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漢朝一樣獨家技術,完美反超歐洲,讓中國從此賺世界的錢

漢朝一樣獨家技術,完美反超歐洲,讓中國從此賺世界的錢

漢朝一樣獨家技術,完美反超歐洲,讓中國從此賺世界的錢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從悲催落後挨打的近代史起,許多有識之士,都開始了痛苦反思,其中好些「精英」,更是拋出奇特觀點:為什麼中國會落後?因為我們是農耕民族,天生就保守封閉,航海水平更遠不如歐洲海洋民族。這才閉關鎖國,然後被人砸開國門痛打。

這奇特觀點,從清末誕生起,就被各路名流代代流傳。甚至十多年前,某位台灣「大師」去北大演講時,也搬出這觀點大談特談,博得現場一片熱烈掌聲。但是,倘若翻翻中國古代史,哪怕翻翻看似與「航海」交集極少的漢朝,這奇特觀點,立刻就暴露不靠譜本色。

因為,就是那個永遠撐起國人驕傲自信的大漢王朝。他的波瀾壯闊,不止有雖遠必誅的攻殺,縱橫千里的陸上絲路。卻更有中國船後來居上,巨龍般呼嘯開闢海疆的征程。以美國學者杜普伊的讚歎說:「世界造船業的領先位置,落到了中國人手裡」。

保守封閉的古代中國人不懂航海?兩千年前,那威武劈波斬浪的漢朝大船,一路不停開創歷史的海洋拓荒,足以將類似尖刻聲音,輕鬆碾到粉碎!

一:完美逆襲的中國造船業

平心而論,歐洲人被稱為「海洋文明」,以起點說確實有道理:植根地中海的古希臘古羅馬文明,因為靠海吃海的生活方式,造船航海實力,一度都無比炫目。比如古希臘四十五米長的三層漿戰船,別看只是一撞就散的捆紮技術,但比起同時代中國最大的「大翼戰船」,依然大出近一倍,很有巨無霸的樣子。

但是,在兩漢年代,當中國人的目光,真正投向浩瀚海洋時,憑著早已成熟的測距鑄造等技術實力,中國的造船技術,立刻完美大爆發。專用航海的巨型樓船,長度通常在五十米以上,能裝載作戰士兵七百多人。其威武風姿,如《南州異物志》形容「望之如閣道」。歐美大片里常拉風的古希臘三層戰船,放這中國巨無霸身邊?儼然小朋友一枚。

漢朝一樣獨家技術,完美反超歐洲,讓中國從此賺世界的錢

而比體積更完爆歐洲船的,卻是漢朝造船獨步天下的技術:整個船體是牢固的矩形結構,且用鐵釘牢固連接。抗風浪打擊能力比歐洲「捆紮船」大上檔次。還有專門防止船底漏水的橫隔艙裝置,操作船體的舵與擼,有強大抗風暴能力的交錯桅杆與布帆,全把歐洲船遠遠甩身後。與同時代的歐洲船對對碰?一艘中國樓船足以撞翻數艘歐洲船。

但最讓同時代歐洲人望塵莫及的,卻是漢朝強大的造船能力。漢朝的造船地點遍布大江南北,不止有長安洛陽蜀郡豫章這些內地城市,北方的青州,南方的會稽番禺,都以擅長製造巨型海船著稱。漢代的番禺船廠,即今天的廣州的秦漢戰船工場遺址,更見證漢朝造船業的強大生產場面:三個平行排列,由枕木滑板木墩構成的巨型造船台,八十八米長的滑道。流水線般的製造分工。不管需要多少戰船,管保又快又好完工!

整個兩漢戰爭史上,多少次動輒數千艘巨型樓船陣仗的大戰,就是這強大製造實力,默默撐場!

擁有突飛猛進技術與成熟製造力的漢朝造船業,就這樣在漢王朝休養生息的年代裡,默默攥成一隻拳頭,然後從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時代起,向著洶湧海洋呼嘯打出。

漢朝一樣獨家技術,完美反超歐洲,讓中國從此賺世界的錢

二:橫掃南北海洋的漢朝海軍

作為西漢歷史上,一輩子都在折騰大事的鐵血帝王,漢武帝劉徹至今被國人念念不忘的,是追亡逐北吊打匈奴的霸道武功,外加打通絲綢之路的驚世發現。然而至今基本被遺忘的,卻是他另一樁足以與其他大事交相輝映的強大功業——拓展中華海疆。

比起對騎兵的高度重視,強大海軍的甜頭,漢武帝其實嘗到的更早:西漢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二十二歲的漢武帝還是竇太皇太后身邊的乖孫子時,閩越突然爆發叛亂,掌握大權的竇太皇太后卻不願大動干戈。卻見漢武帝腦洞大開,直接派海軍從會稽出發沿海路奇襲,不費一兵一卒就嚇得閩越不戰而降。海軍強,打仗就是這麼方便。

