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完善我國農業風險管理體系

完善我國農業風險管理體系

在20日於大連舉辦的第十屆中國玉米產業大會上,部分與會人士認為,發展「保險+期貨」、場外期權等新型風險管理模式,能夠完善我國農業風險管理體系,助力我國玉米產業提升風險管理水平,服務我國玉米產業的發展。

據記者了解,「保險+期貨」已經連續兩年寫入中央一號文件,成為我國未來農業發展的重要風險管理模式,也是服務「三農」、服務產業發展的重要制度創新。同時,2017年是我國重啟玉米市場化改革的第二年,玉米市場價格自去年的底部開始穩步回升,在市場價格大幅波動的格局下,如何管理市場風險成為玉米產業企業面臨的主要難題。

在昨日的農業價格風險管理與「三農」服務專題論壇上,吉林雲天化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生表示,公司利用期貨市場進行風險管理,並帶領當地農戶嘗試「訂單+期貨」的模式,提前鎖定農戶種糧風險。今年該公司和22家農業合作社簽訂了2.2萬噸玉米購銷合同,提前保障了農戶種糧收益,也保證了企業的採購數量,同時通過期貨市場管理風險。

廣東海大集團採購中心副總監王洪悅在談及農業風險管理時表示,期貨和現貨要結合在一起,進行統一操作。在該企業日常經營中,也把期貨貫穿到採購、銷售、庫存管理等各個方面,利用基差報價、期貨點價等模式進行風險管理。

銀行作為我國農業風險管理的重要渠道之一,在助力玉米產業發展和農業風險管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交通銀行金融機構部副總經理徐俊婷在論壇上表示,為貫徹中央一號文件的精神,銀行在服務涉農主體方面進行了多種努力和積極探索。交通銀行從客戶角度來支持農業發展,尤其是對大型農業企業進行直接支持,截至今年8月共提供涉農貸款400多億元,重點支持農業基礎設施和農業綠色項目。

據介紹,2017年交通銀行開始參與大商所支持發展的場外期權試點項目,很多企業客戶開始通過銀行購買場外期權,銀行再通過基金公司或期貨公司風險管理公司等進行風險對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據期貨日報記者了解,玉米「保險+期貨」模式在服務國內玉米產業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也是符合國內農業發展趨勢的新型風險管理模式。今年大商所已經支持32個玉米、大豆試點項目立項,範圍覆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安徽、重慶等省區市。同時,在價格險基礎上,開始積極探索開展收入險試點,支持立項9個收入險試點,不斷完善服務「三農」的模式。(記者 姚宜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連商品交易所 的精彩文章:

讀《期貨與企業發展案例》:你熟悉的企業背後的不熟悉的期貨故事
22家銀行加入Swift區塊鏈試點項目

TAG:大連商品交易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