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傳說湖澤】太子墳

【傳說湖澤】太子墳

分宜的湖澤,本來是湖泊和沼澤的天下,水多得像是用不完。可越往東,山越多,水越少,特別是鳳凰山那邊,水就像金子一樣稀少。沒水,養不住人,那裡不但人煙少,而且生活也很苦,是個出了名的苦窩窩。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人發現鳳凰山一帶的石頭和別的地方不一樣,識得的人說那是鐵礦石。這消息很快讓官府知道了,他們派出匠人和軍隊,駐紮在這一帶開始煉鐵。這裡的鐵礦石真豐富,煉了那麼多年,山包包就好像沒動,大量的鐵給軍隊護送到京城去了。隨著煉鐵規模越來越大,從全國各地調來的工匠越來越多,鳳凰山周邊就變得十分地熱鬧,商鋪、綢緞莊、成衣店、茶樓、賭場、春樓一夜間冒出無數。

說不清是哪個朝代了,皇帝對鳳凰山煉鐵變得有點不放心,要是鐵流落到民間,那就可以制刀制槍制兵器,自己坐的江山就不穩了,於是他下了一道聖旨,命令太子坐鎮冶鐵所,監督煉鐵,負責把煉好的鐵送往京城。太子早在皇宮裡呆厭了,聽說有此好事,馬上一溜煙地先跑了,害得隨行的三千禁軍沒了首領,只好像沒頭的蒼蠅一樣亂糟糟地沖袁州府分宜的方向趕。

太子一個人出了宮,真像是沒了籠頭的馬,撒著歡地往南方奔跑。這天,他來到一個處所,見朱欄玉砌,好多美女或倚著欄杆,或搖著扇子,正沖著從樓下經過的男人拋媚眼浪笑。太子從小受著嚴格的教育,何曾見過如此女子?一時酥了,不由自主地上了樓。美女們見來了客人,一擁而上,太子左摟右抱,快活地喝了一杯又一杯花酒,最後醉得不省人事。

太子醒後,見一美女臨窗梳頭。他的頭昏沉沉的,不知昨晚做了何事,拿起衣服就穿,想繼續趕路。美女見他要走,忙起身攔住他,示意拿銀子。太子不知就裡,推開她,拉開門就要走。美女哪會放過他?馬上像條蛇一樣纏住了他。太子從沒見過這種架勢,只好敗下陣來,重新坐到椅子上,沉聲說自己是太子,現在有要事,必須離開。美女哈哈大笑,說我還是公主呢。然後又變臉說,你吃了,喝了,睡了,想拍屁股走人,沒門!說完,沖樓下招了招手,幾個彪形大漢馬上上來,不由分說架起太子就要揍人。太子不住掙扎,可一點用也沒有,眼看大漢們的拳頭就要落在身上,一頓皮肉之苦不可避免,就在這時,有人喊道:「住手!」

太子看時,見來人杏眼柳眉,唇紅齒白,竟是個美貌的姑娘。一個大漢勸道:「婕姑娘別多管閑事。他玩了不給錢,是自個找打。」太子分辯道:「我不用帶銀兩。我走到哪,官府就會招待我。」美女和大漢們哈哈大笑,正想再次取笑,婕姑娘又開口說:「看樣子他是外鄉人,人在外誰沒個難處?這樣吧,他昨晚的開銷都歸我,按頭牌的算。」聽她這樣說,大漢們悻悻然地走了。

太子隨她回到房間,婕姑娘拿出幾兩碎銀,說:「你走吧,這兒不是你呆的地方。」太子連聲道謝,就是不接銀兩。婕姑娘說,你是不是太子不關我的事,要不是看你像我那走了的弟弟,我才懶得管你。太子問這是哪裡,婕姑娘說,琵琶堂啊,你以為是哪?你是要去哪?太子說要去貴山冶鐵所,她於是給他指點了道路,催他快走。

太子趕到冶鐵所,那裡已經亂得像是炸了鍋。三千御林軍趕到冶鐵所,一問,太子居然不見了,這下可就不得了。管事的也知道問題嚴重了,太子在自己的地盤上失蹤,那擺明了是死罪啊!兩邊正慌得打抖,忽有軍士報告,太子回來了。這可真是大旱天下來了及時雨,原本以為活不了,不想又可以在陽光下說笑,三千御林軍和冶鐵所軍士呼啦一聲,一下全都跪在了地上。

