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喻學才:和南懷瑾先生《金剛經三十二品偈頌自話》《一》

喻學才:和南懷瑾先生《金剛經三十二品偈頌自話》《一》

編者

作者簡介

喻學才:東南大學教授,曾任東南大學中國文化系主任,東南大學旅遊學系主任,旅遊規劃研究所所長,國家文物局全國文物保護標準化專家,國家旅遊局旅遊文化與規劃專家。著有《三元草堂詩詞聯鈔》、《三元草堂文鈔》、《三元草堂隨筆》、《孟郊詩集校注》、《東周列國志校注》、《中國歷代名建築志》、《中國歷代名匠志》、《文化遺產保護與風景名勝區建設》、《中國旅遊文化傳統》、《中國旅遊名勝詩話》等等。

本文經作者授權發表。

和南懷瑾先生《金剛經三十二品偈頌自話》(一)

喻學才

2010年9月8日,得南懷瑾先生所贈《金粟軒紀年詩初集》(台灣老古文化事業公司出版),其書後《附錄一》收錄了南先生早年在四川峨眉山大坪寺閉關讀大藏經期間所為《金剛經三十二品偈頌》。讀而樂之,不揣譾陋,乃窮一日之力,遍和之。

第一首、法會因由分

清人鄭板橋曾云:秀才是孔子的罪人,和尚是佛祖的罪人。言下之意就是批評某些佛教信徒神化釋迦牟尼的做法。其實,釋迦牟尼的一生修證,其要義盡在《佛說遺教經》篇中。芸芸眾生,只因貪念難去,故難臻佛境,徒生煩惱。

扶搖九萬一身輕

寵辱偕忘自在行

不是眾生飛不動

總緣貪念縛心情

南懷瑾先生原偈頌自話:

如經所云,佛於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此正說明本經述說釋迦文佛住世教化之時,行極平實,更無奇特,一如常人穿衣吃飯,洗足敷座。並非雲生足下,頂現毫光。

緇衣換卻冕旒輕

托缽千家汗漫行

何事勞生終草草

蒲團洗盡旅途情

第二首、善現啟請分

牧者因多歧亡羊,經典因多解失真。讀書當讀原典,修身貴守初心。苟能長懷其赤子之心,修身、齊家、治國,何施而不可?老子曰:少則得,多則惑。真智者之言也。

醉生夢死度劫波

凡鳥群群入網羅

自有真如當護念

蟻爭蝸斗忙什麼

南懷瑾先生原偈頌自話:

正當佛自安座事了。時有長老須菩提(華言譯其名字,另一意義為善現。)即從大眾中起而問法。問云: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咐囑諸菩薩。若使有善男信女發無上正等正覺者,應該如何住在此一初發自覺清靜之正言心境中,應該如何降服一切妄想煩惱之心。而本經所記佛之答語。極其有味,異常巧妙,但重複須菩提之問語云: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咐囑諸菩薩。應如是住。如是降服其心。初無加上許多說法。及須菩提長者嘮叨不休,繼續而說:唯然!世尊,願樂欲聞,方引出以後若干經文,橫說豎說,剎說眾生說矣。其實,本經全部重心,在於善護念三字。無論聖人與凡夫,但能善護初心一念清凈,則初發心即成正覺。苟善護此一清凈正念,則往後文長,皆成剩語矣。

萬象都緣一念波

護心哪用修多羅

岩中宴坐已多事

況起多餘問什麼

第三首、大乘正宗分

不能隨緣,即是不能放下。我執若存一分,自在便少一分。

本一何須訝萬殊

當知邃古實虛無

人心天道合符節

萬事隨緣可療愚

南懷瑾先生原偈頌及自話

正以凡夫眾生,不能善護其善念。學佛中人,不能放下我證涅槃佛果,我在度人之相。則等同世間平人,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樣樣不能放下,同為大病。若放卻此世出世間諸相,豈非是一個無事凡夫,逍遙自在,快樂無憂,行同諸佛?

四相初生四象殊

羲皇以上一無無

劇憐多少修途客

壽我迷人猶諱愚

第四首、妙行無住分

孔聖曾言,逝者如斯,不舍晝夜。水行萬里,穿岩越壑。何嘗有具體的色相暫時停留?日月運行,又何曾有片刻的光景可以捕捉?「不住」二字即是「隨緣」的同義表達。世間萬物何曾產生,又何曾消失?不變的只有變化。

古古今今無限人

誰能脫相待心身

忙名忙利花開謝

日月如梭無住輪

南懷瑾先生原偈頌自話:

故佛於放下四相之後,乃說,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令此心猶如虛空。所謂布施者,內舍放諸緣之相,法施眾生;外施捨身心財物,以濟眾生是也。功高萬世,不住功相。德侔天地,不著德相。方為真布施也。

