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剛柔相濟.博懷觀遠.簡論畫家溫黎明的焦墨山水兼其它

剛柔相濟.博懷觀遠.簡論畫家溫黎明的焦墨山水兼其它

我從來沒有見過畫家溫黎明本人,只是在藝術微信圈裡,看到過她的照片和她的作品。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她那特有的與眾不同的藝術家氣質和那雙即溫和又深邃似乎要穿透厚堅古重的中國焦墨歲月的眼睛。而她的作品則以簡而不失蒼勁,又富於變化的筆線似乎在還原先賢們古樸的眾妙法門。

她的藝名也很有意思,泰山老六。想必她在家中排行老六,抑或是她有一幫畫家群,而她在群里排行老六。她的目光和她的藝名一樣,有一點山東人的倔強和個性,又有山西人的柔和與智慧。單純從她個人透露出的少許信息,就可以斷定她是一位很有個性的畫家。

上圖選自溫黎明焦墨山水系列

「天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剛」。中國的毛筆由細若遊絲的根發組成,柔若無骨,是至柔之物。中國的焦墨畫,卻含有較強的至剛元素。焦墨,言外之意是干焦墨線。畫家以焦墨作畫,除以少許的水化開墨塊以外,則一心一意展示自然生態里的藝術再現。傳統中早期的物象,簡單以黑白分野,以水破墨,分五色,加留白則有六色。這六色之變,可化生事物的不同格調形態,手法多變。而焦墨則不然,它是以毛筆蘸墨汁多寡和以筆鋒的輕重緩急及順逆橫直變化等多種筆法,展示大千世界的須彌芥子之變。這種以柔弱無骨,化作剛勁和鋒芒的過程,是中國筆墨最具民族特色傲視世界藝術之林的功夫。所以這「變」預示著焦墨的「難度」。泰山老六溫黎明,就是敢於在「難上」行走的畫家。關於溫黎明,我讀過著名畫家孟鳴先生寫過的關於她焦墨山水的一篇文章,叫做《黑山世界裡的激情讚歌》。在這篇文章里,有一段話引起了我的注意。文章說:「記得有一次,她剛從太行山寫生歸來,帶回來厚厚一摞寫生作品讓我看,然而這些寫生作品頓時讓我看懵了。」這短短的幾句話,透露出一點信息告訴我,溫黎明是一位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畫家,她渾厚的焦墨藝術,絕不是憑空想像出來的。作品中令人思索的畫意,是她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結果。

上圖選自溫黎明焦墨山水系列:《巒秋山圖》

」時間移動著所有的已知未知揮揮手我知道我依然存在無風的傍晚古琴悠揚渾厚的深沉撞擊著紅灰色的空氣我的魚安靜看著遠方悠然自得在它原有的位置上默默地游只是不見了昨日周圍的漣漪漣漪......。「這是溫黎明多年藝術創作實踐積澱的一首詩。也是她心中古樸悠揚的一幅畫。昨日的漣漪已經一圈一圈的漸漸的散出她的視線,如今的安靜和悠然是她厚重思想的沉積。有鑒於此,可以端倪溫黎明作品的意境。我是在想,她的藝術生命中一定塵封著遙遠的故事。當她展開空空如也的宣紙,一開始幽冥混沌,在不斷的沉澱與積澱過程中,意筆隱隱約約而來,在無、白、空、虛、清中產生物象的微妙,一如老子」有物混成「。於是他拿起天下至柔之筆,化生蒼勁、力量、沉雄、厚重、古拙、疏朗。讓人陷入沉思、流連、懷遠......。

上圖選自溫黎明焦墨山水系列:《秋山競秀圖》

溫黎明焦墨作品的風格,與老子的宇宙觀有著極深的淵源。她個性鮮明的黑白藝術,當源於古代傳統的陰陽學說。老子論道」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有物混成「。溫黎明眼中的「道」,當然是她眼中空、虛、無的一張宣紙。她心中的無中生有,就是在空、虛、白、無中化生的意筆。「所有的已知、未知」「我知道我依然存在,古琴悠揚著渾厚,撞擊著紅灰色的空氣」。這詩意暗涌著先賢們的哲理,也是她不斷積澱的藝術思想和體現過程。很難想像,她用生命之水化開的焦墨,怎樣演繹她心中的「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怎樣演繹他心中剛柔相濟,博懷觀遠。

溫黎明嫻熟多變的筆法和這種筆法控制所創造的焦墨藝術品,並不局限于山水畫面本身所體現的欣賞價值,她的「勾、皴、擦、點」的變化所表現的是她高超的技藝和審美意識的修養。有人將焦墨山水畫「點染設色」,這或許豐富了畫面的色彩和作品本身的裝飾性、欣賞性。但溫黎明認為如果將「染」的手段用於焦墨山水,則焦墨作品的藝術價值會大打折扣。她堅持認為焦墨山水,必須獨立於水墨藝術和彩色藝術之外,以保留其原滋原味。

