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智慧人生:五不祥

智慧人生:五不祥

孔子曾對魯哀公說,「不祥有五:損人自益,身之不祥;棄老而取幼,家之不祥;釋賢而任不肖,國之不祥;老者不教,幼者不學,俗之不祥;聖人伏匿,愚者擅權,天下不祥。」大意是說,損人以利己,是自身之不祥;遺棄老人而只顧孩子,是家庭之不祥;捨棄賢明之人卻任用不肖之徒,是一國之不祥;年老智慧者不願意教導,而年輕人又不好學,是世風之不祥;有才有德的人隱退,愚昧的人卻掌握大權,這是天下之不祥。

歸納起來,孔夫子所謂「五不祥」實則講的是四個方面。

「損人自益,身之不祥」,直指私心、貪慾。人之所以會損人自益,就因為太自私,凡事以自我為中心,才會幹些損人利己、損公肥私的事。自私自利發展下去的結果是貪得無厭。若人心裡常揣個「小九九」,沒有好處不辦事,有了好處亂辦事,很容易一步步發展至違法亂紀、貪污腐敗。雖然社會轉型時期法制還不夠完善,對違法亂紀營私貪腐現象尚不能一一及時查處,但經驗告訴我們,「損人自益」的人大多難得「善終」。有些人暫時沒「出事」,但難免終日惶恐,不得安寧。而東窗事發者,身敗名裂,輕則妻離子散,重則家破人亡。

「棄老而取幼,家之不祥」,講的是孝道。所謂「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根。孝養父母,尊敬長輩,是為人子女、晚輩的本分,自當盡心竭力。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孝」的含義甚廣。比如由孝親延伸到尊師,有「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古訓;由孝親擴展到仁愛,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善傳。可以說,孝道是人之為人和社會和諧發展的根基。如果「棄老而取幼」,不講孝道,不但「家之不祥」,整個社會也會失序,遑論和諧。

「老者不教,幼者不學,俗之不祥」,夫子在這裡把「教」和「學」作為一種民風世俗,如同我們今天所說的「學風」。比如我們建設「學習型」單位,領導和有經驗的老同志們要熱心傳幫帶,肯教、會教,樂於把好的知識和經驗傳授給後來人;年輕人更要有勤奮謙虛、好學上進的學習態度。兩方面相結合,優秀的傳統和文化才能傳承下去。如果做不到,在孔聖人看來是「俗之不祥」;用于衡量當下,則連「學習型」都談不上,又何來風清氣正、可持續發展?

還有兩個「不祥」都是講用人。「釋賢而任不肖」,「聖人伏匿,愚者擅權」,在今天看來,則完全違背了任賢選能的幹部選拔任用原則。其結果,小到一個單位,大到一個地方甚或整個國家———也即古時所說的「天下」,當然都不會有好日子過。從當前黨風廉政建設面臨的複雜形勢來看,用人方面的不正之風恰是許多腐敗現象的源頭,也是當前亟待我們解決的重要問題。

夫子娓娓道來的「五不祥」,看似對各種社會現象的批判,其中卻貫穿著「修身、齊家、治國」的深刻道理。對於今人而言,以史為鑒,關照古今,善察「不祥之兆」,勇斷「不祥之根」,才能培育「吉祥之因」,避免「不祥之果」。不論對於人生還是國家,這都是真正的大智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喻學才:和南懷瑾先生《金剛經三十二品偈頌自話》《一》
佛教文化:地藏菩薩在人間 度盡眾生方成佛
夢參老和尚:皈依三寶的因緣《十三》
夢參老和尚:皈依三寶的因緣《十四》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