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平民之食逆襲成救國明星 鯡魚其實沒那麼神奇

從平民之食逆襲成救國明星 鯡魚其實沒那麼神奇

每年春天,康涅狄格州的烹飪大師Joseph Sheahe和學徒們都忙著做一種流傳了幾百年的食物,碳烤鯡魚。

在木板上釘上切好的魚塊,立在火堆旁邊,不斷刷油直至魚塊烤出酥酥的焦殼,魚油會流到木板下方放置的盤子中,不至於引發火災。雖然這種烤魚方法可以從18世紀開始算,但如此大型的鯡魚燒烤要到19世紀末,從精明的旅行營銷商用這樣的活動來吸引中產階級到郊區體驗質樸的鄉村生活開始。

從原料上看,不能再簡單了。切好的鯡魚魚塊,也許會提前腌制,釘上木板時加上一塊豬油,再撒一把辣椒粉。

對於以前的普通人家來說,鯡魚是非常好的食物。首先它數量多易得,另外,雖然不如三文魚那麼鮮嫩,但做好了也絕對是美味。

「鯡魚數量太多了,這意味著在物以稀為貴的時代,它們註定是窮人的食物,從而也成為了貧窮的代表。吃什麼也能代表社會地位,富人們是不會吃這種東西的。」馬薩諸塞大學的Stephen Olbrys Gencarella教授對「恥辱歷史」頗有研究。

關於鯡魚,還有一個傳奇故事。喬治?華盛頓在殘冬時節作戰時,因物資缺乏戰士們都快要凍死,恰好冰雪開始融化,一些在上游產卵的鯡魚成為了戰士們的腹中之食,由此,華盛頓的大軍得到了拯救,革命勝利。

從邏輯上看,如果沒有鯡魚,戰士們就會死,如果戰士們死了,就不再有革命了。好像沒錯。

但仔細想想,只有鯡魚可吃了嗎?如果沒魚吃,真的會死嗎?

比起這個傳奇故事,在美國人的心中,鯡魚更多還是意味著「絕望的無奈之選」。

「對於平民,鯡魚是最易得到的肉類,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如果有的選,沒人想吃鯡魚,儘管還算好吃。」

吃的人多了,魚就少了。康涅狄格州的居民一直都以鯡魚為食,直到20世紀20年代中期,康涅狄格河受到了工業污染,魚群數量驟減,碳烤鯡魚也一度成為了「稀有美食」。

康涅狄格河博物館一直都在為鯡魚的復活努力,他們和能源局、環境保護局合作致力於鯡魚棲息地的保護和生態恢復,終於開始有了起色。

「在60、70年代,出現了鯡魚烹飪健忘症,很多人都忘記怎麼用這道食材了,足以可見當時鯡魚是多麼稀缺了。」康涅狄格河博物館執行董事Chris Dobbs說,「所幸,現在這條河終於復活了,鯡魚的數量也有了回升。」

在春季萬物復甦、鯡魚回溯的時候,康涅狄格河博物館和扶輪社會聯合舉辦鯡魚烘烤活動,一方面慶祝春天的到來,一方面,吸引些遊客,這個想法倒是和一百多年前精明的旅行商們不謀而合了。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陸開森 的精彩文章:

廈門一家創意菜餐廳,把工業風和自然元素結合起來
鄧超孫儷游日本 情侶日本旅遊好去處推薦 說不定在那還能碰到他們哦
猢猻闖入蕭山一小區,花果山上演人猴大戰
《歡樂頌2》五美大變樣截然不同的新風格你最中意誰
薛之謙和李雨桐孰對孰錯眾說紛紜也有知情人士曝這事沒有誰對誰錯,看誰更愛誰唄

TAG:大陸開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