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銅鎏金佛像目前市場行情最新成交記錄

銅鎏金佛像目前市場行情最新成交記錄

收藏盛世

Collection

資訊

鑒定

評估

拍賣

明永樂 銅鎏金綠度母坐像

15世紀銅鎏金金剛薩埵坐像

明宣德 銅鎏金綠度母坐像(背面)

剛結束的兩場紐約拍賣會上 中國買家「搶購」佛像

最近國內外的幾場拍賣中,佛像價格較之幾年前都有幾倍的增長。行家認為,佛像就是中國的古代雕塑,具有令人嘆為觀止的造型藝術和工藝水平,佛像板塊將吸引越來越多的收藏者,潛力很大。

「相比六七年前的行情,今年佛像價格已漲了六七倍了。」在剛剛結束的紐約佳士得、蘇富比拍賣會上,佛像的成交情況備受矚目。「有七八件重要的佛像集中露面,參與的人肯定多了。」參加現場拍賣的收藏家邢繼柱透露,「買家基本是中國人,外國買家比例也就兩三成,這比例跟以前是倒過來的。」有行家認為,這次佛像的整體成交情況還勝於官窯瓷器。

市場行情:中國買家紐約「搶購」佛像

據了解,本次兩場大拍中,紐約的佳士得東南亞藝術專場中有50多件佛像,其中七八件是較重要的拍品,成交價大多在30萬~50萬美元之間,最高成交價為280萬美元,其次為180萬美元。而紐約蘇富比拍賣30餘件佛像相對比較普通。在紐約拍賣現場,邢繼柱發現網路和電話委託的買家也大多來自中國,而很多外國買家甚至根本沒有舉牌的機會。所以他推測大部分拍品都被中國買家「搶」回中國了。他自己也競買到了一件。

「以前收藏佛像的人少,所以整體價格起不來,現在佛像板塊迅速增長,說明大家對這門藝術有些感覺了。」在邢繼柱看來,藝術不外乎繪畫和雕塑兩種,而佛像就是古代的雕塑,至今有至少1900年的歷史,但是過去佛像板塊的整體價格比較低,「譬如乾隆時期的瓷佛像,以前放在瓷器專場里拍賣,2005~2006年就可以拍出300多萬元了,而乾隆時期的銅佛像當時也不過10萬元左右。」他認為如此大的價差不太合理,因為當時銅佛像的造價更高,清宮為了降低成本而以瓷佛像替代。

「瓷器板塊有蘇富比佳士得的推波助瀾,拍出過億元已不是一件稀奇事,而佛像能上億元的就只有那麼一兩件。」更重要的是,上億元的佛像譬如明永樂的宮廷造像、品相一流,而且僅此一件,但過億元的瓷器往往並非孤品。

收藏現狀:佛像仿製情況較少

在很多收藏者眼中,佛像小眾並不僅僅是因為少有資金參與,而是其技術門檻太高。「這種古代的雕塑工藝還與冶煉、鑄造、雕刻等技術相關,要真正搞懂,沒那麼容易。」另一方面,佛像的「起步價」不低,不是每個收藏者都能承受。「20厘米以內的佛像,精緻的價格也得數十萬元。而好的佛像價格基本是六七位數的,精品肯定上百萬元。千萬元價位的也有,但一年市場上出現不了幾件。」邢繼柱也參加了上周瀚海舉行的小拍,發現小佛像的價格也普遍漲了好幾倍,「過去幾年都賣幾千元的,現在都能賣到幾萬元了。」不同佛像的價格不同在於其藝術水準高低和存世量的大小,其中永樂佛像最少、最貴。

佛像收藏熱潮「引爆」於2006年香港蘇富比的一場佛像專場拍賣。在過億元佛像的刺激下,隨後兩年間佛像的整體價格快速拉升,一批佛像精品湧入市場。然而,由於買家群體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佛像價格沖高回落,市場進入了兩年的平淡期。「當然很主要的原因是最近幾年也很少出現2006年那個專場那麼精美、保存完好的永樂佛像。」北京匡時總經理董國強說。「佛像的價格現在又重新出現上漲,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大部分收藏家不願意再把藏品放入市場流通,導致雖然佛像存量不少,但真正級別高的很少,能流通的更少。」

在董國強看來,收藏佛像入門並不如看起來那麼難:「古人製作的佛像,今人即使仿得一模一樣,也不可能仿出一樣的感覺。現在市場上的鎏金佛像以永樂最佳,當時是尼泊爾工匠所制,而清代康熙乾隆朝都想要恢復當時的工藝,但是這個時期所制的佛像從工藝神態到精美程度都達不到明永樂的水平,更何況現代仿製的。」他認為,在過去很多年中一直沒有興起收藏佛像的熱潮,新作的多是最近幾年仿的,所以和書畫、瓷器相比,鑒定更容易,起碼不會有清代仿永樂、光緒仿乾隆這樣的事情存在,只要不是新近做的,就是老東西。「有的明代佛像,不帶款的價格也僅為十幾萬元、數十萬元不等,清代佛像價格相對也不高。」

收藏指南

宮廷造像綜合價值較高

「在一場拍賣中,你能不能說出每尊佛像的名字?能不能說出每一個手印代表什麼含義?這裡面有許多值得收藏者研究學習的樂趣。」董國強認為,收藏並不講究一定花最多的錢買最好的東西,重要的是建立自己的收藏體系:「譬如有的人收藏名人書札,有的人收藏學者書法。這些體系不是自己憑空想像的,而是和文化史、美術史、歷史相結合。」

首都博物館研究員黃春和對佛像有很深的研究,他認為,收藏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以縱向、時間的脈絡,或者某一題材譬如觀音系列、財神系列進行收藏,也可以收藏每個時代的精品。當然,工藝性和歷史綜合價值高的還是宮廷造像。他建議收藏者最好要有專業人士的指導,自己同時要具備一定的鑒賞能力。黃春和說,佛像的名稱、種類複雜,開始不可能完全掌握,收藏者就從審美角度切入就可以了,因為佛像與其他藝術品類都是相通的,「判斷一尊佛像的價值,審美是最根本的,工藝性就是收藏的前提。這與佛像在市場上的價格表現緊密相關。」

徵集信息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品收藏 的精彩文章:

TAG:藝術品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