太子其實是個做事十分認真的人。次日,他即深入工地,查勘場所,放下身架和工人交流,很快熟悉了從採礦到煉鐵的程序,並對煉出的鐵塊質量也能判斷出個八九不離十。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太子精熟煉鐵,沒有人敢來欺瞞,冶鐵所給他管得井井有條,上好的鐵源源不斷地由禁軍護送到京城。

因為冶鐵所不用自己擔心,沒事或有閑暇的時候,太子就來到琵琶堂,坐在婕姑娘的房間里就是一整天,有時達數天。他現在已經知道,所謂的琵琶堂,其實就是一妓院,婕姑娘是這裡的頭牌姑娘。婕姑娘的父親原是一商人,可是遇人不淑,遭人算計,不僅血本無歸,還欠下了一屁股債,含恨死去。母親憂急交加,也一病不起。這時,弟弟得了急病,沒錢抓藥,跟著母親一起離開了人世。所有的債務,全由婕姑娘承擔,那些人便把她賣入妓院抵債。如果不是親眼所見親耳所聞,太子無論如何也不會相信世上會有如此悲慘之事,自此,他來琵琶堂來得更加地頻繁。在這裡,他可以忘掉一切煩惱,收穫一身輕鬆。對於婕姑娘,他由開始的敬重慢慢地變為了依戀、愛戀,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太子這邊勤勉努力,皇帝那邊卻有人進讒言,說太子監鍊冶鐵是假,其實是想造反,不信,可以要他回來,如果他回來,就無反心,如果不回來,必反無疑。慢慢地,皇帝從不相信變為了半信半疑,便下聖旨,要太子回京。太子接到聖旨,想,反正皇帝是自己的親爹,就算抗旨不遵他也不會殺自己,於是置之不理,照舊是忙完了工作就去琵琶堂和婕姑娘見面。皇帝見太子不回來,更加疑心,又連下35道聖旨,可太子硬是抗旨不歸,這下他完全相信太子有反心了,便下了最後一道聖旨,要求太子必須回京,不回,就拿頭來見。大將領命,帶領人馬,星夜疾奔趕往鳳凰山。

聖旨下來時,太子其實是打算回京的,可他又明白,回去了,就別想回來。他現在是真心地喜歡上了婕姑娘,她美麗、善良、解人意,像是濁世里的一枝蓮。他敬重她,珍惜她,想給她後輩子幸福,一旦回京,他們就將永隔星辰。何況,把她帶回京城,帶進皇宮,那也是不可能的,父皇一定不會同意。太子十分矛盾,只好拖延,只盼能和婕姑娘在一起多呆一會。這一拖,就拖來了36道聖旨;這一拖,就拖來了皇帝的龍顏大怒;這一拖,就拖來了殺身之禍。

大將來到冶鐵所,聖旨還未宣讀完,太子就起身往外走。他沒想到,自己不回京城,父皇竟然會派人捉拿自己,完全無視親情。他決定了,永遠不回京城,就和婕姑娘呆在這鳳凰山,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大將以為太子要逃跑,拔出寶劍沖了過來。太子大驚,跳上馬,不擇方向就拚命地往前逃。

就這樣,太子在前面逃,大將在後面追,風馳電掣一般,很快來到了金沙台,這下真的是後有追兵,前無去路。這剎那間,太子只覺親情、友情、愛情,所有的一切都已成空,他抽出寶劍,刎頸自殺。等大將撲到他的身邊,只聽到了一句遺言:死後葬我到金沙台,頭要向著爐渣屎。大將割下太子的頭,叮囑好生看管好太子的屍身,然後回朝復命。

回到京城,皇后見到太子的頭,不由悲上心頭,大叫一聲我的皇兒啊,便哭暈了過去。皇帝也十分地懊悔,可又無法挽回局面,只得千里傳急,下旨鐵冶所鑄造一個金頭,和太子的屍身一起葬到了金沙台,並照他的遺言,把頭向著爐渣屎。

爐渣屎是鳳凰山冶鐵的中心區域,煉出的爐渣堆得像是一座山。頭向爐渣屎,身葬金沙台,說明太子心裡一直掛牽著煉鐵大事,熱愛著鳳凰山這片大地。後人感念太子,曾在袁家與董家間建了一所東宮太子廟祭祀他。

再說婕姑娘聽說太子已經身亡,也覺得這個世道再無留戀,便割脈自殺。湖澤鬧洲境內,至今仍有琵琶堂地名,據說就是為紀念這段凄惻的愛情故事而保留下來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誰媚紅顏的文字 的精彩文章:

TAG:誰媚紅顏的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