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以貌取人,致親生兒子互相傷害

以貌取人,致親生兒子互相傷害

整整一個時代, 「以貌取人」,可能是三國這個亂世的一個時代缺陷吧。為什麼這樣說呢?細心的讀者不難發現,在《三國演義》這部歷史題材的章回體小說中,對許多人物在外貌形態上多處著重筆墨,尤以周瑜、諸葛亮、孫權、孫策等多處的描寫渲染為最,就像是人物的主要描摹一樣,甚至給人濃墨重彩、塗脂搽粉的感覺。

所以,孫策因臉面被劃傷而羞憤致死,亂世梟雄曹操更是嫌棄自己形態醜陋,「不足雄遠國」,而讓人假扮自己應付匈奴使者,在被識穿之後,又為了遮人耳目,追殺使者,豈不是自欺欺人。

在三國里,還有一個人也像他們一樣把樣貌看得極重,甚至敢推翻歷來的嫡長子繼承製。

我們知道,周朝以來,在皇位、爵位等繼承方面,都是實行嫡長子繼承製,這已經是約定俗成的了。三國時期,正統是眾人的一個心理標杆。比如說曹操,也曾試圖把曹植封為世子,認為曹植才華橫溢,氣宇軒昂。但梟雄如曹操者,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去打破這樣的禮製法嗣。還有前面說過的孫策,他死後無嗣,如果有,恐怕江東文武也不敢侍奉孫權為主,而以孫權之英明,也不願擔此罵名。

不過,在袁紹這裡,沒有什麼不敢的。說到袁紹,在東漢末年,三國紛爭雛形未成之時,他的確是一方不可忽視的諸侯割據力量。當時他是諸侯之首,既出身名門,又在謀誅宦官中功勞極大,在討伐董卓之後更是名動天下,可算是風頭正勁,形勢大好。只是想不到,在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官渡之戰中,他成為了失敗的註腳,從此一蹶不振。

《後漢書·袁紹傳》認為,袁紹「外寬雅有局度,憂喜不形於色,而性矜愎自高,短於從善,故至於敗」,陳壽的《三國志·袁紹傳》則評價認為袁紹,「咸有威容、器觀,知名當世」,而且表面看起來寬恕,但是為人猜忌,好謀無決斷,不能知人善用,更不能聽從謀士建議。他殺掉田豐,就是他為人最真實的一面。所以,他只算「一時之傑」。

而從袁紹「廢嫡立庶」來看,他也是一個「以貌取人」的人。在他的幾個兒子當中,他比較偏愛所寵愛的劉氏所生的袁尚,一方面是愛屋及烏,另一方面是袁尚這個兒子形象俱佳,相當「貌美」。這就與袁紹的本人的審美標準契合了,或者說跟當時整個時代的審美要求是符合的。說實在,袁紹本人也是個美男子,《三國演義》里說他「姿貌威容」。難道是這樣的以貌來「惺惺相惜」嗎?總之,袁紹想立袁尚為嗣,儘管眾多謀士反對。在三國這個敏感的維護正統道德的時期,可想而知,這是怎樣一個標新立異,破壞規矩。這樣的大膽,或許就是對袁紹這個註定失敗的人物的最大諷刺吧。

果然,袁紹死後,袁氏兄弟內鬥不相幫,後來為公孫、曹操所滅,正是「至於後嗣顛蹙,社稷傾覆」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學家 的精彩文章:

以艷詩作答,以艷詩為復,不是才子佳人之間的情事
打臉自己,後嘔血而死
歷史上最風流的時代,男人「袒胸露腹、裸形於屋」
但凡成大事的人,都必須具備一項技能——隱忍
歷史上的四大美女與四大丑女pk

TAG:史學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