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光知道吃,你知道「蘋果」這個名稱怎麼來的?有點小複雜

光知道吃,你知道「蘋果」這個名稱怎麼來的?有點小複雜

「蘋果」叫法的由來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光知道吃,你知道「蘋果」這個名稱怎麼來的?有點小複雜

(蘋果,小鳥都愛吃)

在通過古絲綢之路傳入中原內地的水果中,栽植最為廣泛、且成為大眾消費水果主力品種的,應該是蘋果。蘋果是中國西部(西域)原產,還是由中亞傳入中國西部,是有爭議的,但在明朝之前還沒有「蘋果」這一叫法,是不爭的事實。

光知道吃,你知道「蘋果」這個名稱怎麼來的?有點小複雜

(剛摘的蘋果)

「蘋果」這個名稱,明朝才開始叫開,但寫作「蘋果」。明王象晉《群芳譜》記載:「蘋果,出北地,趙燕者尤佳,接用林檎體。樹身聳直,葉青似林檎而大。果如梨而圓滑,生青,熟則半紅半白,或全紅,光潔可愛玩,香聞數步,味甘松。未熟者食如棉絮,過熟又沙爛不堪食,惟八九分熟者最美。」

《群芳譜》中所記述的,就是蘋果品種之一。在「蘋果」稱呼未出現前,蘋果最早稱為「柰」,與卓文君私奔的西漢文人司馬相如《上林賦》稱:「亭柰厚朴,梬棗楊梅,櫻桃蒲陶。」其中的「亭柰」,分別指野生梨和蘋果兩種水果。

光知道吃,你知道「蘋果」這個名稱怎麼來的?有點小複雜

(古籍《群芳譜》)

早期中原並不產蘋果,只出河西。晉郭義恭《廣志》記載:「柰,有白、青、赤三種,張掖有白柰,酒泉有赤柰,西方例多柰,家以為脯,數十百斛蓄積,如收藏棗栗……謂之『頻婆糧』。」唐段式成《酉陽雜俎》亦稱:「……白柰,出涼州(今甘肅武威)野豬澤,大如兔頭。」

柰在漢代已有栽植。從《廣志》所記來看,漢晉時張掖、酒泉這些河西地區,不只栽植蘋果,而且已有蘋果深加工,古人稱蘋果製品為「頻婆糧」。值得注意的是,柰在引入中原後,栽植技術出現突破,出現用林檎木嫁接的技術,一直到今天都在運用。

光知道吃,你知道「蘋果」這個名稱怎麼來的?有點小複雜

(蘋果園)

「頻婆」,則是蘋果的又一古名稱,《群芳譜》即稱:「柰,一名頻婆,與林檎一類而二種,江南雖有,西土最豐。」既然已有「柰」,那古人為什麼還要稱之為「頻婆」?有點小複雜。

有學者考證,「頻婆」二字是從伊朗語sab sêf音譯而來。這一觀點如果成立,更證明中國的蘋果是從國外引進,與葡萄、石榴一樣,應該均是西漢時從中亞,經古絲綢之路傳入的。

明朝人嘴裡的「蘋果」,應該是音譯「頻婆」的訛稱,或是「頻婆果」的簡稱,到清朝時,「頻果」叫法已相當廣泛,為社會接受,清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長編》:即稱:「柰,即頻果……林檎即沙果。」至於現在寫作「蘋果」,則是簡化而來。

光知道吃,你知道「蘋果」這個名稱怎麼來的?有點小複雜

(清代吳其濬撰《植物名實圖考》中插圖「柰」)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市場上常見的蘋果品種,與本文所說的柰,即頻婆是有區別的,頻婆是一種綿蘋果。但目前市場上常見的蘋果品種也非中國原產,是近代從歐美及日本等國引進,可以說是「新絲綢之路」交流成果。

光知道吃,你知道「蘋果」這個名稱怎麼來的?有點小複雜

(枝上蘋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梧桐樹下戲鳳凰 的精彩文章:

寧夏銀川有什麼好看的?這個地方不要漏了,否則太遺憾了!
西亞人稱這種果樹為「生命飲料之樹」,中國人也喜歡吃,視為珍果
中亞姑娘出嫁時會從娘家帶上這種水果,中國姑娘不帶但也當吉祥物
盜墓意外發現一古籍,記述中國帝王見王母娘娘經過,專家竟稱真的
誰最早開發敦煌?這個人太厲害了,中國最早版圖都是他定的

TAG:梧桐樹下戲鳳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