形役心勞塵役人

浮生碌碌一心身

繁華過眼春風歇

來往雙丸無住輪

第五首、如理實見分

古語云,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其喻頗為警策。然箭、梭之喻猶有著相之嫌。終不及以水喻。水遇方則方,遇圓則圓。遇高溫而成氣化,逢高寒而以冰形。終究是無定型。

世界何曾有定形

眾生似醉忽如醒

請君試看江河水

一滴誰能片刻扃

南懷瑾先生原偈頌自話:

到此又說,不可以身相見如來。故佛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無奈言者諄諄,聽者藐藐,殊堪一嘆。

反覆叮嚀無相形

覺時戀夢夢戀醒

慈悲空灑長啼淚

沉醉心扉依舊扃

第六首、正信稀有分

我所欲達者,彼岸也;我所借乘者,渡船也。既達彼岸,攜船何用?法者,悟道之助。若能正信不疑,要法何用?倘若且悟且疑,需法助悟。既悟之後,法便無用。

我佛說法似雷鳴

月照江心萬象明

捨得寶筏上岸去

瀟瀟洒灑一身輕

南懷瑾先生原偈頌自話:

因此再三叮嚀,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能生信心,以此為實。誠為希有之正信也。

金雞夜半作雷鳴

好夢驚回暗又明

悟到死生如旦暮

信知萬象一毛輕

第七首、無得無說分

聖與賢,其區別何?其為覺悟雖一,而所覺程度則有別:所覺與本覺合而為一,能轉生死為涅般,化煩惱為菩提者為聖。所覺與本覺有間者為賢。六祖惠能,其聖乎?神秀,其賢乎?無為與有為之間。間不容髮。聖、賢於此,判然可別。

梨渦何須憶舊紋

山居誰見有停雲

今日不逢昨日事

門前車馬過紛紛

南懷瑾先生原偈頌自話:

繼而說明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所以者何?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巢空鳥跡水波紋

偶爾成章似錦雲

得失往來都不是

有無俱遣息紛紛

第八首、依法出生分

菩提達摩來中國,首訪梁武帝蕭衍。武帝問達摩,自己齋僧建寺無數,可否稱為功德。誰知達摩竟硬邦邦的告訴武帝那隻能算人天小果,根本夠不上大功德。所謂大功德,那是一種修行的境界。即真正體悟了佛法而能得大自在的悟者。眾生自性本自光明無染。只因貪嗔痴愛變亂自性。遮蔽污染了本來的光明。修行人去貪去嗔去痴去愛,則雲開日出,一片光明。

萬事從來似弈棋

不知變化即人痴

立竿見影須白日

萬法唯心說向誰

南懷瑾先生原偈頌自話:

於是提出持經說法之福德,無有自性之相可著,其廣博猶如虛空。故云: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

錦繡乾坤似弈棋

人天福德枉成痴

原來佛法無多子

脫服離粘說向誰

第九首、一相無相分

余曾收到一外國朋友製作的pps,其內容為生育教育模型。嬰兒剛出母體時臍帶尚存雙眼剛睜,其雙手已緊握成拳,無怪乎世人多為貪念所束縛,有終生不能放下者。而據在殯儀館工作的人士介紹,所有死去的人兩手都是撒開的。此種生死兩端的自然現象,著實發人深省。

得失都因緣分成

看開頓覺有公平

王侯將相歸天日

雙手何曾一物擎

南懷瑾先生原偈頌自話:

不斷福德功勛,猶如幻化。即如四果聲聞,亦不能著意圓成。但了無相、無著、無願之旨,可以當下釋然一切經綸教義之旨矣。

四果階梯著意成

由來一念最難平

兒啼黃葉飄然落

誑捏空拳大小擎

第十首、莊嚴凈土分

一思「莊嚴佛土」,此心便非清凈。 因此便低一層次。所謂莊嚴凈土者,不生妄念之謂也。

莊嚴原是敬法身

一念新生即棄塵

君看諸天互聯網

雪泥鴻爪何處尋

南懷瑾先生原偈頌自話:

但應如此生清凈心,如經所云: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可謂明白曉暢之至。

外我無身是大身

若留凈土即留塵

燃燈吩咐莊嚴地

掛角羚羊何處尋

(待續)

南懷瑾學術研究會

南懷瑾先生的生平、事迹與學術研究

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並附上本信息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佛教文化:地藏菩薩在人間 度盡眾生方成佛
夢參老和尚:皈依三寶的因緣《十三》
夢參老和尚:皈依三寶的因緣《十四》
宗薩仁波切:給年輕人的一些建議
南懷瑾老師:打坐為什麼對人體有那麼多好處?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