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淺說「流光溢彩」在特色小鎮建設中的應用

淺說「流光溢彩」在特色小鎮建設中的應用

色彩在小鎮建設中的運用至關重要。當小鎮褪掉色彩,赤橙黃綠青藍紫被「黃土高原」般的大地色所替代,缺少艷麗和濃重色彩的點綴,只是被「輕描淡發」的刻畫,這樣的畫面會帶給觀者什麼樣的感受呢?

圖中小鎮是日常生活中可以見到的,雖然小鎮的生活氣息依舊濃郁,但是由於裝點的色彩比較單一,缺少明艷的色彩感和層次感,興高采烈的遊客來訪小鎮,滿滿的期待感會有些許減少。

Credit by Winslow Homer

上圖為澳大利亞畫家Winslow Homer的作品。依舊是質樸的小鎮,暗灰色的圍牆,植被稀疏,但是鮮紅的熱帶花為樸素的小鎮帶來了盎然生機的活力,再伴隨著牆面由暗到明的過渡,牆面左側的暖亮色與牆另外一側的植物相呼應,帶給觀者豁然開朗的感受。

選擇哪些色彩組合以及用色彩描述一個怎樣的故事,展示了繪畫者的創意。正因為各種稀奇古怪的塗塗畫畫,新穎別緻,畫面中紛繁的色彩又極富個性,因此,最早以噴塗形式繪製在地鐵周邊牆面的塗鴉(Graffiti),能夠從街頭創作,華麗麗的變身為一種越來越被大眾接受的藝術形式。

Graffiti 小貼士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早期,位於紐約布朗克斯 (Bronx)的Fashion Moda和曼哈頓(Manhattan)的Now Gallery是最早將塗鴉藝術家帶入大眾視野的兩家藝術館。2006年,美國的布魯克林(Brooklyn)舉辦了首屆塗鴉藝術展。在澳大利亞,藝術歷史展覽館還會根據塗鴉的創意和新穎程度來對各種畫作進行評分。

當色彩從任意的塗鴉噴抹變成一種繪畫藝術,一掃昔日的暗淡無光,將舊牆面打造成鮮艷的畫布,最後變成了一道道美麗的風景,這種感官認知的變化從一定程度上會增加居民對自己和故土的認同感。

國內小鎮目前也引進了牆面繪畫設計的藝術形式,陝西的銅川馬咀縣於2014年組織了國際塗鴉比賽,將馬咀縣打造成了一個動漫世界,如今有了「國內第一塗鴉村」的稱號。該鎮舊房新建,打造了義大利風格、地中海風格、巴洛克風格、歐式田園風格和手繪風格的建築,又引入塗鴉,裝飾建築牆面,打造風格不同的主題外景拍攝基地,供全省以及全國各個攝影網站、俱樂部和攝影機構進行外景拍攝。

現代小鎮建設中盛行構築「花境」,即在公共綠地中引入花卉,豐富視覺效果,打造本地區的生態多樣性。花卉具有極高的自然人文資源觀賞遊憩價值,可以開發花田觀光,萃取玫瑰、荷荷巴、橙花、薰衣草、橙樹、洋甘菊精油,製作香水;還可以配種葡萄、梨子、獼猴桃、櫻桃樹、牡丹花等,開展產業區內水果採摘,形成田園綜合體。

小結

為「掉色」的小鎮重新創作,用明快清亮的色彩裝點城鎮,結合本地產業發展特點和實際情況,將樸實無華的小鎮改造成色彩斑斕的新城,不失為小鎮建設中的一大亮點。

作者|洛卡星林

作者授權本平台發布,其他平台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如需轉載,請聯繫公號獲得授權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萬維特色小鎮聯盟 的精彩文章:

TAG:萬維特色小鎮聯盟 |