至少沒全部)真情,因為她從未遇到過真愛。

夏多布里昂最終俘獲了雷卡米耶的芳心

悲傷的境遇一直到雷卡米耶41歲才告終止。那是1817年,雷卡米耶在她的追求者貢斯當的情婦斯塔爾夫人的家庭晚會上,宿命般地遇到了風流才子夏多布里昂。總是在集郵的人,從此成了粘在夏多布里昂身上的郵票。

總體而言,雷卡米耶與夏多布里昂的愛情配得上「海枯石爛」一詞,很多當代青春片里才有的矯情而油膩的情節,真實地發生在這對中年相識的男女身上,一直到他們老去。雷卡米耶比夏多布里昂多活了一年,據說她彌留之際手裡還攥著夏多布里昂的一縷頭髮。

這縷頭髮,是維斯塔女祭司所能繼承的最寶貴的財產。

刊於財新網文化頻道。

特別聲明財新文化由財新傳媒出品。財新文化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新傳媒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歡迎在朋友圈分享,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財新文化 的精彩文章:

中秋佳節還在傻傻送月餅?有點愛茶人的品位好不!
300件重要文物一日看盡秦漢文明 國博限流每天3000人
我們的內心深處,都有一個反動派
閭丘露薇:面對公眾的寫作
中元節:放一盞明燈 遙寄相思

TAG:財新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