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AI醫療火了,最先掛掉的竟然是中醫?

AI醫療火了,最先掛掉的竟然是中醫?

醫療領域的龐大市場讓巨頭們窺見了商機。海內外巨頭紛紛投身AI+醫療領域,其中不乏國外巨頭IBM,谷歌、微軟,國內巨頭百度、阿里等,騰訊也以投資形式布局其中,並在最近推出AI醫療產品。AI醫療火熱的背後,卻催生了一個問題,AI醫療能夠與中醫結合嗎?最先被取代的是中醫還是西醫?

最先開始應用AI的西醫最先被取代嗎?

2017年醫療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報告顯示,目前國內80餘家走AI+醫療道路的,主要將其應用於醫學影像、病歷/文獻分析和虛擬助手等場景。國外100餘家AI醫療企業,將AI應用於健康管理、醫學影像、新葯發現、病歷/文獻分析等場景。雖然IBM的Watson近期爆出負面新聞,但AI+醫療在越來越快地發展。

上述企業所攻領域重合的部分,包括醫學影像、病歷/文獻分析。談及醫學影像,就不得不提及倫琴射線(X光)、以及超聲成像和核磁共振成像,它們都是西醫賴以判斷病症的檢測手段。2017年初,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能夠深度學習的軟體,對皮膚病變相關圖像識別的準確率便首次趕上醫生。在病歷/文獻分析方面,2016年IBM的Watson在10分鐘內通過檢索比對2000萬份癌症研究論文,確診患者患有罕見白血病。那麼,最先應用AI的西醫也是最先被取代的嗎?

現代醫學的本質是循證醫學。舉個誇張的例子,煮餃子時中國會按照廚師的經驗選擇放水開火。西餐則會量化,使用到量筒、稱等帶精度的儀器。每個流程都是標準化的,可複製的。為了確認某種方式可信,會增加大量雙盲實驗。(通常醫學上,劃分兩組實驗對象,一組給予安慰劑,一組給予藥物,研究者和被實驗者無法知曉自己所屬類別,直到實驗完成以確保實驗結果準確性。)通過大樣本雙盲分子生物學或者臨床實驗,出現的統計學差異,便是循證中的證。

除了時間、地緣上的優勢,AI率先與西醫結合,理論上也與西醫循證醫學有關:針對相同病症,給出相同治療方案。實證與量化分析,結合西醫將人體視為機器零件式的治療方式,A檢測結果導向甲病症,B的檢測結果導向乙病症。人工智慧可通過數據比對確認病症並用藥。問題在於要檢測病人所患病症,可能需要窮舉所有病症,因此,類似IBM的Waston便主攻癌症方向。儘管如此,到2017年年底它也才可以對12種癌症問題提供治療建議。

在黑天鵝被發現以前,歐洲人一直相信所有天鵝都是白色的。現代醫學的顯著特點,是作為開放學科,「可證偽」。今天認為正確的事物在明天也許被視為錯誤,一切都需推倒重建。在中國,鑒於這種困境以及知識更新的緩慢,中國的西醫往往採用經驗醫學,在封閉的知識系統中看病給葯,在臨床決策中無法依靠實證與量化分析。而「可證偽」對AI系統來說,意味著一場巨大的災難。

講究陰陽五行的中醫難以被AI取代嗎?

作為經驗醫學的中醫,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知識系統。在這個系統中,掌握的知識越熟練,運用的例子越多越廣泛,水平越高,所以才會有「老中醫」的說法。現代循證醫學,作為開放的系統,更新會頻繁發生,保持活力的同時可能也造成大量問題。中醫的經驗醫學有效地避免了這種困境。似乎也更適合將AI應用於其中。

但是卻存在大量的問題。在西醫將人作為機器零件拆解的同時,中醫一直嘗試以整體論解決各種病症。疾病外在的表現被視為身體內部發生了狀況,通過中醫恢復身體內部的平衡以實現治療。最終出現「同病異治」和「異病同治」。加上醫生經驗與用藥習慣的不同,導致即使針對同一病症,不同醫生也可能給出不同劑量、不同藥方。這種個性化的診療方式與西醫的標準化診療差異極大。

作為中醫基礎的陰陽五行、八綱辯證、藏象、經絡貫穿在中醫的整體與局部變化的始終。對於那些現代科學體系畢業的人,可能很難相信自己知識體系無法解釋和證明的事物。但是AI無疑給了我們新的思路,可以應用龐大的數據量去判斷如《皇帝內經》中說法的正誤。

除了給葯環節,在中醫診療環節也有問題,問題在於缺少精準化的數據標準體系。在「望聞問切」的環節中,以「切」為例,中醫對脈象的表述使用「浮」「沉」「滑」「澀」等,醫生的感知與經驗在診斷中佔據重要位置。但是AI機器人卻需要高度定量。部分公司所做的嘗試是將脈搏波的幅度、頻度等定義為數據點,並把中醫抽象描述轉化為具體數字。

但是留在最後面的問題卻是,即便部分理論可以通過龐大數據量證實真偽,即便部分數據可以採用相對科學的方式予以量化,卻仍舊有行不通的地方:沒有人否定中醫針灸的療效,中醫的經絡系統是什麼呢?有沒有經絡呢?看不見又摸不著,它到底是什麼呢?AI又該如何應對呢?

雖然大量企業正嘗試將中醫與AI結合起來,部分企業彙集了近代名老中醫的臨床經驗及相應文獻/理論給出用戶自診及健康干預,但是以舌象為代表的診療環節量化難度無疑巨大,開發難度係數更是大幅提升。在與中醫結合的道路上,量化、數據化成為了擺在AI面前的一大難題。定性不定量,憑醫生經驗診斷開藥,對於需要高度定量的機器人來說無疑是一巨大阻礙。

封閉系統的經驗醫學中醫無疑最適合AI,那麼最先掛掉的會是中醫嗎?還是以循證醫學為基礎的雖然有著開放系統,卻有著高度定量的西醫率先被AI取代呢?你覺得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