上圖選自溫黎明焦墨山水系列《秋山自有秋山象》

秋山自有秋山象,天際闊而地亦蒼。這是她焦墨山水系列裡的一幅秋山圖。品讀這幅畫,你會感到焦墨藝術的本質和她筆下高超的技藝和這種技藝帶來的審美視差。她用連綿不斷、高下相盈,婉轉迴環,音聲相和的辯證美學觀演示山川的奇駿。目光所及,她焦墨作品的畫面幽深、遙遠、高聳。黑白的微妙變化讓你切身體味她演繹的蒼勁、力量、雄沉。道法自然。整幅畫面沒有任何「染」的痕迹,但是你卻發現她「勾、皴、擦、點」的變化所帶來的「染」的生動。這是畫家心的力量。不由得你不讚歎她作品的渾然天成和畫面的古拙、厚重、蒼健、甚至金屬感帶來的鏗鏘。唯有技藝和思想本質的飛升,才有畫面的境界。

上圖選自溫黎明焦墨山水系列《千山萬壑圖》

「常無欲觀其妙」。畫家心中的"妙」是什麼。歷史上有一部關於畫學的書,叫做《芥子園》。芥子就是道家口中的」妙「。畫家的眾妙法門就是「芥子」。在這部書里,無論你是多大的「徼」,都精微為」妙「。妙就是微言,畫里的山川河流展示的天地之魂就是大意。所以中國畫一定要微言大義。溫黎明的焦墨作品其精微之處,就是抓取寫生帶來的須彌芥子之變,以古拙的筆意,優美而又蒼勁的線條演繹他心中祖國山河的雄沉與奇駿。所以讀起來,才津津有味,才有感官、視覺和心靈的刺激。

上圖選自溫黎明寫意水墨山水系列

在藝術創作中,也許對「有物混成」這種道家學說獨到的視覺。溫黎明的山水墨色,畫面氤氳,瀰漫著欲仙欲醉的「墨氣」,同樣有可圈可點之處,令人叫絕。在筆者眼中,一團一團墨雲,近景繁茂,如臨其境卻又「雲深不知處」。溫黎明的水墨山水,雖然窮款,我卻讀出她心中的一句古詩,「雲深不知處」。這兩幅用筆嫻熟的水墨作品,一幅以幾株瘦削高挑入雲的稀樹在飄逸的墨雲籠罩下,瀰漫著曲徑通幽,禪心木深的禪意。而高天深處和蜿蜒崎嶇的小階留白,折射著晶瑩剔透的光熙。另一幅以山巒籠罩的晨霧和蜿蜒消失在霧氣中的石階入畫,畫面墨色雄渾,筆法古拙,線條蒼勁。畫面雖只截取了崇山峻岭的一小部分,但卻深刻展示了大山整體的力量與奇秀,其隱藏大山深處的神秘則激發讀者的探索慾望。中國山水畫里深遠、平遠、高遠的智慧,在她這兩幅作品的演繹下,淋漓盡致。

上圖溫黎明大寫意—-選自《靜聽荷塘詠歌》系列

「天下皆知美之美,斯惡也」。如果你把重彩視為鮮艷繁錦,那就不一定美了。中國畫裡邊的世界,始終存在著辯證的審美意識。有無相生、高下相盈、難易相成是中國畫不可或缺的道家辯證元素。灰白、潔白、淺白是一種美,焦黑、濃黑、淡黑也是一種美。繁是一種美,簡更是一種美。就藝術情感和她所展示的大寫意墨荷而論,她的「墨荷」之美不在花的濃艷,而在頸的堅挺疏朗,在葉的淡泊舒捲,用筆的簡樸、古拙。從而微妙展示墨荷的美感視差。她的墨荷風格即當代又不失古樸。她以長短、粗細不一的古拙的線條講述荷在歲月的風影中搖曳的故事。「看取蓮花凈,方知不染心」,這是她繁華終歸平淡的藝術境界,這是她出污泥而不染的人生價值取向。她在散文詩《靜聽荷詠歌》說「它包容萬物,把我所有的遐想與無奈以及我波動的心境,都化作一種平和」「讓我......靜聽荷塘詠歌」。《靜聽荷詠歌》詠嘆的就是這樣一種生命的「平和」。人生本該如此,寵辱不驚,去留無意,原是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價值觀。溫黎明的黑白藝術是滋潤著她心靈不可複製的一味良藥。

我在讀美術家的作品時,不太注意他們頭頂上的五色光環,時間久了,養成了只對作品說話的習慣。其實靠作品說話,是畫家真實的功夫。

「我知道我依然存在,古琴悠揚著渾厚,撞擊著紅灰色的空氣」。溫黎明的黑白藝術,散發的古拙、厚重和力量,讓筆者沉思。

丹青居士

2017.9.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畫人生 的精彩文章:

TAG:詩畫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