而隨著漠北之戰結束,昔日陰雲般的匈奴,已經被漢朝鐵騎殺得遠遁後。騰出手來的漢武帝,終於以強大海軍為利器,對南中國大地進行空前遠征:從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起,樓船將軍楊仆的數千大小戰艦從江西豫章出發,利劍般直插南中國,僅以一年時間就將悍然叛亂的南越宰相呂嘉殺得全軍覆沒,甚至還跨海追殺,終於將叛亂元兇呂嘉擒獲。嶺南大地,也從此正式置於中央政府直接控制下。

彼得大帝曾比喻,海軍是一個國家的「第二隻手」。漢王朝的海軍,卻更似一隻強健臂膀,將南北中華大地,牢牢攬成一體。

而在這場空前遠征三年後,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漢朝海軍又揮劍東向,發起對朝鮮的反擊戰爭。當時的朝鮮,堪稱渤海海面上人人咬牙的毒瘤。自從漢初起,就對漢朝的遼東邊境持續侵擾,海洋上也從不閑著,朝鮮半島南部各部落與漢朝的聯繫,經常被他們蠻橫阻斷。自戰國起成熟的渤海灣航運,更屢次遭到他們侵擾攔截。於是,揍過匈奴滅了南越的漢武帝,也終於霸氣出手:打!

從公元前元封二年起,剛剛在南中國完成跨海征戰的樓船將軍楊仆再度出征,從膠東半島出海,在陸軍的密切配合下登陸朝鮮。歷經兩年苦戰,終於將這個強橫政權徹底剿滅。漢朝隨後在朝鮮半島,設立了樂浪,臨屯,玄菟,真番四郡。一條東起渤海灣南至印支的中國海上航線,就此漂亮開出。甚至當時還是蠻荒水平的日本,後來也是沿著這條海岸線來到中國覲見,並獲得了東漢光武皇帝「漢倭奴國王」的印信冊封。

漢朝一樣獨家技術,完美反超歐洲,讓中國從此賺世界的錢

而比這意義更重大的,卻是漢朝在南中國海的另一個行政設置:漢軍攻克番禺後,在南越故地設立了九郡,其中的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七個郡,號稱「交趾七郡」,不但正好把廣東至越南北部連成一線,甚至看地圖就知道:這是中國人接下來走上更遙遠莫測海洋的跳板!

三:影響中華歷史上千年的黃金航路

比起後面某個朝代,在掃平了沿海後立刻關閉國門,甚至差點把台灣島都扔給歐洲人的窩囊表現。橫掃沿海的漢朝大船,立刻開始了對更遙遠海路的探索。

以《漢書》的記載,至少在西漢晚期時,漢朝船隊就打通了一條當時科學條件下難以想像的航線:漢朝的船隻,通常都是從「交趾七郡」啟航,確切說是今天的廣東徐聞縣與廣西合浦縣以及越南廣治河口三個地方出發,陸續會經行今天泰國緬甸等國家,航行七個月後到達黃支國,即今天的印度東岸建志卜羅。完成貿易後再經過獅子國(斯里蘭卡)返回,途中有時還會在馬來半島停留。而至今堪稱寶庫的南海諸島,當時就是中國船隊啟航返航時重要中轉站,無可爭議的中華主權。

而與這版圖意義同樣大的,還是兩漢王朝從中獲得的巨大收益,每年的中國船隊,都會攜帶絲綢出海,換取寶石珍珠等物品,憑著中國強大國力,當時的兩尺絲綢,就可以在國際市場上兌換數萬錢貨物。而這個「黃支國」,同樣又成了羅馬人購買中國絲綢的又一中轉站,越來越多的中國絲綢通過海路進入了歐洲。甚至羅馬的使團,最終也在東漢末年,沿著這條航線來到洛陽城,拜見他們神往已久的漢朝皇帝。

而在後來的歷史中,亞洲各國無數次風雲變幻間,以河西走廊為起點的陸上絲綢之路,也曾時斷時連,卻唯獨這條漢朝起中國人開闢的海上航線,從此生生不息。以廣東番禺為核心的海上貿易活動,更是代代繁榮。海上貿易的巨大利潤收益,令後來的魏晉隋唐宋元各王朝,都是受益無窮。而昔日蠻荒的南中國,那不停突飛猛進的古代工商業,也來自它源源不斷的數學。甚至在外貿最紅火的宋元時代,中國的海上貿易收益,以宋神宗的得意炫耀說,早已超過了傳統的農業收入,足以富國強兵。

漢朝一樣獨家技術,完美反超歐洲,讓中國從此賺世界的錢

這條在漢朝時逐漸成熟,從此造福中華上千年的海上航線,今天也有一個熟悉的學名:海上絲綢之路。而近代閉關鎖國的悲劇,對比古代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盛景,卻更見證一個警鐘長鳴的痛:只有一個尊重海權,重視海上拓荒的國家,才會真正擁有強大崛起的時代。曾領先古代世界的中國,今天,又跑到了奮起直追的航道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